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中国古典舞 光影奇妙游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11-22 09:4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今年以来,作为《2021河南春晚》和《元宵奇妙夜》《清明奇妙游》《端午奇妙游》等“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扛鼎之作,舞蹈作品《唐宫夜宴》《纸扇书生》《少林功夫》《洛神水赋》等,屡屡登上网络热搜,不仅成为流量担当,也引起一系列关于舞蹈与电视融合发展的思考和讨论。近日,在2021BDA(北京舞蹈学院)舞蹈论坛上,多位业内人士和专家围绕相关话题进行深入交流。

  主持人: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郑 娜

  嘉 宾:钱林林(河南广播电视台《清明奇妙游》《重阳奇妙游》总导演)

  李 鹏(河南广播电视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视觉总监)

  李永明(河南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节日”系列节目舞蹈总监)

  胡 岩(北京舞蹈学院教育学院副院长、古典舞艺术家)

  张建珍(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广播影视研究中心副主任)

演员在表演舞蹈《唐宫夜宴》。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摄

电视节目《舞蹈风暴》中的舞蹈瞬间。网络图片

  舞蹈与技术彼此成就,产生出圈效应

  记者:从《2021河南春晚》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大家发现“出圈”的节目大部分是舞蹈作品,舞蹈一下子成为备受关注的艺术门类,怎么看舞蹈火“出圈”的现象?

  李永明:舞蹈是几乎和人类同时诞生的一种艺术形式,被誉为“艺术之母”,它既古老又不断求新求变,充满活力。与其他一些艺术门类相比,舞蹈具有直观性、直接性,不存在语言翻译的藩篱,不存在由于文化背景迥异所造成的差异化表达,所以在跨地域、跨文化交流中,舞蹈是非常易于被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具备容易出圈的特质。

  钱林林:舞蹈主要通过肢体表演来表达深层次的精神文化内涵。中国古典舞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所展现的舞蹈大部分是中国古典舞,反映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传统文化,它们能够出圈主要是因为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有厚重的文化内涵做支撑。另一方面,视听拍摄制作手段的飞速进步也助力舞蹈表演方式、传播方式的创新,使舞蹈艺术有了更为广阔的表现空间。

  张建珍:舞蹈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舞蹈艺术追求的是通过肢体表演,让观众感受到空间和时间的延展,让想象力超越此时此刻、眼前动作,勾起文化记忆和对当下现实的思考。河南卫视的一系列节目在XR、AR等科技手段的加持下,运用电视剪辑等多种形式,呈现出美轮美奂、信息密集的舞蹈美,放大了深藏其中的文化内涵,让专业和非专业人士都能信服、叹服,自然也就火“出圈”了。

  从舞台到屏幕呈现,是一个全新课题

  记者:从最早的《舞林大会》《舞动奇迹》《中国好舞蹈》,到《起舞吧!齐舞》《舞者》《舞蹈生》,再到引起较大轰动的《舞蹈风暴》以及河南卫视的一系列节目,近几年舞蹈类节目频频进入大众视野,电视和舞蹈的结合给彼此带来了哪些变化?

  张建珍:电视与舞蹈的结合有一个发展过程。最早的电视舞蹈大赛只是把舞蹈搬到电视上,外行人只能看看热闹,很难引起大众持续的共鸣。后来,一些节目开始把真人秀和舞蹈结合起来,借舞蹈来表现非专业人士学习舞蹈的过程,舞蹈主要服务于真人秀。2019年,《舞蹈风暴》利用子弹时间、剪辑、灯光电等电视技术,放大舞蹈的精彩瞬间,使舞蹈在荧幕视觉呈现上有了重大突破。今天,河南卫视的一系列节目在运用电视技术的同时,放大舞蹈艺术和电视传媒文化的内涵,不仅为舞蹈艺术带来了新的革命,也是电视语言的革命。它几乎打破了所有过去传统电视叙事规则的约束,包括影视剧叙事、风光宣传片叙事、电视晚会叙事等。

  胡岩:舞蹈相对来说是比较小众的艺术。近年来,艺术与电视技术的融合促进大众对舞蹈,特别是对中国古典舞的喜爱和关注,扩大了舞蹈的影响力,也拓宽了中国古典舞的出口。在新的技术条件和传播平台下,舞蹈出现了从舞台呈现到荧幕视觉呈现的转变,在表演、场景、时长、音乐等方面都发生了许多变化,为舞蹈艺术创作和发展传播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李永明:得益于科技的发展,电视舞蹈作品在场景转换、背景切换、空间营造等方面具有舞台舞蹈不可比拟的优势,可以让结构更加紧凑、细节更加放大、质感更加饱满。电视舞蹈作品与传统舞台舞蹈的表现方式存在着巨大差异,具有全新的属性,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它绝不是简单用摄像机把舞蹈拍摄出来,然后在屏幕上播出,而是要求在舞蹈编创过程中,在进行舞蹈本体的表达中,就必须综合考虑拍摄手法、后期制作、科学技术方案等因素,这是一种全新的舞蹈编导思维,给舞蹈编导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进一步融合,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

  记者:舞蹈类节目火起来后,预计未来会涌现出更多与舞蹈结合的电视节目、视频,对这样的创作趋势有什么建议?如何才能创作出更多新鲜、优秀、具有生命力的精品?

  胡岩:对创作者来说,技术能给舞蹈带来很多帮助,包括更便捷的传播、更丰富的形式,更夸张的想象力,但创作者不能过度依赖技术的包装,要把技术融入作品本身,利用好技术的能量,让作品更上一层楼。河南卫视把中国古典舞风潮带动起来后,其他媒体、节目可能会效仿其做法,打古典主义的牌。在这样的情况下,全社会应更加尊重古典艺术,保持对古典品质的高标准高要求,不要把古典艺术庸俗化。

  李鹏:随着科技带来观影方式的多样化,舞蹈的表演环境和传播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在不太遥远的未来,舞者或将脱离时间和空间制约,观众将通过传感设备与舞者同步。无论是在实景中植入幻境,还是利用虚拟手段呈现表演者舞蹈中的情感世界,技术性瓶颈是很容易被打破的,难的是内容。技术应用始终要为表演服务,贴附于内容之内。

  李永明:当下文艺类节目中,青年是观众群体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国家的日益强盛,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的不断加强,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是在不断提升的。与外来文化相比,中国传统文化缺乏的是新颖的表达途径、突破想象的视觉冲击力和具有现代气息的呈现方式。没有对当下审美趋向的准确把握,很难获得年轻观众的认同。生活在日新月异地变化,艺术在千变万化中发展,各种新的艺术范式、艺术思潮不断涌现,艺术工作者必须要与时代同步,用包容的心态客观对待新生事物,掌握更多相关领域知识和现代科学手段,才能够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赵 莹:人生如荒原,你我皆勇者

  • 环境式舞剧《云梦泽》:用肢体情绪重新转译屈子形象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发展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导向,这样就能很好地衔接起“共同”和“富裕”的关系。
2022-10-12 10:2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