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汤显祖的美感远超莎士比亚

2017-01-22 10:39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我有话说
2017-01-22 10:39:16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刘冰雅

  作者:刘根勤 文史学者

  在中国,戏曲始终不登大雅之堂,汤显祖以绝世天资,信笔为之,照样达到别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这也是中国士大夫将文艺放在道德与事功背后的传统所致。

汤显祖的美感远超莎士比亚

  汤显祖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然而,这个称呼似乎有些问题。一是它的合理性,两位文豪所处的环境和人生完全不同,能否简单处理?一是两人名气的差异,别说全世界,就是在中国,莎士比亚的名气都比汤显祖大得多。

  这么一看,倒是汤显祖高攀了。事实上呢?

  汤显祖的出身比莎士比亚富足和体面,最起码一生没有干过体力活,后者出生贫穷,从斯特拉特福来到伦敦,在剧场打过杂跑过龙套。他还做过蹩脚演员。明清的文人也会粉墨登场,但只在雅集就是朋友间的小范围聚会上演出,没有商业性质。但莎士比亚在一再受挫之后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就是编剧,而且一发不可收拾。

  汤显祖的政治地位也高过莎士比亚。在科举制时期的中国,进士是高级的荣誉。虽然六品官不大还很快被万历皇帝罢免,但好歹是朝廷命官。莎士比亚一辈子没受过像样的教育,也没有正式的身份,仅有的荣耀就是编剧发迹后作为绅士回乡,还给詹姆士一世当过侍卫,站了一夜岗。

  汤显祖的知识面与阅历肯定也超过莎士比亚。他的思想深度、知识广度在当时的中国是第一流的,受到利玛窦的高度认可。他的宦游足迹遍布北方和东南各省。这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士大夫的宇宙情怀。

  他们都高度热爱戏,但表达方式和水平不一样。在《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二场中,莎士比亚说:演戏的目的不过是好像把一面镜子举起来映照人性。相关的观点散见于他的十四行诗与其他戏剧作品。此外,他没有留下戏剧理论著作。本质上看,他是一个拙劣的演员、畅销的编剧。差不多在1602年,汤显祖作了《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这是他罕见的一篇戏曲理论文章,学术价值很高,在戏曲史上享有崇高地位,跟徐渭的《南词叙录》并列,这也证明了一个规律:中国文人的理想,是政治成就、思想深度、知识广度、学术精度、道德高度的一体化,汤显祖因为风骨铮铮失掉了政治上的机会,但他的人格与学养,堪称明代的标杆。

  莎士比亚作品的影响力,在18世纪以来达到了高峰,他的社会性和对舞台的适应性,使他在兼容与开放层面超过了古希腊悲剧的层次,深受欧美各个阶层的欢迎,包括莱辛、歌德和卡莱尔对他极尽赞美讴歌之能事。但即使是歌德,也有类似伏尔泰的观点:莎士比亚的作品,大多情节冗长且重复,而文辞,无可避免的粗鄙。汤显祖《牡丹亭》一出,“几令《西厢》减价”。汤显祖对音律的不讲究招致沈璟为首的吴江派的批评,他不以为意,甚至宣称“哪怕天下人拗折了嗓子”。他的狷介使他的影响力大为受限。但在思想的深刻和文辞的绮丽下,他却是傲视百代的。

  两人的相近在于:他们在世时都受到了高度欢迎。1598年,汤显祖弃官遂昌,当年秋天,完成了他的杰作《牡丹亭》,名动华夏。1601年,被正式罢免,当年秋天,《邯郸记》脱稿,几年间,他的戏剧成就,达到了巅峰。用老作家李国文的话说:伦敦的观众记得,那个被捉弄的颟顸情人福斯托夫,出现的灯光下,整个舞台都被掌声震得晃动起来。而汤显祖《牡丹亭》剧中的杜丽娘,魂兮归来,风情万种地唱起“良辰美景奈何天”时,京都的观众也记得,有多少有情人为之垂泪,又有多少钟情女为之肠断。这两位戏剧大师们笔下的艺术魅力,可谓不相伯仲。

  汤显祖不如莎士比亚的,是在世时的财富水平。汤显祖的晚年,因为清高,甚至不如童年时期富足。而莎士比亚,却衣锦还乡,还捐助了当地的教堂建设。很大程度上,在于莎士比亚创作的商业导向非常明确且浓厚,可以说他把自身的天赋发挥的淋漓尽致,而他又是最幸运的,是他所在的文化对他的创作给予了最大的支持与认可。

  让人觉得汤显祖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觉得高攀的,是两人身后的影响力。从古希腊时代起,戏剧就是主流的艺术,随着大英帝国称霸全球,莎士比亚乘势而起成为西方文化的一面大纛,莎剧成为真正的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在中国,戏曲始终不登大雅之堂,汤显祖以绝世天资,信笔为之,照样达到别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这也是中国士大夫将文艺放在道德与事功背后的传统所致。到了清末,戏曲受到重视,也都是文明戏和后来的话剧的天下,宣教成为主要手段,文本价值与思想水准一落千丈,整个社会的审美水平更是每况愈下。汤显祖的剧作自然罕为人知。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如果生前相遇或泉下邂逅,不无共同语言。但二人的志趣与品位差别之大,就是中英乃至中西两种文化的差异。我个人理解,如果强作解人,清初的李渔庶几可与莎氏其人相比,从作品层面出发,《红楼梦》可与莎剧相比。《红楼梦》得享大名,很大程度上与西方审美观念的影响分不开。在文本价值上,它不会高过四大名著其余三部,更无法与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传奇中的名篇如《西厢记》、《牡丹亭》相比。

  多年前,中山大学教授黄天骥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当时的时代,汤显祖是“异端”,莎士比亚是“主流”,两人不可比。黄天骥先生的学生、文史学者周松芳博士对我说,考虑到各自的价值观与所处环境,汤显祖取得的“相对成就”要远远超过莎士比亚。

  李国文曾经感慨说:引发我们中国人思索的,为什么在舞台这个特殊空间的创造性上,汤的完美,汤的才分,并不弱于与他同时代的西方同行,却不拥有与之相称的世界性的广泛声誉呢?这就是东西方社会的文化差异,和中国文人传统价值观所造成的恶果了。

  在我看来,这是把影响力当终极成就,而且强要孔子去学习苏格拉底和耶稣,强要李白杜甫去信基督一样不可思议。

  汤显祖是孔子、杜甫一脉的传人,天不丧斯文,知其不可而为之。(刘根勤)

[责任编辑:刘冰雅]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