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希望舞剧《朱鹮》更美更动人

2017-05-13 13:51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2017-05-13 13:51:38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刘冰雅

  希望舞剧《朱鹮》更美更动人

——在民族舞剧《朱鹮》专家研讨会上的发言

希望舞剧《朱鹮》更美更动人

  赵汝蘅(中国舞蹈家协会原主席,中央芭蕾舞团原团长,国家大剧院舞蹈艺术总监、一级演员):

  这些年,国家艺术基金对于舞蹈事业的支持,让我感触很深。国家投入这么多钱,怎样来成就人们心目中的经典?得到了资助,项目主体真的应该好好珍惜。召开类似的研讨会,导演是否有强烈的修改愿望,整个剧组是否想听大家的意见,专家的指手画脚能否使主创团队心服口服?舞剧《朱鹮》首演以来,一直在不断修改。我觉得这符合艺术规律。过去,我们在和一些作品的创作人员接触时,发现他们有时候挺固执的。这本身无可厚非,因为艺术家通常有自己的想法。今天的研讨会,我希望尊重创作者,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他们,而让他们在深思熟虑后酌情采纳。

  个人认为,“讲究”是舞剧《朱鹮》的精华。这种“讲究”不仅在于舞台上的动作设计一气呵成,而且不难发现,打开大幕后,它的色调、舞美、灯光等是个统一体。我相信《朱鹮》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很多人都开始学它的“讲究”。但按照精品的标准,我可能会更挑剔一点。例如结构方面,刚刚于平老师提到了芭蕾舞剧浪漫主义时期代表作《仙女》《吉赛尔》,我觉得这个分析特别好。《仙女》的故事很简单,但是说得非常清楚。《吉赛尔》也一样。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我们曾经排过的《阿莱城的姑娘》。一些好的结构,可以让观众看完后感到激动、感动。《朱鹮》尽管美,尽管讲究,为何不那么感动人?因此作为舞台剧,还是有欠缺的地方。

  例如,那一大段市井生活场面,是否可以更丰富、更有内涵?想起《牡丹亭》,里面也有市井场面,但它一直在追寻着梦,也就是杜丽娘在找寻柳梦梅。受此启发,《朱鹮》为男主角设定那么多身份(又是僧人,又是樵夫)似乎有点多余。把他设定成一个爱鸟人,不仅结构上更合理,也利于演员的表现。他在市井中看到飞来的鸟特别喜欢,有了这种喜欢才会去保护它、爱护它。直至到了现代,他把对鸟的特殊感情向年轻人讲述。另外,希望以朱鹮穿插全剧,中间不要有隔断的地方。这里面,其实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总而言之,结构的合理化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怎样做到合理地动人很重要。目前,从古代跳转到现代显得太唐突。

  另外,音乐是否有点平?如果始终是一个节奏,就会让人感觉到听力和审美上的疲劳。灯光在舞台地面,用了太多成像灯,显得有点脏乱。舞蹈方面,佟睿睿作为编导,在动作上下了功夫。几个人扔羽毛,挺有新意。双人舞,包括群舞,在拟人化的同时要不要有情?一定要有情,但不要给人做作之感。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如果局限于一些动作,就可能受限,比较拘谨,希望更潇洒一点。中国舞剧为何很少能抽出一段可以单独作为经典的双人舞?换句话说,长期以来,中国的双人舞都比较雷同。这是一个必须要突破的难关。目前,我们的演员队伍很有实力,如果说国家艺术基金要推动的话,希望发挥更多的创造力,在经典舞段上再推进一步。这一过程中,可以适当采用一点技术。在很多舞剧中,都能看出吸收芭蕾技术的痕迹。不仅是翻身跳,还有很多行进转、空转、双人转等。可是现在,我们把这些技术都拿掉了。希望将来,舞蹈动作能够更灵活、更丰富,融入人物、融入音乐,让人看得更过瘾。

  服装方面,舞剧《朱鹮》颇有看点。我喜欢这种色调,干净整洁。一点小建议:希望那个大斗篷加上一点羽毛,特别是在尾巴上,这样就有了质感。如果不加装饰,只有在抖的时候才有波纹,就显得单薄,缺少了丰满的感觉。为何《天鹅湖》的服装反复改,但裙子上始终有很多羽毛,我觉得自有它的用意。

  最后,谢幕时不断重复双人舞的音乐,这种谢幕已经变成当前必不可少的模式。我希望,避开这种模式,给观众留点回味的余地,让大家看完故事后恋恋不舍,这样也许更好。所以,没必要让每个人再上来表演一段。这种千篇一律的模式,希望能够打破。

  总之,舞剧《朱鹮》是一部很讲究的戏,如果改得更合理、更漂亮,它就有望成为一部经典,让一代代人去演绎、去传承。

  (光明网记者李姝昱整理)

[责任编辑:刘冰雅]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