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相思》何以开启中国传统美学新法门

2017-01-11 09:45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我有话说
2017-01-11 09:45:09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刘冰雅

  作者: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授 徐兆寿

  百年来,在现代诗运动中,古典诗歌是甚少有人拾起的创作类别,但《相思》以别开生面的方式开启了一个新的法门。创作者以寻常人家的寻常故事来传播一首不能被中国人忘却的诗歌,用被美学化了的故事,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风格复活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生着红豆的南国。

《相思》何以开启中国传统美学新法门

  《相思》是《中国唱诗班》系列动画的一部,以王维的同名诗为创作背景,讲述了嘉定名士王初桐和发小六娘红豆寄相思的故事,被网友称为“嘉定版《你的名字。》”、“只有中国姑娘才懂的短片”。

  近几日,一部名叫《相思》的动漫片在网上和新媒体中流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相思》是《中国唱诗班》系列动画的一部,以王维的同名诗为创作背景,讲述了嘉定名士王初桐和发小六娘红豆寄相思的故事,被网友称为“嘉定版《你的名字。》”、“只有中国姑娘才懂的短片”。这部仅有9分钟的中国风动画片不仅使人们再一次认识今天文学的传播问题,而且也引发人们重新看待中国传统美学在视听艺术中的表现问题。

  “五四”前夜,远在美国的胡适之充满激情地给陈独秀投来一篇《文学改良刍议》,这个青年大声疾呼:“今日之中国,当造今日之文学。不必摹仿唐宋,亦不必摹仿周秦也。……以今世历史进化的眼光观之,则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中国新文学由此开始,白话新诗也由此发端。一个新的现代性中国在西方文化的碰撞下轰然启开。

  九十年过去,网络时代与数字化时代到来。漫画、动漫、电视、电影已经成为最为便捷的传播方式,甚至是青年人的生活方式,博客、微博、微信、播客、视频网站、APP等新媒体成为他们接受绝大多信息的主要方式。电影教育正在取代传统的文学教育,相比拿起书本感受文字的魅力,大学生们宁肯看一部改编自经典小说的电影。视听手段改变着一切信息的传播方式和接受习惯。尤其是在微信等新媒体时代,手机已经成为日常阅读和接受信息的主要来源,短小的文本成为最好的方式。传统的文学写作被不断地边缘化。如果我们把过去的纸媒以及竹简、帛绢甚至甲骨上刻的文学时代统称为文字文明时代的话,以声音和画面为传播的文学时代便可称为视听文明时代。蓦然回首,它早已在不经意间矗立于我们的世界,只是我们不曾意识到而已。

  这个时候,我们再来谈论《相思》,它便成了我们解读视听文明和文学的视听传播的极好的文本。《相思》能够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首先是以动漫的方式来再现王维的名诗。动漫不仅是年轻人最熟悉的手段,同时也是最为便捷的传播方式。用这种方式来解读一首耳熟能详的古典诗歌,既在预期之中,但其效果又在意料之外。

  百年来,在现代诗运动中,古典诗歌是甚少有人拾起的创作类别,但《相思》以别开生面的方式开启了一个新的法门。创作者以寻常人家的寻常故事来传播一首不能被中国人忘却的诗歌,用被美学化了的故事,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风格复活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生着红豆的南国。但是,这又何尝不是一个新的文本?一种名为视听文学的新文本。

  此时,我们再回溯动画片和电影等新媒体在传播和再现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的发展史时,就会发现,最早改编自《西游记》的动画片《大闹天宫》既有很强的中国美学风格,又有现代性元素;改编自中国民间故事的《葫芦娃》主要体现的是现代性精神。后来的一系列尝试,如收视率很高的动漫《喜羊羊与灰太狼》、《封神榜》等,都是在与西方与日本、韩国等动漫大国对抗的情形下创作的,西洋美学风格很强。即使到这两年口碑不错的《大圣归来》、《大鱼海棠》也有很强的好莱坞元素。虽然我也极力赞赏吸取全人类尤其是西方强势文学和电影艺术的优秀元素,但是,我仍然期盼中国古典美学的灿烂喷发。前几年,侯孝贤的电影《聂隐娘》是一种很好的尝试,但在传播上并不成功。《相思》倒让人眼前一亮。这部营造出浓浓的中国古典美学意蕴的动画片不仅是文学在视听传播方面的一个收获,同时,它似乎给我们以期许,在一个视听文明的时代,中国美学风格的创作可能会成为新的艺术创作的风尚。(徐兆寿)

[责任编辑:刘冰雅]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