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风起洛阳》:风云诡谲 暗流涌动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风起洛阳》:风云诡谲 暗流涌动

来源:海南日报2021-12-13 09:4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张冬梅

  近日,电视剧《风起洛阳》上映,短短几日便迅速飙升至爱奇艺电视剧热播榜榜首。同为马伯庸小说改编作品,该剧口碑和热度能否赶超此前爆红的《长安十二时辰》,引发不少观众关注。

  (配图为《风起洛阳》海报和剧照)

  小人物 大情怀

  电视剧《风起洛阳》虽然改编自马伯庸小说,但是为了保持剧集的神秘感,这部原著小说目前尚未出版。

  《风起洛阳》讲述了武周时期发生在神都洛阳的悬疑故事。混迹于洛阳底层的不良井人高秉烛(黄轩饰)为了复仇卷入悬疑案件,恰逢百里弘毅(王一博饰)追查父亲被毒杀真相。世家出身的内卫武思月为了调查任务也在有意接近高秉烛。随着案件真相的不断揭露,一个关乎洛阳存亡的惊天秘密即将浮出水面。

  剧中三位不同阶层、不同立场的主角,最初查案都有着各自目的。高秉烛出身于阴湿破败的不良井,表面落拓不羁,实则仗义重情,不畏凶险一心只为兄弟复仇,最后为了守护国家而战。百里弘毅起初不谙人情世故,从屡屡负气顶撞父亲到追查父亲死因,最后不惜为国以身为饵,在找寻真相的同时慢慢步入成熟。武思月出身显赫,身为朝廷内卫始终坚守正义、果断勇敢,从完成圣人的调查任务到立誓拯救洛阳,展现了为国尽忠、为民尽责的巾帼气度。

  从这个意义上说,《风起洛阳》的故事传递了东方传统精神的力量,那就是家国情怀、侠义之气。

  马伯庸IP的影视化

  80后作家马伯庸被许多微博网友亲切地称为“马亲王”,其创作生涯始于网络论坛时代,真正成为一名全职作家是在2015年,而小说改编作品面世则是在2018年。很多网友对马伯庸的印象,一是学富五车,历史知识信手拈来;二是“脑洞大”,作品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2018年可以说是马伯庸IP崛起的一年,这一年他的多部作品相继被改编成网剧。2019年,随着《长安十二时辰》的一炮走红,马伯庸成为影视圈炙手可热的IP作家。目前正在热播的《风起洛阳》以及电影《古董局中局》均改编自马伯庸小说。待播的马伯庸IP影视作品近十部,包括电视剧《风起陇西》《两京十五日》《显微镜下的大明》、电影《哪吒传奇·龙与地下铁》《敦煌:归义英雄》等。

  为什么马伯庸作品改编如此风靡?首先,他的小说适宜进行影视改编。他曾把自己的作品称为“历史可能性”小说,即在历史间隙之中大开脑洞。比如讲朱瞻基奔丧并登基的《两京十五日》,《明史》中只记载了短短50字。马伯庸通过自己的历史考据,将之写成了一部长篇小说。再比如,《长安十二时辰》这部小说的灵感脑洞最早出自网络平台上的一个提问:“如果让你给《刺客信条》写剧情,会把背景设定在哪里?”马伯庸洋洋洒洒写了一篇《刺客信条:长安》。在他的笔下,一个刺客的身影在月圆下的大雁塔上跃下,追捕他的火红灯笼从朱雀大街延伸到曲江池,惊起乐游原上无数宿鸟……他以每半个时辰为一章,一共二十四章,即十二时辰,最终写下《长安十二时辰》。

  其次,马伯庸的小说兼具网络小说的节奏和类型文学的元素。他的小说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画面感,同时吸收了大量类型元素(比如悬疑、谍战、反恐、动作等)。跌宕起伏的故事外加特定朝代的文化基调,造就了马伯庸小说的特质,非常适合影视化呈现。

  再次,马伯庸的小说充满了翔实的历史考据。在创作《风起洛阳》原著小说时,对他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隋唐洛阳城1959—2001年考古发掘报告》,书中囊括了隋唐洛阳城40余年田野考古的发掘成果,对城墙、城门、街道、里坊、宫殿、园林、水系等都有详细介绍,这些翔实的历史考据也为《风起洛阳》美轮美奂的布景奠定了文本基础。

  匠心再现洛阳风貌

  作为一部古装剧,《风起洛阳》的剧中场景较好地还原了古洛阳的风貌,几乎每帧画面都自带电影质感。牡丹、水系、石窟、佛像等标志性元素的运用,复刻了神都洛阳的城市景象,呈现了洛阳百姓市井生活的鲜活画卷,赋予观众更多关于东方美学的想象。

  《风起洛阳》中洛阳被称为“神都”(意为“神州大地之都”)。据史料记载,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唐为周,定都“神都”洛阳。洛阳也是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

  作为隋唐时期重要的都城之一,洛阳是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远近闻名的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各国商品贸易集散地。洛阳城内设有南市、东市、西市三个市场,其中南市规模最大也最为繁华。《风起洛阳》开篇人群熙攘、光影斑驳的热闹景象,就呈现了繁盛的洛阳古都风貌。

  《风起洛阳》剧中场景、风物、美食、服饰颇为讲究,经过细心考究、反复推敲。这些匠心打磨的设计元素也展示了这部剧的文化底蕴。据悉,该剧还原了100多个历史场景、5000多件古装等。

  在参考诸多文献和壁画后,《风起洛阳》尽可能在剧中还原了洛阳古都的历史风韵,比如除了宫城内保留朱红色外,其余建筑均是全素设计;“水系”作为洛阳独具特色的城市风貌,在剧中也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又如牡丹元素的运用。从南市街头出门必手持牡丹的少女再到圣人御赐的牡丹芙蓉令,可见洛阳当时盛行牡丹文化。此外,在服饰方面,柳七娘、窈娘穿的“帔帛”,武思月女着男装“大领胡服”,以及武则天宫女穿的“条纹裙”均有历史考据。(张冬梅)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脐带》:流浪在失落与新生之地

  • 安抚与重建:《铃芽之旅》的情感诗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