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听说 > 正文

民族歌剧的第三次高潮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1-11-12 09:4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项筱刚

  国家大剧院版民族歌剧《党的女儿》近日再次上演。在今年7月份,笔者观赏了这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这也是继1995年在南京观看原总政歌剧团版《党的女儿》后,第二次现场观赏该剧。

  供图/国家大剧院

  有“歌”

  民族歌剧《党的女儿》之所以能够给广大民族歌剧受众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首先因为其是一部有“歌”的歌剧,简单地说——就是“好听”。

  与近年来部分“无歌”有剧的歌剧作品相比,《党的女儿》凭借着“旋律如歌”征服了现场受众,不论是舞台上歌剧演员的声乐表述,还是乐池里中西混合乐队的器乐阐述,都使人不得不感叹,久违了,旋律。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该剧的主题歌《杜鹃花》和抒情唱段《天边有颗闪亮的星》。也许是同样脱胎于江西民歌的缘故,笔者在大剧院现场听到《杜鹃花》与《天边有颗闪亮的星》之时,总是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作曲家傅庚辰为电影《闪闪的红星》而写的插曲《映山红》,其中以《杜鹃花》(杜鹃花别名“映山红”)尤甚,盖因江西民歌之五声调式使然吧。

  尽管《杜鹃花》乃歌剧《党的女儿》之主题歌,且起着“主题贯穿”“首尾呼应”的重要作用,然而我依然视《天边有颗闪亮的星》为最爱。也许是因为该剧的首演者对其的成功诠释,它同样发挥着“贯穿全剧”的作用,在我心目中,《天边有颗闪亮的星》更似全剧的又一主题歌。尤其是田玉梅、七叔公、桂英在商议成立“三人党小组”之时演唱的该曲的三重唱,使剧情距离全剧的高潮愈来愈近。此次由雷佳/吴静、廖昌永/王鹤翔、王璟/蒋宁重新诠释的“三重唱版”,瞬间便将笔者带回至26年前的记忆,顿觉亲切。

  有“戏”

  民族歌剧《党的女儿》之所以能够历经30年而仍醇香迷人,显然与其脱胎于山西蒲剧音乐素材的“戏曲板腔体”结构思维不无关系。

  无论是田玉梅在该剧开场的首段咏叹调《血里火里又还魂》,还是终场使全剧推向高潮的咏叹调《万里春色满家园》,田玉梅《生死与党心相连》的咏叹调、桂英的咏叹调《一死报党恩》,都令人不得不感叹“戏曲板腔体”发展手法对民族歌剧的“中国性”与中国歌剧戏剧性的张力支撑,确实起着得天独厚的作用。尤其是《血里火里又还魂》与《万里春色满家园》这两段“戏曲板腔体”的咏叹调,前者集散板-慢板-快板-散板四个层次、后者跨散板-中板-快板-散板四个部分,为田玉梅扮演者——雷佳与吴静的喜怒哀乐、对亲人们的依恋、对党的忠诚、对胜利的坚信等内心情感的表述,提供了一个张弛有度的二度创作空间。

  在现场聆听《血里火里又还魂》与《万里春色满家园》时,总是在冥冥之中想起了民族歌剧《洪湖赤卫队》(1959)的两首经典咏叹调——《没有眼泪,没有悲伤》和《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换言之,《血里火里又还魂》与《万里春色满家园》在歌剧《党的女儿》中发挥着足以与这两首作品同样的扛鼎作用。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没有眼泪,没有悲伤》和《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是否会有后来“人人争唱洪湖水”的盛况。同样,我们也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血里火里又还魂》与《万里春色满家园》,怎么会有《党的女儿》第一场“开门红”与第六场田玉梅的“顶天立地”。

  歌剧《党的女儿》为何能够在时隔30年后依然“一票难求”?首先,如果说《白毛女》掀起了民族歌剧“第一次高潮”、《洪湖赤卫队》和《江姐》牢牢占据着民族歌剧“第二次高潮”之潮头,那么《党的女儿》则是对“白毛女道路”“洪湖精神”“红梅品格”在新时期的一次高扬,堪称前三部经典民族歌剧作品的集大成。确切地说,《白毛女》对民歌素材的挖掘,《洪湖赤卫队》对板腔体咏叹调的成功塑造,《江姐》对川剧帮腔/伴唱的活学活用,均在不同程度上对之后《党的女儿》横空出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江姐》《党的女儿》恰恰又都是出自剧作家阎肃之手。

  其次,无论是《白毛女》《洪湖赤卫队》《江姐》,还是《党的女儿》,都将笔触指向了“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一句话——“为人民”而作。毫无疑问,此“人民”首先也必须是“中国人民”。如果一部中国歌剧中国人民都不爱看,奢谈民族歌剧“走出去”不过是歌剧创作家的美好愿望而已。

  因为牢牢抓住了上述这两点,民族歌剧《党的女儿》乘着“戏曲板腔体”的翅膀,既能立于专家学者案头,又可飞入寻常百姓家。显然,这已不是一个美丽的梦,而是一个美丽的事实。

  有“剧”

  国家大剧院版《党的女儿》由国家大剧院、军队系统、中直院团、音乐艺术院校等多方创作力量合力而成,可谓强强联手、集体创作。窃以为,此种创作模式或许成为今后优秀舞台艺术创作的一种新模式——“大剧院式”。此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与近期国家发布的《“十四五”艺术创作规划》倡议的“强化集体创作”观念不谋而合,反映出此“大剧院式”集体创作已然走在了文艺界创作道路的前列。

  此版的主演阵容无论是A组还是B组,均属“民(中)美融合”——“民族唱法”/“中国声乐”与“美声唱法”之组合。这种融合标志着民族歌剧的二度创作已然在中国歌剧的前两次高潮基础上,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党的女儿》与近年来的《蔡文姬》《尘埃落定》等民族歌剧是站在《白毛女》《洪湖赤卫队》《江姐》的肩膀之上的探索,事实证明,这种探索是成功的,舞台效果浑然一体。这再次说明:演唱方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用方法来诠释音乐本身,来服务作为戏剧的歌剧。

  此外,民族歌剧《党的女儿》中反面人物马家辉(尤其是A角薛皓垠)、“小人物”鹃妹子(尤其是B角田觅蜜)的唱段,也为该剧戏剧性的爆发助力多多。其中,马家辉的唱腔写得颇为好听,从音乐创作上没有“脸谱化”,反而用符合角色性格的唱腔去塑造剧中人物形象。笔者在现场隐约捕捉到歌剧《洪湖赤卫队》中彭霸天、现代京剧《沙家浜》中刁德一的影子:既朗朗上口,又个性鲜明,令人过耳不忘。而鹃妹子虽然戏份不多,但与田玉梅相辅相成,恰到好处地助力其母“党的女儿”之伟大、无私,以及浩然正气。

  民族歌剧《党的女儿》之经典再现,既是向阎肃、王锡仁、季承、方天行等已故主创人员的致敬,向红色经典作品的致敬,也是向党百年华诞的致敬。期待下一个华诞之日,民族歌剧的星空更加群星闪耀。

  (本文作者为中央音乐学院研究员、中国当代音乐博士)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脐带》:流浪在失落与新生之地

  • 安抚与重建:《铃芽之旅》的情感诗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