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鲁艺光辉映衬星星之火 时代新法推动民族歌剧

2017-07-04 13:57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2017-07-04 13:57:53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李姝昱

  作者: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 王安潮

  2015年,沈阳音乐学院复排的民族歌剧《星星之火》一经推出,便深受好评,并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之后,主创团队在剧本情节精简、人物性格凸显及音乐新配、舞台呈现等方面继续想办法、下功夫,积极发扬鲁艺从民族音乐中挖掘现代戏剧亮点的学术传统,使这部1950年首演的作品重获新生,光彩照人。今年年初,歌剧《星星之火》因革命乐观主义情怀、优美舒展的音乐旋律和跌宕起伏的戏剧张力,从155部大型舞台剧和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中唯一的歌剧,掀开了民族歌剧发展的瑰丽篇章。

鲁艺光辉映衬星星之火 时代新法推动民族歌剧

民族歌剧《星星之火》剧照

  那么,缘何一部67年前的舞台艺术作品今天非但没有过时,反而仍为大众所喜爱、为专家所眷顾?这无疑是个值得深思的艺术创演话题。个人认为,以下几点或是重要原因。

  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创作手法有机统一。“要在民族解放的大时代去发展广大的艺术运动,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指导下,实现文学艺术在今天的中国的使命和作用”,1938年4月10日,毛泽东出席鲁艺成立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此后,这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重的文艺发展思想,激励和指引了一代代鲁艺人艰苦奋斗、潜心向学,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例如,在东北鲁艺生活过的作曲家李劫夫、戏剧家侣朋等,有感于火热的革命浪潮,精心创作了歌剧《星星之火》,来歌颂抗联英雄、鼓舞革命士气。

  歌剧《星星之火》塑造了以李小凤为代表的在东北抗联战火中成长起来的一批革命人。故事题材的典型代表性,使其形象塑造、戏剧结构比较容易完成。难能可贵的是,该剧坚持从民间音乐中寻找素材,融入了东北民歌、二人转等戏曲与曲艺元素,从而做到了亲切感人。例如,李小凤一出场所唱的《爹妈呀,为什么你还不回家》,运用了二人转《红柳子》的音调素材和东北说唱音乐中的闪板创腔手法。这种素材与创腔手法,在剧中《跑交通》等其他唱段中也有体现。不仅如此,东北式的甩腔手法,也贯穿于很多唱段之中。《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则以三拍子的圆舞曲风格、轻快节奏而独树一帜,引领了一段时间的审美风尚。

  一言以蔽之,植根民间传统的故事题材和音乐素材,是歌剧《星星之火》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体现。而以《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为代表的优美唱段,以及剧情的展开手法,则是一种浪漫主义手法。贯穿全剧的革命乐观主义音乐情绪,让人深深感动和共鸣。诸如此类,都是歌剧《星星之火》经久不衰、常演常新的关键所在。

  二、外在艺术形式与内在戏剧张力协同创获。时代创作手法融入新的艺术元素。重排歌剧必须面临时代的审美选择,这是中外歌剧人都要注意的问题。歌剧《星星之火》初版以唱段多、人物多、线索多为特点,分节歌有着特殊作用。分节歌加对白的创作手法,自《扬子江风暴》始由来已久,有利于每一个唱段的独立性,却不知不觉削弱了戏剧发展的整体性张力。复排歌剧《星星之火》,在注重综合艺术美的歌剧观念下,挖掘音乐戏剧之美成为新的要求。

[责任编辑:李姝昱]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