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有道 艺往无前
——“中国艺术新视界”巡展长春站侧记
光明网讯(记者 付双祺)7月7日,时令的指针指向了小暑。按照祖辈们的经验,从这一天开始,天气将变得炎热,全国的农作物正式进入茁壮成长的阶段。此时,在东北肥沃的土地上,一切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缘于一种默契,“中国艺术新视界”——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书法、摄影、工艺美术)滚动资助作品巡展也在这一天来到了素有“北国春城”之称的长春,在吉林艺术学院美术馆拉开帷幕。79位艺术家的152件(组)艺术作品华丽亮相,进行为期一周的展览。
“这是我看过的内容最丰富、风格最多样、创作者最年轻的一次展览,今天真是没白来。”一位长春市民在观看完展区作品后激动地对记者说道。在他身后的艺术作品前,不少观众正忙着探讨、拍照。
观众参观展览 (幺红颜 摄)
记者注意到,此次在吉林艺术学院美术馆展出的作品,门类广泛,涵盖了中国画、书法、漆画、工艺美术、油画、水彩水粉画、版画和摄影等8个艺术品种,这样的规模在寻常画展中并不多见。据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勇介绍,此次展出的作品是经专家评审从2014、2015年资助并已经结项的作品中遴选而出,这些作品随后还将与其它作品一道在全国13个城市进行巡展。
除了类别丰富外,记者看到,艺术作品的主题内容也是各有特色,其中有描绘重大革命历史图景的《甲午战争120周年祭》和《红军东征》;有寄托着作者对民族文化深深眷恋之情的《华夏器韵》《陈宝琛》;有对家国情怀和弘扬传统注入当代思考的《印象•东北》《河南传统手工技艺》;还有用美学诠释山水意境、人文价值的《长白日记》《四季太行》……“这些作品反映了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的创作激情和创新精神,为了解我国当代青年艺术创作的新态势、新特点提供了新的视野。”王勇表示。
展厅内景 (王猛 摄)
此次参展的青年艺术家中,有来自高等院校的教师,也有美术馆、博物馆的文艺工作者,还有在社会上独立打拼的青年艺术才俊,足以见得国家艺术基金在选择资助的青年艺术家方面不拘一格的特点。值得一提的是,有多位长春籍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也在此次展览之列。
在展区众多艺术作品中,一幅安静地挂在墙上的油画引起了在场观众和记者的注意。这幅名为《长白日记》的作品,围绕长白山典型的自然风貌,展现了其“绮丽、雄浑、劲健、沉着”等不同的视觉魅力,将长白山的意境之美表达得淋漓尽致。而此画的作者便是长春籍艺术家、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刘兆武。
刘兆武 长白日记 布面油画 118cm×139cm 2017
“青年是重点培养对象,国家艺术基金采取先培养后推广的方式,对于青年艺术教育来说大有裨益,让新一代艺术家有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平台。”刘兆武同时呼吁,“希望吉林有更多的青年艺术人才能参与到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的申报中,创作出更多精品力作,为地方文艺繁荣作出贡献。”
“此次巡展的作品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基本体现出了青年艺术家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创作态势。”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书春在看完巡展作品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谈到此次展览中存在的些许遗憾和不足时,李书春认为,青年艺术家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冲破师承的影响,体现在作品的创作方面就是他们对生活、现实以及时代的认识还比较表面化和浅层化。建议青年艺术家要对生活有更深刻的感悟和理解,打破对现有文艺形式和内容的束缚。
作为此次展览的主办方之一,也是东北地区唯一的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吉林艺术学院多年来不仅培育出了众多优秀的艺术人才,在基金申报方面也取得了骄人的成果,已成为青年艺术人才施展才华的殿堂。“中国艺术新视界”全国巡展的第七站选择在这里,恰如其分。
诗人藏克家说,青年是宝藏,青年是黄金;宝藏要挖掘,黄金需熔炼。无论是国家艺术基金,还是吉林艺术学院,都为培养青年艺术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切实的帮助,这对促进青年艺术人才发展和国家文艺繁荣具有深远的意义。
正如李书春教授所说,参展的青年艺术家们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这需要一个过程。可喜的是,小荷已露尖尖角,相信他们会像田野里的庄稼一样,快速、茁壮地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