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主旋律是一曲大地之歌

来源:解放日报2021-12-30 10:0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主旋律是一曲大地之歌

——2021年影视剧创作特色谈

  作者:金涛

  疫情之下的2021年,中国电影继续书写着历史:电影总票房和银幕数量稳居世界首位,电影《长津湖》成年度现象级爆款电影,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

  2021年中国电影代表作《长津湖》,可以视为2021年中国影视剧生产的一个缩影:从年初的电视剧《山海情》《觉醒年代》开始,多部主旋律作品成为爆款,引发线上线下的热门话题。

  如果将主旋律的昂扬置于国产影视剧复兴的语境中观察,主旋律影视创作体现着文以载道的文化传统,它不仅是艺术的指导方针,也是一种商业的叙事策略,呈现出双重内涵:一方面指向重大题材和重点作品;一方面指向思想内容和时代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一部主旋律作品的爆款都不是简单的商业上的成功,而是因其所包含的内容与当下人们精神需求的契合。

  好比人们从《山海情》中理解农村,从《觉醒年代》中重温革命,从《大江大河》中追思改革,从《长津湖》中感悟和平。主旋律创作的重要性,在于它在当下人们文化生活中的议程设置功能,每一部作品所牵动的话题溢出屏幕边界,映射世道人心。从2021年涌现的一批佳作精品中所呈现出的广阔视野、鲜活人物和饱满质感来看,主旋律创作的诀窍其实可以归纳为八个字:返璞归真,慢功细活。

  对主旋律创作来说,构成挑战的并不是题材和主题,而是创作的方法。因为,每一次的创作都是溯流而上。在云制作、虚拟现实盛行的数字技术时代,如何沉下去接住更多的地气;在流媒体平台对内容和流量的快速消费中,如何慢下来静心打磨作品;在短视频改变观影习惯的碎片化空间里,如何提供更多的让观众坐得住的长片。这些矛盾的梳理和调和,才是主旋律创作所真正需要回应的命题。

  原味:素心直面现场

  和银幕相比,2021年度的荧屏更让人印象深刻。《山海情》和《觉醒年代》能成为年度现象级作品,显然具有重要意义。它们分别代表了主旋律创作的“两极”:一个是表现时代精神的现实生活题材,一个是颂扬英雄主义的重大历史题材。前者表现山乡巨变的扶贫,直面困苦,不说教,讲述中国人在艰苦环境里的生存奋斗;后者再现大浪淘沙的革命,直面牺牲,不煽情,坦陈中国人在变革时代中的命运抉择。共同点是都体现了新现实主义的美学风格。

  像是土里长出来一样。《山海情》的呈现刷新了人们对于主旋律作品的认识。泥土味,既有传统现实主义的厚重,也有人物内心世界的诗意灵动。乡村的“泥土味”,反衬着都市的“悬浮气”。在习惯了4K高清影像和绿幕特效的数字时代,这种粗粝感何以有如此动人的魅力?

  笔者认为,这涉及主旋律创作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即内容的本土化。本土,是对同质化的颠覆,现实主义是创作的底色。中国土地上正在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提供了非常多元的故事景深。近年来,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征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例如,以黔渝为代表的西南影像,以陕宁为代表的西北影像,均用方言表达,借风物抒情,沉入当地的泥土中,打破类型化的叙事框架,刻画真实的生活样态。本土,也包括对概念化的超越。《山海情》的语境是闽宁合作的脱贫攻坚,但这只是一个壳,其文本内核的意蕴极为丰富。如果从扶贫的角度,你看到的只是东部和西部的关系;如果从文化的角度,你看到的是人和土地的关系。《山海情》的“村民”对应着乡土中国的博大精神世界,浸润着这个民族最深沉的情感。从20世纪末的《黄土地》到《平凡的世界》,西部之所以成为一座文艺创作的富矿,是因为它映射了民族文化寻根的初心和情愫。《山海情》最动人之处,不是这般刺心的苦,恰恰是那种刻骨的恋。如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的,“无论我们在生活中有多少困难、痛苦甚至不幸,但是我们仍然有理由,为我们所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而感到自豪”。移民之难,难在故土。犹如黄河故道,不仅刻画了西部的山川地貌,也勾勒了人们的心理轨迹,由此可知主旋律题材可以挖掘的深度。

  同样,《觉醒年代》也是一部下沉之作,还原的是历史现场。它的质感和细节更为丰富,闪光之处是展示了思想流变之美。呈现历史,全剧没有拘泥于戏剧性,更没有满足图解,而是解图:平等勾勒了各种思潮、学派共生竞合的关系,描摹了陈独秀、蔡元培、胡适、辜鸿铭等人物不同的风采,这对主旋律的创作来说具有突破性。真实感来自对历史场景、事件和人物的有机还原,剧集单元中的人物演讲每每成为叙事高潮,而华丽的台词实际上来自真实的历史文本。

  抵达现场,是创作的基本要求。主旋律是一曲大地之歌。它的崇高感,体现在题材的广阔景深之内;它的史诗性,融合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新现实主义美学的风格是避虚向实,崇尚质朴、温润和鲜活,观众喜欢更多的泥土味,因为,生活本色如此,不施粉黛。

  手作:白面勾勒苍生

  流媒体平台的兴起加速了行业的裂变和重组,如今,传统影视剧在和所有具有视频属性的内容产品竞争,而视频作品碎片化的特征深刻地影响着影视制作。据美国学者詹姆斯·卡廷对9400部英语电影的调查,发现英语电影从1950年左右的平均镜头长度12秒(约288帧)下降到2000年左右的平均镜头长度低于4秒(96帧)。镜头越多,意味着剪辑越多、节奏越快。电影作为一种快速消费品,内容的制作周期越来越快。但对于创作而言,未见得是好事,尤其是主旋律作品,慢下来才是普遍的规律。

  首先,剧本打磨最在乎时间。电视剧《觉醒年代》剧本创作历时6年,七易其稿,其中,从剧本构思到后期制作花了3年零4个月;电影《长津湖》历经5年多的剧本打磨、2年多的细致筹备,编剧兰晓龙提交的初版剧本就有13万字,精修后还有6万字;电影《悬崖之上》编剧全勇先先后改了两稿,基础是多年前的获奖电视剧《悬崖》,从荧屏到银幕酝酿了8年。所谓精品,总是体现在对内容的反复过滤上,不经过时间的淬炼,价值无法沉淀。

  其次,故事表达要硬核细节。历史剧创作往往容易陷入图解的套路,而对于当下观众来说,需要的是解图。解图是对史实进行影像化呈现,需要凝视和透析。比较容易的做法是对历史人物进行细节化处理,例如,电影《革命者》中表现李大钊就义上绞架前,和剃头师傅开玩笑的谈笑风生。让人物鲜活起来,用“生活的毛边消遣剧本的情境”,呈现细微中的绵长。具有挑战性的是对理念的形象化演绎。广受好评的电视剧《功勋》之《能文能武李延年》选择了“指导员”这个角度,把李延年这个共和国英雄展现得很透彻,在荧屏上首次把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横截面展示出来。战壕中的思想工作不是塑造打不死的战神,而是培养有勇有谋有情的士兵,培养懂得“尊重、信任也是战斗力”的军官。

  再次,人物塑造更需要破圈。主旋律作品能否成功的一个标志是对光环主角的“祛魅”。例如,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达康书记,是近年来主旋律作品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个角色,“老戏骨”吴刚仅仅通过独特的眼神,就把“官”还原成了真实的人。电视剧《觉醒年代》借助历史记录、人物著述和艺术想象,对众多党史中“寥寥数语的人”,进行了多姿多彩的群像塑造,特别是展现了陈独秀、陈延年、陈乔年父子三人在亲情上、政治上从彼此不理解到认同和解的过程,这条父子情故事线成为全剧最大的亮点,以极富感染力的方式重塑了年轻观众对人物的认知。同样精彩的还有电影《悬崖之上》中张译演的特工张宪臣,英雄的被捕仅仅是因为一时兴起的寻子杂念,在传统的英雄叙事中,当属典型的“感情用事”,在此刻却成为“家国”纠葛的情怀,令观众掬泪。

  拒绝脸谱,是创作的重要原则。主旋律创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因不能大批量复制而崇尚手工,它需要慢工细活的创作环境:反复地修改打磨剧本,只为呈现别人没讲过的故事;花费大量的时间体验生活,只为投入真实情感;刻画细腻传神的人物,需要进入角色的精神世界。在创作上保持一点慢速,在今天并不是落伍,反而弥足珍贵。

  匠心:专业成就品质

  下生活,作为现实主义创作的传统手法,其价值越来越被导演们重新认识。作为命题之作,电视剧《山海情》的制作时间只有短短1年,但创作者在拍摄中采取的三个做法十分有价值:一是实地采风。全剧组扎根宁夏,主要演员都沉浸式体验当地生活,编导采访了很多当年的移民,包括故事里的原型人物,请他们来做顾问,为故事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创作素材;二是本色选角。全剧以西北籍演员为主,用地道方言表演;三是沉浸式体验。为了重现故事发生的背景,剧组不仅自己动手盖房子,甚至还种起了蘑菇,演员们参与搭建移民村,共同经历了从没有树到有树、从地窝子到土坯房砖房的过程。《山海情》里的“闽宁镇”,令人想起电影《红高粱》中的“高粱地”,这种“为拍一部戏,种一百亩田”的做法,吃的是笨功夫,拼的是创作理念。

  以往人们对专业性的认识,多局限在商业类型片的制作,其实,主旋律作品需要更高层面的专业性。例如,《山海情》面对的是乡村振兴的宏大主题,要求主创者对中国西部、农村甚至民族问题有深刻理解,才能把握一个小村庄变迁的历史逻辑和人们的心理轨迹。所谓体验生活的意义是,还原作品的质感。即解决环境、情节和人物的“三位一体”问题,是否能从真实生活中还原、模仿和萃取艺术形象,是衡量好演员的标准,也是避免“悬浮气”的关键。

  质感,还体现在作品环境氛围的营造中。近年来,主旋律影视创作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是,创作者们对细节真实的普遍重视。电影《长津湖》和《八佰》把中国战争电影的制作水准提高了一个台阶。两部影片分别对抗美援朝战争、淞沪会战的军事细节进行精准还原,从军种礼仪、单兵装备、枪械武器到服装制式,都严格按照原样再现。电视剧《觉醒年代》的大片气质也和制作密不可分。制作方请来历史学家对史实和道具把关,北大红楼、陈独秀家、新民学会等数百个场景由剧组自己设计、搭建和改造。无论场景大小都有历史依据,剧中出现的书架书柜、新闻报纸等都是一比一复原制作而成。一点一帧的画面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最后构成真实的历史意境。

  堪称近年国内制作最精良的谍战片《悬崖之上》,同样采用一比一的方法,真实还原了哈尔滨中央大街、亚细亚影院、马迭尔宾馆等地标建筑,从街景到人物服饰,甚至屋内摆设和道具,都力求还原当年风貌。为了拍摄林海雪原中的一个空镜头,导演张艺谋在雪中等风来,整整站了近两个小时。对真实和细节的追求需要大量资金,但是,比钱更重要的是匠心。

  主旋律创作中,制作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品质的提升,离不开中国电影工业的整体进步。主旋律作品的愿景是中国元素的全球表达,呼唤更多高品质的中国故事的涌现,仍需要创作者更多地沉下去、慢下来和静下心。诚如张艺谋的创作体会所言:我们永远在学习,学习讲好一个故事。我们都是讲故事的人,什么是工匠精神?对于电影而言,讲好故事,去磨炼、去锻炼、去学习、去提高,这才是(中国电影人)工匠精神。(金涛)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离职》:晚期资本主义时代的职场人生

  • 陈一军:盛大的敦煌,盛大的散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