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艺批评须从“大花轿”里走出来

2017-06-20 11:28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2017-06-20 11:28:22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刘冰雅

  作者:邓海建

  好剧不怕多回改,艺术精品总是千锤百炼出来的。舞台剧常演常新,说到底,是要在“变”中寻找“不变”的铁律

文艺批评须从“大花轿”里走出来

闽剧《双蝶扇》专家研讨会现场(张玲玉 摄)

  法国作家法朗士说:“敢于在杰作堆里问津的才是好批评家。”

  文艺批评的力量,显然不是锦上添花的一派祥和,而是雪中送炭的火光十色。2017年5月5日,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滚动资助项目闽剧《双蝶扇》专家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这场研讨会,开得就很不一般: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挑起了《双蝶扇》的“刺”,中间有交流、有争论。这场研讨会从上午9点一直开到下午5点,不仅发扬了艺术民主,也为优质文艺评论的开展树立了示范。

  研讨会如果开成了“表扬和自我表扬之会”,除了靡费时间、盲目浮夸,估计无一裨益。文艺批评的力量,不在吹捧,而在反思。《双蝶扇》专家研讨会成了文化舆论场的爆款,大概恰恰在于打破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潜规则,真正激活并唤醒了文艺批评、文艺评论的力量。这不能不提及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项目本身从已获一般资助的剧目中,经过进一步选优拔萃,通过不同形式再予以滚动资助;鼓励项目主体按照“聚焦于改、以改为主”的工作重心和“两改两演”的工作思路,支持其进一步打磨、修改、提高,并组织传播交流推广。“改”是核心,也是根本。

  好剧不怕多回改,艺术精品总是千锤百炼出来的。舞台剧常演常新,说到底,是要在“变”中寻找“不变”的铁律。《双蝶扇》专家研讨会之所以开得成功,怕是离不开三个要素:一是主办方有态度。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主任韩子勇开门见山地说:“我们这个会不是表扬会,更不是吹捧会,而是批评的会,是提意见的会。”二是制度上有保障。研讨会不是剧院开的,经费独立、运营独立,评论家就犯不着“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三是作品上有体现。项目本身已是精品,再依照问题导向的思路、按照“两演两改”的要求,认真听、仔细品、勤打磨、着力改。批评建言不会“说了白说”,良性互动让研讨成为剧作转型的基础。

  这让人想起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里对文艺批评的见解。总书记强调,真理越辩越明。一点批评精神都没有,都是表扬和自我表扬、吹捧和自我吹捧、造势和自我造势相结合,那就不是文艺批评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天下哪有十全十美的东西呢?正因如此,文艺要赢得人民认可,花拳绣腿不行,投机取巧不行,沽名钓誉不行,自我炒作不行,“大花轿,人抬人”也不行。眼下,文艺批评颇有沦为“文艺吹捧”的态势,风骨没了、媚骨却有了——要么跟着票房走,要么跟着评奖走,批评的人没有摆正屁股和脑袋的关系,被批评的文艺作品也缺乏“改过”的勇气和脾性。而这,恰恰是当下中国文艺创作改不了、改不好、不愿改的臭脾气的重要肇因。

  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项目,在于优中选优,注重的是再修改、再提升、再传播,是“抓精品、攀高峰”的新举措。在项目构建与实施中,它带来的文艺批评新风,可能更难能可贵。西谚说,批评家是预料奇迹的人。从“大花轿”里走出来,打磨好文艺批评的“利器”、把握文艺评论的“方向盘”,复兴中华文艺之路,会更步履铿锵、行稳致远。(邓海建)

[责任编辑:刘冰雅]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