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007:风靡全球的特工传奇

来源:海南日报2021-11-29 09:1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严鑫超

  近期上映的《007:无暇赴死》是第25部007电影。从1962年第一部007电影上映以来,该系列影片风靡全球,经久不衰。近60年来,经过多位演员的演绎,007特工詹姆斯·邦德这个角色在世界各国深入人心,成为经典的银幕形象。

  《007:无暇赴死》海报

  浪漫骑士的英雄故事

  007系列电影最初改编自英国前特工伊恩·弗莱明的同名小说。据说片中主人公詹姆斯·邦德的名字来自伊恩·弗莱明当时正在读的一本书。这个代号为007的风流倜傥、无所不能的间谍成为世界电影史上不容忽视的一抹亮色,跨越半个世纪依然长盛不衰。主人公凭借“邦德,詹姆斯·邦德”这样一句标志性台词,成为世界影迷心目中的经典形象。在近期上映的《007:无暇赴死》中,退休后的邦德定居在牙买加海边的一处庄园,这正是当时原著作者创作007小说时居住的地方,可谓是对原著作者的致敬。

  早期的007电影是高度类型化的,主人公邦德一人单枪匹马,深入龙潭虎穴救人,同时摧毁意图破坏世界和平的大反派,阻止惊天大阴谋的发生。这样的故事设定来自西方早已有之的骑士文学。银幕上的007,无论执行哪种危险的任务,总是身着得体的西装,这与现实中的间谍形象差距很大。与其说他是一名国家特工,不如说是一个影像化的浪漫骑士。所不同的是,这样一位无所不能的骑士,不是听命于国王与领主,而是听从国家情报机关,担负起拯救世界的重任。他手中握的不是宝剑,而是各种令人称奇的高精尖武器。他的对手不是喷着火的巨龙,而是意图毁掉世界和平的大反派。他在现代城市丛林中孤身探险,并最终收获令人羡慕的爱情。

  这样的特工故事充满了个人英雄主义色彩,无论对手给邦德布下怎样的天罗地网,他总能凭借不凡的身手和过人的才智化险为夷。近60年来,无论25部007电影如何千变万化,观众总能抽丝剥茧从中感受到个人英雄的豪情。

  第六代邦德谢幕

  《007:无暇赴死》近期上映,这也是第六代007丹尼尔·克雷格最后一次饰演詹姆斯·邦德这个角色。2006年,《007:皇家赌场》上映,新一代邦德——丹尼尔·克雷格首次亮相。15年里,他五次扮演邦德,《007:无暇赴死》中他最后一次执行007任务。

  近60年来,如果007故事讲述模式一成不变,观众可能早已厌倦。一代代007电影导演都在绞尽脑汁,为这一锅电影老汤增加新的味道,让一个类型化的浪漫骑士逐步变身为有血有肉的现代英雄。特别是第六代007扮演者丹尼尔·克雷格,为观众贡献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007形象。他不再是一位只懂得完成组织任务的冷面杀手,他的内心充满着细腻的情感和不为人知的秘密。这样的反类型设定,让007的形象愈加丰满,也更加拉近了他与电影观众的距离。

  比如在《007:大战皇家赌场》中,他只是一个孤儿,一步步通过历练获得成长;在《007:大破量子危机》中,他痛失挚爱,成为他无法释怀的心结;在《007:大破天幕危机》中,他失去了如师如母的M;在《007:幽灵党》中,他为了完成M留下的任务不惜违抗组织的命令。以前的邦德给人的印象大多是一个刻板的个人英雄,负责打怪救美。在丹尼尔·克雷格的演绎下,观众能够真切地从银幕上感受到,这样一个孤胆英雄也有令人无法释怀的苦难童年,观众看到的不仅仅是军情六处的特工,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会受伤,也会失败。正是因为他失去了家园、双亲和爱人,他才能更加坚定地一次次挫败敌人的阴谋,传递正义力量,拯救世界和平。

  在著名导演萨姆·门德斯执导的《007:大破天幕危机》中,导演完美地平衡了动作场景和叙事节奏,童年往事等感情戏份的加入让观众对人物的刻画感到更加真实丰富。该片在确保007影片固有元素的前提下,突破了007系列电影的瓶颈,打造了一部不同凡响的邦德电影,被很多影迷誉为最好的邦德电影。

  最后一部007电影?

  《007:无暇赴死》近期上映,邦德首次在片中被杀死,引发很多影迷的热议:这是否会是最后一部007电影?

  其实,随着时代的变化,观众的观影口味也在不断变化。许多曾经令人津津乐道的007拍摄情节模式,现在反而常常陷入用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境地。例如,影片中,邦德所代表的世界始终带着优越感去看待他人,他们永远是正义的、勇敢的、无法战胜的。片中,女性角色多为花瓶,除了与男主角邦德谈情说爱、衬托男主的英雄气概外,缺乏自身角色的独立价值。这样的情节,现在已经很难被大多数观众所接受。

  总之,007系列电影是一个跨越了半个世纪的特工传奇故事。即使《007:无暇赴死》真的是最后一部007电影,也值得我们在影片结束前慢慢回味。(严鑫超)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孙亚儒:夸父逐日式的悲剧美——海子史诗意象解读

  • 《保你平安》:超越个人梦想的平民英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