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以东方意韵为灵魂,以国际面貌为标准

2017-05-24 11:35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2017-05-24 11:35:06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刘冰雅

  以东方意韵为灵魂,以国际面貌为标准

——在民族舞剧《朱鹮》专家研讨会上的发言

以东方意韵为灵魂,以国际面貌为标准

  陈 蔚(中国音乐学院表演教研室主任、一级导演):

  看完《朱鹮》,真的非常惊喜、非常欣慰。这是一部以东方意韵为灵魂、以国际面貌为标准的好作品,给人雅致、精致、别致的观剧感受。

  首先,剧本很扎实,立意深远,结构匀称,给了二度创作一个好基础。音乐主题鲜明、技法成熟、旋律优美,听着很入耳。舞台呈现完整,充满了诗意的想象,服装造型和道具也都很精细。演员不但技艺高超,而且能够很好地刻画人物内心,体现了“舞剧新生代”的实力。其次,编舞兼容民族民间舞的特点,和当代审美的元素。舞蹈语汇与戏剧展现结合紧密,舞与剧的关系处理得很恰当。看得出,编导下了很大功夫,在舞蹈语汇上体现出一种积极追求。

  不足之处,主要还是全剧结构。上下半场对比强烈,上半场明显好于下半场。上半场的想象力之丰富、手法之统一,令人惊叹。但到了下半场,就显得零碎了,戏剧高潮、舞蹈语汇的综合运用还未完善。从文学结构到音乐结构,再到戏剧结构如何统一?希望主创团队在这方面,尤其在下半场上有一个细致、深入的考量。那么,如何将文学剧本的三段体变成一个上下篇,戏剧结构上的张力能否一贯地保持,导演手法、舞蹈语汇上的统一能否一贯地保持,下半场能否让观众也达到诗意的想象?诸如此类,需要继续探讨。

  具体来讲,上半场中,人与鸟是平衡的,主要演员的视角是平衡的。但到了下半场,这种视角变了,鸟成了被动。看了剧本,我的感受是,虽然最后朱鹮的离去是一种被迫的离开,但也是一种主动的选择。假如我们能站在朱鹮的角度来审视这个世界,那它最后的高贵,就是悲情的离开,可能更是一个戏剧高点。在当今社会,我们有时很难去创作一部悲剧,但有可能这种悲情的关怀是激荡人心的。因为如果不发现那七只野生朱鹮的话,这个美丽的物种就真的离我们而去了,再也不可能回来。所以我想,下半场是否能够保持鸟的主视角?总之,我们应该在核心场面、核心事件、核心人物和核心舞段上继续下功夫,争取让戏剧高潮、戏剧力量与舞蹈语汇贯穿始终。

  舞美设计方面,希望更丰富,组合拳要打好。服装设计很棒,但希望舞鞋设计得更精细,来突出红足。面料、彩绘都尽可能逼真,给观众深刻的印象。这样的朱鹮形象,或可为民族舞剧的造型作出新的贡献。还有羽毛的应用,多些设计语汇可以起到提神的效果。音乐方面,希望更有韵味。另外,剧本中的《朱鹮赋》希望写成歌,因为歌词很好,便于剧目流传。

  从一部精品到一部伟大传世的作品,需要坚持不懈、艰苦卓绝的努力。多年来,上海歌舞团对艺术的执着和认真有目共睹。接下来,希望主创团队再接再厉,把《朱鹮》打磨得更精彩!

  (光明网记者李姝昱整理)

[责任编辑:刘冰雅]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