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戏骨初养成,天然去雕饰

2017-10-16 09:40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2017-10-16 09:40:56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李姝昱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电影所副教授 李春

  今年国庆期间,一部完全由儿童演员出演的电视剧集《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成为电视银屏与网络上引人关注的热播剧。这一致敬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9集连续剧,除因儿童因素在剧作内容上有所调整删减外,表演、摄影、服装、化妆、道具、美术等,完全师法当年的经典。而且在影像拍摄与制作上充分发挥了技术进步的优势,画面清晰唯美,极具吸引力。最让人赞叹的是剧中的55位小演员,每个演员都带戏出场,于行走坐卧、一颦一笑、不动声色中,带出角色的性情来。

戏骨初养成,天然去雕饰

  《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是“小戏骨”团队致敬经典,以刘姥姥为时间主线拍摄的电视剧。

  初看这部电视剧,有点像观赏袖珍盆景的感觉——“微缩”,不过外形上是小号的演员,但人物却极具神采。这群年龄只有10岁上下的娃娃演员,将剧中众多角色演绎得惟妙惟肖。无论是原著中与他们年龄、身份差距悬殊的贾母、贾政、邢夫人、王夫人、王熙凤、刘姥姥等成年重要角色,还是与他们年龄比较接近但性情各具特色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红楼姐妹,以及丫鬟、差役等无名小角,小演员们都进行了生动逼真的还原。

  比如这一剧集的灵魂人物刘姥姥,对于成人演员都是很大的挑战:她初入大观园的怯生生,面对小姐太太们的自嘲,接受他人馈赠时的感激涕零,怎样做到“俗”而不令人“生厌”,非常考验演员表演的分寸感。来自湖南长沙的9岁小女孩罗熙怡,不惧扮丑,以自然的形体、动作和表情,具有层次感的台词表演,展示出这个角色丰富的内心变化,出人意料地演活了这个出身村野,朴实开朗、逗趣好笑而又心地善良、知恩图报的农妇老太太。

戏骨初养成,天然去雕饰

《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

  从表演的功底来看,剧中小演员的确担得起“小戏骨”的称号。而这部剧之所以能火爆刷屏,除了他们的聪颖天资外,导演组的慧眼识珠也功不可没。尽管没有大张旗鼓地进行全国海选,但小演员们都是剧组从全国各地精心挑选出来的童星,具有非凡的才艺。在演出中能够获得观众的认同感,与这些才艺天赋不无关系。如饰演王熙凤的郭飞歌,虽然只有10岁,却已参加过中央电视台、湖南电视台等多个电视台栏目的演出,有丰富的演出经验,且多次获奖,这些经历给予她驾驭角色的信心与气场。

  1987版《红楼梦》的成功,离不开剧组对演员严格的培训。当年在全国海选演员之后,剧组专门举办了两期红楼梦剧组演员学习班,带领他们研究原著,分析角色,学习琴棋书画,之后才确定具体的人选。演员们的自身气质,也在历时三年的拍摄中逐渐养成。《小戏骨红楼梦》系列剧同样重视这一点。《红楼梦》本身博大精深,里面人物关系、情感纠葛错综复杂,小演员们虽然有表演经验,但在具体的角色把控上,未必做得好。最终效果的完美呈现,自然要归根于剧组人员对小戏骨们的悉心教导。也是依靠对经典文本的严格遵循与反复训练,才使得小演员们能够超越自身年龄和经历的局限,将人物行为内化,角色上身。比如贾宝玉的饰演者释小松,其实是个武术童星,性格阳刚且脸型偏瘦,与传统文本中在红楼大观园女孩儿堆里长大的宝玉形象很有距离,但通过对孩子的耐心培养和训练后,戏中的宝玉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人们对小戏骨的盛赞,还来源于观众对当下一些演员的失望。他们不是专注于对角色的塑造和打磨,而是沉醉在粉丝拥戴的虚假繁荣中,以僵死的面瘫演出攫取巨大财富……而小戏骨们的出现,就像是一股清流。《小戏骨红楼梦》系列是一次全新的儿童戏剧实践,关于它的尝试,带给我们多个方面的思考。希望小戏骨们带来的清新之风,能够吹动这一池春水,让更多的人看到来自创作本身的力量,给影视市场带来新的变化。(李春)

[责任编辑:李姝昱]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