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电影——唱响主旋律 弘扬正能量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中国电影——唱响主旋律 弘扬正能量

来源:人民日报2021-12-09 09:3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明振江

  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需要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

  5年来,广大电影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抓住创作精品力作这个中心环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讲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彰显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在全社会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电影事业和电影产业双翼并飞,由大向强,在新时代实现了新飞跃。

  讲述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

  5年来,电影事业产业蓬勃发展,影片数量稳步增长,作品质量显著提升,类型风格更加多样,一大批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既满足观众的文化需要,又提升观众的审美水平。

  电影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电影语言生动讲述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深情抒写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奋斗、创造与实践。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大时间节点,一批优质的电影作品及时推出,唱响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主旋律。《长津湖》《1921》《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父辈》《攀登者》《中国机长》《中国医生》《夺冠》《十八洞村》《一点就到家》《血战湘江》《红海行动》等电影作品,按照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要求,准确把握守正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在选好题材、讲好故事、拍成精品上下足功夫。创作者从百年辉煌党史和新时代史诗般的伟大成就中,汲取创作营养,开掘主题立意,准确把握思想内涵,注重创新叙事表达,用鲜活的电影语言生动讲述中国故事。

  电影创作的题材、体裁、内容、样式、风格日趋多样,表现领域和审美境界不断拓展提升。《流浪地球》《你好,李焕英》《悬崖之上》《银河补习班》《少年的你》《紧急救援》《送你一朵小红花》《我的姐姐》,以及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大鱼海棠》《白蛇:缘起》等影片,运用创新了科幻、喜剧、谍战、动画等类型叙事手法,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图景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传递了艺术蕴含真善美的价值取向。

  电影镜头对准新时代各条战线涌现的英雄模范,歌唱祖国、礼赞英雄。《守岛人》《烈火英雄》《老阿姨》《黄大年》《柳青》《千顷澄碧的时代》《秀美人生》《我的父亲焦裕禄》等电影作品,形象印证了“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生动塑造出可敬可爱、可信可学的英模人物形象,绽放理想之美、时代之美、崇高之美。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5年来,“中国故事”成为银幕最闪耀的主角,“中国精神”成为最有共鸣的主题,“中国力量”成为最鲜明的特质。电影工作者用镜头书写美好生活,用银幕礼赞伟大时代,努力创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注重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鼓舞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父辈》系列电影,以小切口折射大主题,以小人物呈现大时代,以小故事展现大图景,艺术质量上乘,技术制作精良,大力弘扬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集中反映了脱贫攻坚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该系列电影连续3年在国庆档上映,共取得超过75亿元的票房成绩,在全社会引发热爱祖国、礼赞家乡、致敬父辈的热潮。在海外,《我和我的祖国》等接连创造多个票房纪录,一些华侨华人自发包场,一家老小带着国旗去观影成为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2019年“十一”黄金周电影票房总收入达44.66亿元,近3年的国庆档票房总额接近130亿元。高票房的背后是好口碑的托举,根据中国电影艺术中心联合艺恩开展的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近3年国庆档全部进入观众满意度调查前5位。

  电影《长津湖》突出表现基层连队和普通士兵等英雄人物,把中国人民志愿军浴血奋战、不畏强敌、舍生忘死的战斗故事展现得动人心魄,把志愿军战士不畏艰难困苦、保持高昂的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人物形象塑造得立体鲜活。影片深刻诠释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什么赢、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历史逻辑,大力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将广大观众的爱国热情、家国情怀与奋斗意志联系在一起。《长津湖》一路刷新多项中国影史纪录,创造了中国电影票房的新高度,在全社会引发“长津湖效应”。观众自发致敬抗美援朝英雄,有观众重读抗美援朝艰苦卓绝的历史,有观众啃冻土豆感悟抗美援朝战士的精神意志。《长津湖》在香港特区上映首周票房突破千万元港币,有香港观众观影后直呼“这是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中国医生》以纪实的风格和手法展示了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夺冠》弘扬了中国女排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守岛人》塑造了在平凡普通岗位上坚守、创造不平凡业绩的平民英雄形象;《红海行动》表现了中国军人履行维护世界和平的新使命所作出的牺牲奉献。

  这些优秀的影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很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恢宏史诗,描绘更新更美更加绚丽的时代画卷

  5年来,面对变革与挑战,电影工作者聚焦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凝心聚力、团结奋进,电影产业保持韧性与活力,电影工业水平和科技实力不断增强,市场回暖迅速,产业复苏强势,创作、摄制、发行、放映全产业链齐头并进。化挑战为机遇的中国电影破浪前行,不断开拓新的局面。

  截至12月8日,2021年中国电影总票房和银幕数量稳居世界首位,全国银幕数达81317块,巨型银幕规模位居世界第一。过去5年,中国电影生产总量超过4000部,观影人次超过80亿。

  创作引导机制进一步完善。实施精品战略,以重点电影创作为引领,形成滚动式、可持续的创作格局;持续释放政策“红利”,扶持科幻电影、优秀动画电影等多题材多类型创作生产,更好满足观众的观影需求,引导提高审美水平,坚定文化自信;改善评奖评价方式,加强文艺评论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电影华表奖、金鸡奖、百花奖的引导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电影科技体系不断提升创新水平。中国巨幕、中影光锋激光放映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互联网与电影的深度融合互为增量、相互“赋能”,网络售票和在线服务以及全数字化放映实现全球领先,为中国电影产业结构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保障。

  电影工业体系不断健全升级。中国电影特效的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中国机长》《流浪地球》《金刚川》《峰爆》等中国式大片备受瞩目。大中型国有电影企业积淀深厚,基础设施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民营电影企业发展迅速,涌现出一批与国有企业既相互竞争又分工合作的特色品牌。以中影数字制作基地、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横店影视城产业实验区、青岛东方影都等为代表的影视基地,形成了规模化的产业集群,积极探索与文化旅游、传媒、信息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加强电影节建设,擦亮中国电影的“国家名片”,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搭建桥梁。上海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长春电影节、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等,定位清晰、特色鲜明,为“中国故事”凝聚人心、聚拢人气,为电影交流与国际合作唱响好声音、注入正能量。

  电影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坚守艺术理想、坚持创新创造,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努力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恢宏史诗,努力描绘更新更美更加绚丽的时代画卷。中国电影,正前进在由电影大国奔向电影强国的道路上。

  (作者为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长)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这货哪来的》:国人与国货的情感连接

  • 《展开说说》:女性谈话类综艺的新形态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