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努力挖掘现实主义影视创作的生命力

2017-10-09 12:04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2017-10-09 12:04:11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刘冰雅

  作者: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杨琳

  自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将更多的创作视角投向人民、投向生活。于平凡生活中探寻时代的交响,阐释平凡人不平凡的生活经历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对中国梦的深切感受,涌现出一大批深受大众喜爱的影视剧作品,形成了鲜明的精神气质。

努力挖掘现实主义影视创作的生命力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在面对现实压力和人生抉择时,仍然坚守最初梦想和执着追求爱情的故事。

  奏响小人物的平凡生活与时代的交响曲

  聚焦小人物的生活已成为近年来影视剧创作的重要方向。小人物的生活与时代的大主题同步、小人物的追求与时代的脉动同步,表达出“家”与“国”的梦想同构,体现出千千万万个普通人在不平凡的时代进程中的生活梦、幸福梦、情感梦,而将这些平凡人的梦想汇聚到一起,便共同阐释了普通人的中国梦。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创下了收视佳绩,并收获了近20亿的网络播放量,剧中孙少安、孙少平等角色折射出广大农民最平凡的生命历程,奏响了时代变迁下的历史交响曲。电视剧《我在北京,挺好的》则以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的北京为故事背景,讲述了乡下姑娘谈小爱的“北漂”经历。该剧主人公全部由小人物构成,在当下时尚剧、偶像剧盛行的背景下,我们几乎难以想象这样一部由小人物、异乡人,甚至充满“土味儿”的主人公所演绎的故事能够引起如此关注。一系列相同题材主题的影视作品的成功恰恰得益于其展示的小人物的亲情、爱情、友情,这些作品的切入点看似渺小,实则演绎了一个时代的故事。观众从他们身上看到的是草根的生活状态与平民的幸福生活,以及时代发展大潮中人们对幸福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

  凝聚具体而蕴涵丰富的人生精华

  或许我们已记不起众多影视剧中主人公的名字,但却忘不掉作品中那些曾触动我们的生活经历、生命体验以及由此结晶而成的人生精华。正如谈小爱、徐晓辉、周宝明、刘建群等朴实无华的姓名一般,作为一个普通人,他们也许是淹没在都市霓虹之中的“异乡人”,也许是埋头苦干的“下苦人”,也许是默默无闻的守门人,也许是忙碌于社区邻里的热心人……他们的衣食住行具体而实在,却充满了人生的精华。踏踏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他们以一种倔强而坚韧的,甚至是隐忍的力量行走在追梦的路上。

  《平凡的世界》《父母爱情》等电视剧作品,记录和折射了几代人与时代同步、艰难奋进的故事,60后、70后,乃至80后、90后似乎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这或许就是经典作品的魅力之所在。它们写出了人性中的深邃内涵,写出了生命历程中最闪亮的发光点,也写出了历史进程中积淀下来的最值得珍惜的、代代相承的东西。这些作品已不仅仅是剧中那个年代青年人的写照,而可以形成跨越时间的生命力,成为消弭“代沟”、拨动几代人的精神琴弦。

努力挖掘现实主义影视创作的生命力

  电视剧《父母爱情》讲述了20世纪50年代海军军官江德福和资本家小姐安杰相识、相知、相爱、相守50年的爱情生活。

  充满平淡而积极的精神力量

  电视剧《我在北京,挺好的》中一句“挺好的”,看似平平淡淡,却道出了许多人对生活和幸福的理解。普通百姓的生活梦想究竟是什么?也许是衣食无忧,住得其所;也许是家人平安,儿孙绕膝;也许是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但无论梦想多么绚烂,其最初或最终或许都会归于平凡,这也恰恰是深受大众喜爱的影视剧的魅力之所在。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非洲热播,其原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评价的那样,使坦桑尼亚观众了解到中国老百姓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锅碗瓢盆的碰撞,平凡踏实的生活,质朴充实的幸福,正是老百姓最具体实在的生活梦想,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梦。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无数普通中国人的美好梦想以及为梦想而付出的努力汇集在一起,恰恰就是“中国梦”的内涵所在。

  电视荧屏上最能打动人心的总是那些能给人精神力量的形象。优秀影视剧的主人公似乎也总是那些矢志不渝的“梦想家”:无论是千里迢迢来到北京,做保姆、摆地摊、卖服装、办企业,历经坎坷、大起大落,最终走向成功的追梦人;还是手不释卷,期待读书改变命运的执着者;亦或是“梦想”大过“光景”的创业者……时代的波诡云谲,生活的艰辛坎坷,质朴无华甚至充满琐屑无奈的日子,在这些主人公身上汇聚成智慧与幽默、执着与自强、自立与奉献,质朴与向上的力量,甚至在情感、生活跌入低谷之时,也恰恰是其大放异彩之处。这也正是作品感染受众的重要精神力量。

  质朴敦厚、清新自然的审美追求

  近些年,受众艺术审美呈现出多元的形态,“都市言情剧”“青春偶像剧”“穿越宫斗剧”等多种类型剧流行,我们很难确定那些充满“土味儿”的主人公演绎的故事究竟是否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赞誉。因此,创作者或许止步于这种题材的“冒险”。部分优秀影视剧正是经受住了这一考验,得以脱颖而出。

  无论是以沟壑纵横的陕北高原为背景,以跌宕起伏的剧情冲突、恢弘大气的叙事方式构成鲜明的审美特征;还是以窄街老镇、小巷胡同为背景,描绘质朴敦厚的人物形象,讲述朴实琐碎的日常生活……那些成功征服受众的作品,几乎无一例外都和大众的自然审美、生活情趣相关联。真实自然的审美并不过时,我们需要努力的是如何用优秀的艺术作品,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激活日常生活中对真善美的感知。

  今天的受众究竟喜欢什么样的文艺作品?怎样的作品才能叫好又叫座?一系列优秀影视剧的成功恰恰在以自己的艺术实践回答着这些困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在市场驱动和艺术追求间、在通俗和高雅间游移、徘徊甚至纠结的文艺创作者们,应该从中获得重要的启示,即受众在哪里,艺术就在哪里;人民在哪里,艺术就在哪里;生活在哪里,审美就在哪里。真正“走心”的作品,不是“来自星星的你”,而是来自身边的生活和脚下的土地。真正打动我们的,或许不仅仅是俊男靓女,而是邻家兄弟般实实在在的生活和努力、苦涩和欢欣、理想和坚守、挫败和追求……这或许正是现实主义创作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优秀艺术作品的精神气质之所在。(杨 琳)

[责任编辑:刘冰雅]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