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上戏416女团”:当新媒体遇上老戏曲,京剧也流行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上戏416女团”:当新媒体遇上老戏曲,京剧也流行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1-12-13 10:0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毕若旭

  许多迹象表明,“上戏416女团”火遍了全国——接连登上抖音热榜和微博热搜、媒体采访的邀约纷至沓来、登上网络青晚、在剧院被粉丝要合影和签名,还有许多线上“票友”要为她们撰写小说。

  “上戏416女团”供图

  不过,团队中5个女孩的真实经历,可能比这些或将问世的小说还要传奇。视频里为网友所熟悉的“老旦”边靖婷、“程派青衣”杨淅、“花旦”程校晨、“花旦”朱鹮和“梅派青衣”朱佳音,是上海戏剧学院的5位00后女生。她们中有4人是2021届毕业生,毕业汇演那天晚上,结束演出回到自己的宿舍“416”,大家脸上都还带着好看的妆容,边靖婷提议:“我们一起拍一条抖音吧!”

  这段一人一句一唱腔的《赤伶》选段,让成千上万网友看见了她们。11月初的一天,杨淅的一位朋友兴奋地来找她,“我在网上看到你们了。”5位女孩这才发现,自己登上了热搜榜。目前,她们的视频在抖音平台的总点赞量已经超过2200万。

  鲜花着锦般的掌声和热捧,带来开心、感恩和担心名高难副的不安。好在对于不少网友来说,她们成了打开戏曲之门的那把钥匙。

  幕前数十秒,台下十年功

  唱念做打,手眼身法。视频里5个女孩曲声婉转,眼神灵动,手势身段曼妙动人。

  台前数十秒,幕后十年功。“破圈”后的“上戏416女团”不想做“网红”,学戏多年的她们有自己的执着,坚持把京剧作为主业,录制戏腔演唱视频都在业余时间。

  和戏曲相伴的童年注定与众不同。少小离家,是这些学戏女孩共同的经历。

  小学二年级时,爷爷带朱佳音去剧院看戏,小小的她只看了一次就着了迷,经常吵着爷爷带她去看。爷爷见她喜欢,就带她去学习京剧。

  10岁那年,杨淅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从此十年如一日,每天早上6点起床,吊嗓子、练早功。从压腿、踢腿、横竖叉等基本功,到挥舞刀枪剑戟的“把子功”、翻滚跌扑的“毯子功”,样样不能落。

  “上戏416女团”的另外4位成员,也大都在这一年来到了上戏附属戏曲学校。没有眼泪的学戏生涯是不完整的。收到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后,边靖婷几乎每天都哭得非常伤心。她原本只是抱着和父母一起去上海旅游的心态去参加考试,考试当天,别的小朋友都穿了练功鞋、练功裤,而她穿着裙子、拖鞋就去了。得知要去上海学戏,她心里有一万个不愿意。“不是不愿意学戏,是因为天津人恋家,一想到要离开家,就非常非常难过。”

  到学校报到的第二天,一群10岁的孩子就开始军训。看到别的孩子有家长送,边靖婷想到在天津的家人,难过到了极点,“我感觉自己就像没人要的小孩”。她每天以泪洗面,在一天给妈妈打了十几个电话之后,手机被妈妈拉黑。

  胯伤、膝伤、腕伤、腰伤,和这些十几岁的女孩几乎形影不离。为了让筋骨灵活柔软,肢体上的疼痛都得扛住。在绑腿训练中,她们要把腿绑在自己头上10到15分钟,随着时间推移,两条腿从疼、到痒、再到麻木。等绑腿结束,两条腿几乎都没了知觉,这时还得狂踢两条麻木的腿,“为了把筋踢开”。

  十三四岁时,朱鹮差一点儿因伤被迫改行。“下高”是京剧中的一个高难度技巧,演员要从高台上空翻跳到地面。朱鹮在练习“下高”时,不小心从高高的桌子上摔了下来,腰部受伤,将近一年都没有练功。“但我还是想留在京剧舞台上。”14岁女孩对戏曲的痴迷,让她怎么也不愿意选择放弃。于是这位小花旦伤愈后,又一头扎进了练功房。

  为了塑造京剧角色形象,京剧化妆时需要用一根布带把头勒紧,俗称“勒头”。如果勒得太紧,难免让人头晕恶心。边靖婷还记得一次在中央电视台演出,她扮演《打龙袍》中的李后,由于勒头勒得太紧,她在台上做转身动作时,差一点吐出来,她赶紧顺了一口气,强忍着让演出继续下去。

  学戏苦,但自己做的选择,说什么也要坚持,何况在一些难熬的时刻,这份理想就是她们的精神支柱。朱佳音直言,如果不是有京剧这份执念,她可能很难坚持走出病痛。她本来和“416”宿舍的4位女生同年进入戏曲学校,但因为生病晚考了一年大学。这段时间里,京剧成了她的克服疾病的动力源泉。

  当戏腔遇上短视频

  网友的好评接踵而至——“果然老祖宗的文化遗产真香”“我只听了100遍而已”“国粹才是顶流”。也有人跟着有样学样——“要从小学京剧才能考京剧专业吗”“眼睛:我会了。手:我不会。”

  被越来越多的网友认识后,边靖婷最大的愿望,是通过戏腔演唱,把更多网友引入京剧的世界。而传播戏曲文化这件事,她们很早就开始了。

  5个女孩中,最早出圈的是杨淅。早在2018年,她就在抖音注册了账号,网名“小淅淅儿”。她发布京剧手势、眼神、技巧和京剧妆容教程,解释什么是京剧“大嗓”“小嗓”,尝试用戏腔演唱流行歌曲。她cos游戏里的角色“上官婉儿”,表演的空翻让网友直呼“我感觉地心引力再小点,你真能放出婉儿的大招”。

  曾经学过花旦、现在工青衣(程派)的她,还把同一首歌曲分别用花旦唱腔和程派青衣唱腔演唱出来,给网友展示不同角色唱腔的区别。从那时起,就有一些网友对她的表演形式提出质疑,说她演唱的不是京剧,甚至认为戏腔演唱是对京剧的歪曲。她还专门录制视频,说明戏腔不等于京剧。

  但远多于质疑的认可和鼓励,让短视频平台成为这个00后京剧生的另一方舞台。有网友在评论区替她抱不平,“发扬京剧,如果你能比她们做得更好,会有人看见,如果没有,请你努力!”

  2019年中,边靖婷也开始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戏腔演唱视频。她专门在自己的网名后标注了“老旦”,视频里的她有时会戴上白色的假发,眼角和眉心画上皱纹,面上摆出角色所需要的老成持重。这些属于老人的神情,是她跟着老师一点点学出来的。从网络世界回到现实的三次元空间,真实的边靖婷站在潮流前沿,她热爱动漫、美食,爱听流行音乐,喜欢到游乐场玩让人尖叫的刺激项目。随着短视频涌入年轻人的生活,她又成了冲刺在一线的短视频达人。

  除了自己发布,边靖婷还鼓动身边的朋友录短视频。“上戏416女团”的另外几位成员陆续开始在自己的账号里发布演唱视频。那时几个女孩没有想到,她们的日常爱好,真能刮起一阵戏曲风。

  当一块京剧的“敲门砖”

  毕业汇报演出前,边靖婷非常焦虑。“怕自己专业不过关,担心未来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杨淅在毕业汇演后、在家中等待剧团录取信息时,也曾焦虑、彷徨。朱鹮今年4月就接到了一家剧团发出的邀约,但由于剧团改制,暂时还未到剧团报到。

  随着声色各异的流行文化变换着各种姿态,想尽办法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戏曲这类传统艺术常常曲高和寡,“票友”一词对年轻人而言,也显得老派而陌生。观众的稀缺和局促的市场紧密相关,据《中国统计年鉴2018》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共有登记在册的京剧、昆曲类演出机构145个,从业人员8076人。当年京剧国内演出共3.1万场,观众1854万人次,收入合计19.3434亿元,其中包含财政拨款14.8431亿元,纯市场化票房收入只有4.5亿元。

  京剧演员王佩瑜曾在一档综艺节目中说:“这几年传统相声火了,女团也火了,说唱火了,脱口秀火了,当然京剧也火过,不过那是百年前了。很多人说我上节目是为了自己火。如果我再不站出来努力推广京剧的话,可能我也没饭了。”

  “上戏416女团”的女孩们不觉得年纪轻轻的自己能给京剧行业作出多么大的贡献,但只要有一个看了她们演唱的视频能走进剧院,去听听真正的京剧,去感受真正的京剧名角和京剧曲目的魅力,她们就能高兴好久。

  朱佳音收到过很多网友私信,说自己想把京剧作为兴趣来学习,也有人表示想让孩子学习这门传统艺术。“不过我会劝家长们,要好好问问孩子的意愿,因为如果不是自己真的喜欢,很难坚持下来。”她经常建议来找她咨询的家长,可以先带孩子去剧院看看戏,“就像我小时候,只看了一眼就爱上了”。

  近年来,新媒体技术和新兴平台的出现,给传统文化、传统艺术的传播打开了一扇窗。诸如《如果国宝会说话》一类的短视频有声有色,让年轻人把目光投向原本沉寂无声的文物;河南卫视《中秋奇妙游》等节目的出圈,让网友们“每逢晚会看河南”。寻找传统文化传播的新形式,是许多人努力的方向,“上戏416女团”也成了其中的一员。

  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上海市戏曲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亓季松,给这些女孩子们上过课,对她们在网上传播京剧戏腔也很支持。他说:“确确实实,受到她们歌曲的影响,有更多的群体、尤其是年轻群体被激发出了对于京剧艺术的期待或者向往,成为潜在的京剧艺术的受众,这对于戏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都有正向的作用和能量。从这个角度,我是非常欣赏她们这种勇气的,敢于对新鲜事物跨界文化进行尝试。”

  粉丝和边靖婷的互动从线上到线下“梦幻联动”。一位粉丝在视频评论区“炫耀”,自己去了现场,还和边靖婷合了影。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00后已经开始听戏了。”在她们的粉丝群里,大多数都是她们的同龄人,“而且他们之中有不少人会买票,到剧院去看戏。”

  戏腔演唱虽然不等同于京剧,但边靖婷说,她们想通过这种方式,扮演帮助人们敲开京剧之门的敲门砖。“学校教我们要‘守正创新’。记得一位老艺术家说过,一杯水倒满了、溢出来的部分,才是创新的资本。”她们坚持创作短视频,也时时鞭策自己,如果专业水平不够,无法向别人去传播戏曲文化。“我们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慢慢去成长、去进步。”这条漫长的戏曲传承之路,正在等待着她们。(毕若旭)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这货哪来的》:国人与国货的情感连接

  • 《展开说说》:女性谈话类综艺的新形态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