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
简介: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中国梦”预示着伟大的希望,也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新的时代更需要创新的音乐语言赞美和表现。一个时代有着一个时代的音乐符号,也有着特定的音乐陈述方式。近代音乐发展潮流从表现主义音乐,序列音乐,先锋派发展到当代音乐,各国音乐作品中有着浓重的回归意识,也更加注重音乐的色彩。民族室内乐作品《惊蛰》,通过创新的音响思维表现中国的“希望”和中国的“梦想”。
作品《惊蛰》选用五支竹笛,是基于中国传统笛子丰富的演奏技巧,竹笛可以用“气息”技巧、“指”的技巧、“口舌”技巧演奏出丰富斑斓的音响效果。从律制上看,竹笛的音高律制并非严格的十二平均律,所以纵向的和声结构必然不具备严格的“功能”性,但却具备良好的色彩感。在《惊蛰》创作过程中,将五只竹笛有目的叠加进行,同样弱化功能性进行却增加了色彩性。“惊蛰”预示着春天的萌发和骚动,作品以此为契合点,用节气里的“动静”映像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希望。
作品《惊蛰》追求音乐思路上的“创新”,同时,兼顾到艺术性、技术性、可听性的统一,即在“在继承中创新,又在创新中继承”。其次,兼容并蓄,将西方音色思维与传统创作技法相结合,从惊蛰节气里富含“音响资源”中提炼核心音乐材料并以我国特有的民间节气为题材,深挖其特有的音响色彩及内涵,创作出有具有一定思想性和一定趣味性的民乐作品。
惊蛰,孕育旺盛生命的力量,带来了春讯,预示着生机盎然和梦想;惊蛰,恍惚着一种跨越时空,穿梭久远、回荡历史的“音响”;惊蛰,万籁交织着和声,自然而迷人,满目都是万物复苏,百花渐放的“中国梦”和在田野上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