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一位文学跑步者的精神年鉴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一位文学跑步者的精神年鉴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1-12-03 09:2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贺嘉钰

  “比如这里有块碑,有一片摩崖,我们在案头看是拓片,但是你在山野间看它,就会感觉到它写的时候不是让你读的,它根本没把你当观众和读者,它就是那样铭刻在时间和空间里。”

  这是文学的思维与表述,是关于艺术与历史的文学洞见。在《跑步集》一个偏僻处,李敬泽说,山野是摩崖石刻的语境。

  山野或适于跑步,不过这本新近出版的《跑步集》却几无关于跑者或克服或愉悦的片段记录。封面有书名英译:A Literary Runner’s Almanac,这样看,“跑步集”倒是缩写了,它有更完整的名字:一位文学跑步者的年鉴。

  这是一本标注着李敬泽文学工作与文学生活的时间刻度之书。

  “文学跑步者”,是的,跑步将带来一种御风的中间状态,他跑着并不自觉地以职业与志业的训练和习得将跑步对象化、隐喻化。那高强度的几十分钟里他与自己相处,体会着时时的克服,又热闹又静默,又孤独又强悍,穿过亦有所抵达,仿佛写作。说“年鉴”也甚合宜,因书中收录的是李敬泽近年关于文学的数篇演讲、对谈与序跋,其中多篇不是准确意义上的李敬泽的文章,而是他在与你说话,与提问者对话。那些话常常由文学而起,但说着说着,就约等于、大于文学了。

  不同于《青鸟故事集》《咏而归》或关于《红楼梦》的那些文章,是作家李敬泽在他自己的题目上自由起跑与加速,《跑步集》中多为“命题作文”与“必答题”,是工作甚至俗务,是一位文学工作者、文学批评家、文学审美者在不同时空与文学的相处。二十八篇辑于此书的文字各有来因,它们仿佛奔跑路途中一个个变动不居的瞬间的叠加,仿若乔治·修拉笔下的纯色点彩,单个的笔触在去往它们的位置,同时于距离之外构成整全。这些被命题的瞬间构造着李敬泽与文学相处多种方式中的一个面向,就是在被规定的跑道上,他亦可御风而行,在这些规定动作中,他依然以“自由自在的线条”为文学的真问题赋形。

  在这本“年鉴”中你会看见,一个“知识享乐主义者”如何以文学为起点,在既定中舒展,将“无关之间”剥茧般理出思想的动线。你会看见,一个“喜欢做命题作文”的人如何在规定性中、在轨道上、在此刻,过他的文学生活,完成他的文学工作,履行他的文学使命。是的,他跑着,但他亦不在那身体中,好像思绪之于握笔的手,在自我与自我的片段独处与神游里,笔在手中,手在纸上,纸上的字正游弋于思的旷野。

  书中每篇都有落款,“即席”“匆草”“草稿”“一稿”“改定”是写作过程,“上午”、“夜”、“凌晨”是具体到时刻的工作时间表,这些落笔时一记意味着《跑步集》还是作者工作方式的记录之书,它包含与时间的相持,与此在的相抵。再一次,如同跑步。

  落款处的“即席”意味着那些洞见与准确表述是没有讲稿没有彩排的“一次完成”,它类似李敬泽所偏爱的“野狐禅”,脱口而出无可更改亦无须更改,在说和写的过程中被声音与笔捉住了嘴和手,字跟着字,词语赶着词语,句子追逐着句子,未期的文字组合于一派虚空中陡然获得其形体而款款降落,准确又恣意,锋利而优雅。

  “跑步”出现在书中,于具体篇目是个游离的词,但它带来了关于文学的“小语境”,如同对跑步的执念,既是规定动作,也是自我要求。而《跑步集》诸篇同时提示着“大语境”的存在,那便是在当代与此下,文学的位置与功能是什么?文学是否依然向谁有所承诺?我们该如何有效地谈论她?

  试着回答这些,《跑步集》便如索引之书。李敬泽被问亦提问,他的思索与判断、趣味和偏爱,那些关于文学为何与何为的洞见落于他穿身而过的路途中。

  他几次提起对“纯”的警惕与对“驳杂”的倾心,那些葳蕤兴趣或源于他文学趣味的初始设置。“我母亲是双鱼座,是个文学爱好者,每天都要读小说。她对人世、对人情有一种既敏锐又欢乐的感受力,所到之处人们都喜欢她。我记得在我八九岁的时候,她就津津乐道地跟我大讲《红楼梦》里凤姐、黛玉怎么骂人‘放屁’。我想我家在20世纪70年代可能是有一个女拉伯雷。” “女拉伯雷”成为母亲的剪影亦为李敬泽文学世界最初的样子赋形,他的文学感知在起点处就是丰盛的,混杂的,欢愉的,充满可能性甚至神迹的。后来,当他直面作为“结果”的文本时,文学不只是审美客体,亦成为具有中间属性的媒介,其前端如语言,后段如日常经验、社会结构、权力关系等文学关涉都得以在一条延长线上展开。

  看他遣词造句,那语言洁癖里蕴含着对修辞幻觉的警惕,因为那些词语和句子是为抵达问题。他谈了那么多,时常落于一处,便是:“中国文学本身就是中国现代性进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甚至是重要动力。”像一把尺子,许多作品放在这里比一比,即见短长。从具体的文本到弥散的文学观念,评说他者时,带出的,是他自己的文学判断与审美方式的生成。李敬泽的灼见和趣味化为细静的流淌,若能掬住一捧,便还有汩汩水源等候前方。

  当知道在1980年代后期到1990年代初,他“闲得发呆”时,把《史记》《汉书》用白话手写翻译了一遍,我们就不会惊异后来有一天这个人写出了“小春秋”系列,那些勇猛强悍的短句与抒情婉转的长音相遇,化为如风如霁的文章。

  在《马拉松对谈》这篇对话里,他会告诉你如何偏爱《见证一千零一夜》。念念不忘的或许不是其中篇章,而是二十年前,他必须在三十天里绕着当月诸本文学刊物跑一圈,如此两年零五月。勤恳有如老农翻地,并在疲惫与厌倦的积累中遭遇“诗”的突然到来,被文学的发光一刻击中,“领受了写作的激情和快乐”。千禧年之初甚至更早时候,当呆坐未名湖边时,他就开始奔跑了,一人独行,跑过会议室与山丘,咏而归。

  本雅明在波德莱尔的散文中看到了“拾垃圾者”,这形象里藏着“文人”,他将“大城市扔掉、丢失、被它鄙弃、被它踩在脚下碾碎的东西”一一捡拾,收藏。“好吧,我一直喜欢‘拾垃圾者’这个意象,我自己,如果是文人的话,我希望也是一个本雅明意义上的文人。”二十年前一晚,为了更好地理解小说,李敬泽深夜踏雪寻小店,“吃羊肉串四,面一碗,把自己调整到形而下。”若在今天呢?他或许会以另一种方式从文本抽身进入烟火,去跑步。陌生的面庞、楼宇内部的光、店面招牌、夜空、行道树或者就是那三棵鹅掌楸,将在他奔跑的目光与脚步中流去又留住,被一一捡拾,收藏。即便端端遇上一场大雨,他也要直冲进去,和庞然的流动相持一阵,在进入“形而下”的过程中不断更深地体会“形而上”。

  跑步的时候,就是他为自己创造语境的时刻,如摩崖在山野中接受风雨的镌刻。他从起点抵达起点,在日常中如期品尝一次小小的辉煌,“去掉我”,也回到了“我”。(贺嘉钰)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周思明:精品化引领微短剧创作

  • 《雪豹》:走进生命的诗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