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

2017-06-21 18:39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2017-06-21 18:39:22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刘冰雅

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

——评大型声乐套曲《西柏坡组歌•人间正道是沧桑》

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

跨界融合作品《西柏坡组歌•人间正道是沧桑》剧照

  作者:原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局长 汪守德

  欣赏战友文工团创作演出的大型声乐套曲《西柏坡组歌》,无疑是一种多维的艺术享受。这个曾以《长征组歌》享有不朽盛誉的团体,又在今天这样一个时刻,在北京军区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集全团之力,费三年之功,推出了又一部堪称黄钟大吕式的作品。新鲜出炉的《西柏坡组歌》,势必成为又一脍炙人口、传之久远的艺术盛举。对这部作品欣赏的过程,既是令人沉醉的艺术欣赏,更是发人深省的思想撞击。我们有理由为这样一部饱含思想意蕴和艺术匠心的作品叫好。

  众所周知,西柏坡早已成为一个有着明确政治向度和历史内涵的词汇,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诠释与解读的空间。其在历史与现代的双向维度上,蕴藏着怎样丰富的内容与话语,仍然值得今天的人们不断地加以探索。而以艺术的创作聚焦于西柏坡,不仅仅是一种精神上的寻根与溯源,更要以其特有的方式和力量使其直抵人心,在更深的层面上升华和唤醒人们的政治与情感自觉。主创者们选择和确定用组歌的形式,来表现和承载这一重大的内容与主题,通过深度的思想开掘和新颖的艺术创造,以丰富高质的思想与艺术含量,来使这一曾为众多艺术形式反复涉猎和表现过的题材得到新的深化与拓展,使其所包含的意旨与精神得到充分的铺展与延伸。

  从雄浑热土中触摸民心

  幕启之时,以山岳般壁立的雕刻群像作为背景,衬托出苍劲有力的大字“人间正道是沧桑”,似乎是一下子将观众带入革命与战争的烽火年代,笼罩进庄严神圣、凝重壮阔的历史氛围之中。而渐次由序和四个乐章构成的组歌,便如一幅色彩斑斓的长卷徐徐拉开,于慧心独运的谋篇布局和起承转合中,让人窥见其结构上的精心与严整,艺术上的大气与厚重。作为序的合唱《古道》,从远古伊始的回溯与叙事,仿佛如凌空而降,又如款款而来,将这种压缩般的时空置于篇首,无疑大大地增加了《组歌》的历史纵深与厚度。“古道”的象征性与寓意性,在于将历史规律与存亡之道,开宗明义而又清晰含蓄地向观众讲述,这就使组歌既以西柏坡为基点和视点,又获得更为广阔的认知和思考的维度和空间。

  第一乐章《热土》,作为正式的开篇,从土地这一视角切入,意在揭示我党我军以及革命战争,与土地、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民心所向无疑是打天下、得胜利、坐江山最根本的原因和动力。李晖领唱的《我的西柏坡》,就是以真诚朴实的深情倾诉,优美动人的音乐形象,描绘战争岁月中的西柏坡的生活特征和历史地位,以及“流血流汗打江山”“为了谁”“依靠谁”的崇高目的和力量之源。毋帅斌领唱的《小山村 大乾坤》,以民歌体的修辞手法和规整形式,以小见大地赞美了人民是“铁靠山”的伟大作用,英雄人物在沧海横流中经历“真考验”的本色,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哲理色彩。老兵与张薇的男女对唱及合唱的《土地有根》,则通过对人物、场景、细节的典型生动的刻画,如“红戳盖了按手印儿”“犁田犁到心坎上”等,描绘了农民分得了土地,以及耕田、播种、收获时的那份快乐与欣喜,有着质朴而感动人心的艺术力量。不仅唱出了人民拥护革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缘由,也在对历史情境的回溯中,暗含着发人深省的现代性意义。谢佳卿和郭煜领唱的《走山梁》,依然是民歌风的咏叹,可以视为承接上作的更进一步的叙事,也即分得土地后的农民,男儿们表现出踊跃参军,走向前线奋勇杀敌的豪迈气概,女儿们则表达出“守候一生一世”到白头的坚决态度和无限深情。作品充满乐观昂扬的情绪,是对那一时期历史和生活的真实反映,因其朝气和阳光,而具有深切感人的巨大魅力。从“热土”中,我们触摸到的是民意与人心,是永远应当铭记的力量的源头和依托的根基。

  从浴血奋战中隆起历史高度

  《决胜》是组歌的第二乐章,用以进行革命战争历史的叙事与抒情。西柏坡作为当时我党我军最高首脑所在地,指挥全国各战场的决战决胜,其巨大的历史作用和浓郁的传奇色彩,必须以浓墨重彩来表现。然而在选择表现的切入点上,则显示出以小、以巧取胜的艺术匠心。如合唱《发报机的号角》,就是一个最具代表性的形象载体。当时全国各战场的态势显然如网络般连着这样一台发报机,以此叙述媒介,便为高度简约地概括和重述决战的历史提供了方便。屏幕上所叠映的一张张字迹涂改的电报稿,让观众通过所再现的历史影像中,去怀想与感佩党中央和毛泽东殚精竭虑、运筹帷幄而又决胜千里的高超战争指挥艺术。张大伟领唱的《地图上的红线绳》,运用的则是另一经典细节。在作战地图上拉起替换红铅笔的红线绳,包含着巨大而深长的意味。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老房东“找来红线绳救了急”,使解放战争中我军“用神兵”“缚苍龙”的态势,在红线绳尤如红箭头所示的纵横驰骋,风卷残云的地图上,得到了最为清晰的呈现。这不仅反映战争年代才可能有的独特意趣,也生动形象地传递出民心所向这一本质的事实。宗晓琳领唱的《从哪里认识你》,则用设问与排比的句式,以及一系列细节与形象的勾勒,来描绘党在人民心中所具有的亲切而崇高的位置,特别是党如何深受人民的拥戴,如何拥有巨大的感召力的,从而揭示出那个时期密不可分的党群关系和军民关系。同时也富于深意地诠释出,人心所向、团结一致,才是打胜仗的可靠保证这一道理。而合唱《巍巍太行》,是以巍然屹立且具有视觉重量的太行山,衬托和比喻前仆后继、九死未悔的英雄儿女的伟岸形象。作品的宣叙在于以发自肺腑的感叹,赞颂在浴血奋战和甘于清贫的前行中,所隆起的历史与精神的高度。这既是献给无数革命先辈的赞美之歌,也是对整个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深情礼赞。

  在长鸣的警钟里振聋发聩

  作为第三乐章的《清风》,则是从风气建设的角度,来讲述往昔令人警醒的故事,来追忆清正廉洁的优良传统作风,这一攸关命运与天下的重要问题。陈真和康虹领唱的《会堂清风》,以直陈其事的手法和平白如话的叙事性,将胸怀建国大业的一代领导人,在那样的时代条件下平实、清正而卓越的风采展示了出来。作品所喻示的,两个“务必”既是严格的要求,又是生动的写照,更是响彻百年的警钟。姜琳琳领唱的《梨花谣》,是以荡开去的咏物之作,借梨花形象的美丽和品质的洁白,来比喻和赞美境界和品格的纯净与高洁,其美哉人心、美哉风气的韵律,如袅袅春风,沁人心脾。女声合唱《磨盘的故事》,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作品,毛泽东等五大书记当年围绕磨盘工作的经典性场景,仍然是一个深具意味的视角,就是这样一种朴素简陋的“指挥平台”,照样做出“碾碎黑暗霞满天”,推翻旧世界的伟大壮举,歌曲所饱含的怀念与钦佩之情感人至深。初瑞领唱的《这盏灯》,是以灯作比喻,在对史的简述中,融入对党、对领袖、对真理的歌唱。以“一灯能穿千年暗”这样诗意且警句式的历史事实,告诉人们在整个革命的征程中,就是“这盏灯”指引中国革命的航船乘风破浪,走向胜利的彼岸。丁晓君领唱的《天下乡亲》,是一首坦率、深刻而又动人的歌曲。其强烈尖锐的质询与审视的意味,是其力量与价值所在。可曾记得天下乡亲“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他到战场”这种倾其所有的奉献?而在人民“望眼欲穿的时候,我用什么来报答你”?其委婉含蓄而又催人泪下的歌唱,令人扪心自问的,不仅仅是应当反思感恩与报答的关系问题,更应该深思当家执政这一根本的目的性问题,可谓激荡人心,振聋发聩。

  于历史的拷问中勇敢前行

  组歌的高潮段落便是第四乐章《赶考》。在中国现代的词典里,赶考是一个有着鲜明政治色彩和蕴含的词汇。与西柏坡相关联的“赶考”,似乎既是过去完成时,也是现在进行时,而在主创者们看来或许更是一种未来时。合唱《赶考去》,是对历史情景的再现,试想一个赢得天下的政党,在走向政权的顶峰时该是如何意气风发!然而作品所吟唱的却是深察兴亡之道与深明历史大义的领导者们,在面对和解答这一极为严峻的课题和试卷时,所表现出的是深沉的忧思和高度的警觉。作品虽然是以当时的口吻,发出的对于历史的设问,但对现实仍是一贴有力的清醒剂。王超领唱的《一代代不改英雄气》,告诫我们当前正面临着“善恶在灵魂中殊死较量,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的事实,而关键正在于怎么“不改英雄气”,“传承好作风”,实现中国梦。作品唱的是在今天的时代条件下我们的责任与担当,更具有醍醐灌顶、催人奋进的力量。而乌英嘎领唱的《亲爱的青春》,凸显的是对青春的咏叹,对梦想的追寻。这也是一首生动描绘未来和寄予美好憧憬的歌曲,让人沉浸在火热青春、风吹麦浪的情绪中,倾诉和柔情构成了组歌不同的情感色彩和艺术风韵。李梦佳和高远的领唱《梦想照亮未来》,在满怀信心向未来的激情中,暗含着一种淡而深挚的忧思,婉转地对国人的文明素质和道德建设提出要求,呼唤人们应以辛勤耕耘和乘风踏浪,来让丰盈成熟的果实挂在枝头,从而开创与建设幸福美好的明天。于乃久和张家旋领唱的《永远在路上》为组歌的压卷之作,堪称是一首气贯长虹、震撼心灵的作品。“在路上”就是赶考的现在进行时,而冠之以“永远”,则意味着任重道远无穷期也。从而警示我们,由于风云激荡的现实和山高水长的征程,要无往不胜,大道向前,就必须慎终如始,警钟长鸣,这值得全党全军长久谨记。

  《西柏坡组歌》的现实意义和艺术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其采用大型声乐套曲的形式,无疑十分有利于其主旨与意蕴,在这类具有较大载容量的作品中传达、演绎与展开。组歌不仅仅是对这一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简单叙述,也不仅仅是单纯地进行某种浅近常见的思想阐释,而是体现出极为深刻的政治用意和艺术匠心,从而以刺破迷濛而又神气贯注的指向,给人以思想的穿透与情感的重置。当今的中国面临更为诡异的国际局势和更为复杂社会背景,使中国共产党人别无选择地站在了新的历史交汇点上。相对于西柏坡纵横捭阖之时的局面,虽然有着更为明显的政治与资源优势,但所面对的形势更为错综,所面临的危险更为现实,所承担的任务也更为艰巨,何去何从,将关乎家国的未来命运与前途。西柏坡作为一笔宝贵的政治与精神的遗产,后来者们不只是要梳理与重述其昔日的荣光,而且要记忆与彰显其褒有的光荣传统,更要在胜利面前,在大好形势面前,体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这才是西柏坡精神最根本的要义。因此作为清醒的,具有远见卓识的共产党人,尤应以自我反思、自我警醒、自我鞭策为己任,终日惕惕,恒之以慎,使国家与民族的前行之路走得更远更稳。我以为组歌正是从这一意图和目的出发,将历史与现实的贯穿,思辨与感情的连接,歌颂与批判的融会,困难与梦想的呼应,水乳交融地编织在每一乐章的细针密线之中,因而显示出令人赞佩的厚重的思想分量、卓越的政治情怀和史诗性的非凡品格。

  荦荦大端彰显历史积淀

  异常强大的创作班底与演出阵容,是《西柏坡组歌》创作演出成功的有力保障。其所堪称荦荦大端的艺术架构,是艺术家们一种历经艰难而又娴熟自如的驾驭。每一乐章伊始以洪涛等人的讲述,其形式统一中的变化,都是其板块必要而精湛的点题与点睛之笔。由王晓岭领衔的歌词创作,是组歌思想内容的最重要载体,可谓绞尽了脑汁,煞费了苦心。其所反映出的古典诗词、民歌民谣、现代语言的自然融合,以及所达到的细节化、情感化、哲理化的呈现,不只显示出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耐人寻味的审美特征和意境,也以经过千锤百炼、意象俱佳的词句,形成了思想与艺术的强大张力。作为组歌另一主体的音乐,也往经典性上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其或深情激昂,或曲折动人,或优美婉转的旋律,被实力强劲的演唱者与演奏者们所激情演绎时,就形成了极强的感染力。在组歌本身极可能相对单一的形式中,编导者们采用各种声乐演唱方法的多样变化,合唱队列根据内容与情境的需要,进行匠心独运的组合与变换,以及大屏幕叠映的吻合于节目的大量革命历史和富于中国北方特征的山水地貌的资料图像,都大大增强了舞台的信息量、变化感与丰富性,使《西柏坡组歌》这一原创性的作品,成为思想震撼力、艺术创新性和舞台观赏性兼具的迹近完美的音乐艺术杰作。(汪守德)

[责任编辑:刘冰雅]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