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本土文化意识下的视觉经验

2017-06-19 15:10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2017-06-19 15:10:29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刘冰雅

  “中国艺术新视界”巡展系列评论•沈阳站

马喆:本土文化意识下的视觉经验

  近日,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中国艺术新视界”巡展在沈阳美术馆展出,引起了辽沈艺术界的普遍关注与重视。这是一场具有较高艺术水准和创意特色的造型艺术综合展,作品涵盖了美术、书法、摄影等艺术门类。当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景中,在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下,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艺术创作与展览项目,立足于树立文化自信、表现时代主题,引领着青年艺术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和精神内核中探寻当代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从而全面提升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原创性和影响力。伊拉斯谟斯曾言:我们复兴固有传统,同时并不摒弃新起之物。透过展览,可以看到青年艺术家的生命活力、原创精神、民族意识和时代担当。

本土文化意识下的视觉经验

  “中国艺术新视界”青年创作人才(美术、书法、摄影、工艺美术)巡展沈阳站于6月14日开幕(杨君毅 摄)

  显然,“中国艺术新视界”巡展代表了国家文化艺术创作展览机制上的创新模式,有关展出艺术品的选题、评选、创作、策展和传播等方面都不同于通常的展览流程,艺术家在每个环节上均有较大的自主性,这有利于艺术创作主体创造力的生发和实现。因而,展览在总体上就富有鲜明的主题、主流的意识、个性的体验、新颖的视角、文本的结构和原创的品位。这些,对于当代中国艺术家应对复杂多元的世界艺术格局,熔铸民族艺术精神,在艺术高原向艺术高峰的迈进过程中构建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启示意义。

本土文化意识下的视觉经验

观展现场(杨君毅 摄)

  通常而言,主题先行的艺术创作对于艺术家个性的显现是有所制约的,但没有主题的艺术创作在艺术史上也是不存在的,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和论断。“中国艺术新视界”展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创作主题先行与艺术家个体审美经验的同一,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参展的多数青年艺术家们,以敏锐的艺术视角和主流的价值认同关注、体验和思考当下的社会现象和时代主题,他们在创作时首先确立了自己的主体身份和存在意识,不规避现实的存在和发生,主体对象化地完成由心灵体验到视觉物化的艺术创作过程。如杨柳的中国画《都市系列》,以女性视角进入到都市空间,能够在闲逸、简约的现实生活样态中形成意象,并以中国画语言很好地表达出内在的意蕴和审美的情趣。吴洁的水彩画《城》,同样是表现都市生活的题材,她的切入点更为平民化,但她在写照市井生活的场景时,很好地把握了主体与对象之间的情感依存关系,将生活化的场景定格为画面所呈现出的共同直觉,从而达成共时性的叙事意愿。胡群山的摄影作品《血色——史迪威公路》,融合了历史与现实、转化与生成、文化与宗教等诸多因素,在历史的沉淀和现实的映衬下回眸重大历史事件,从而折射出作者对图像——文献的驾驭度。尤其值得关注的作品当属刘悦的油画《手机围城》,画家再现了当代中国社会人们普遍的形色状态——信息化时代异质化的生活方式,人们被动地、无意识地接受信息,进而深入到一个看似真实实则虚幻的世界,人们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陷入机械模式,迷失了被海德格尔称之为“诗意的栖息”的精神家园,成为物质化的僵化的人。画家不但描绘出人的存在表象,也揭示了深刻的社会现象,同时在艺术语言的表达方面富有哲学意蕴和形式美感,发挥了艺术家作为主体的创造自由度,呈现出了作品的原创品格。

本土文化意识下的视觉经验

杨柳 中国画《都市系列》

本土文化意识下的视觉经验

吴洁 水彩画《城》

本土文化意识下的视觉经验

胡群山 摄影作品《血色——史迪威公路》

本土文化意识下的视觉经验

刘悦 油画《手机围城》

  此外,“中国艺术新视界”展览充分体现了地域文化特质对艺术创作的浸淫。在展出的作品中,地域文化符号和审美经验有着突出的显露。如刘同顺的中国画《甲午战争120周年祭》承接了东北在重大历史题材绘画方面的现实主义传统;秦晖的中国画《广西少数民族村寨风情山水画》呈现出当代西南部地区中国山水画的新图式特征;孟新宇的油画《四季太行》传达了中国油画本土化过程中的地域性表征;孙昌武的油画《乡间长白——家园》在具象写实画面中透出的乡土情怀和人文观照意识;闫峰的雕塑《印象•东北》融合写实与表现的形式,塑造出粗犷、浓郁的地域风情。地域性审美经验在艺术创作中的自然渗透与自觉表达,增强了艺术品的视觉张力和精神深度,从而成为艺术原创性的原型构架。

本土文化意识下的视觉经验

秦晖 中国画《广西少数民族村寨风情山水画》

本土文化意识下的视觉经验

孟新宇 油画《四季太行》

本土文化意识下的视觉经验

孙昌武 油画《乡间长白——家园》

  再有,中国当代艺术转型和当代性的确立过程中,在媒材应用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展览中的一些作品也较好地印证了媒材运用和制作流程的演变在艺术创新上的重要作用。如宋振成的中国画《黄金珊瑚》、李鹏的中国画《天工开物》等,都诠释了媒材和制作对于画面图象生成的意义。

本土文化意识下的视觉经验

宋振成 中国画《黄金珊瑚》

本土文化意识下的视觉经验

李鹏 中国画《天工开物》

  总而言之,“中国艺术新视界”巡展,为激发青年艺术家的创造力提供了一个较为宽松且广阔的平台,因此,人们也有理由对它的现在给予关切,对它的未来给予厚望。(作者系沈阳书画院创研策展部主任、辽宁省文艺理论家协会理事)

[责任编辑:刘冰雅]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