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集结起攀登艺术高峰的第一梯队

2017-10-31 13:22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2017-10-31 13:22:54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刘冰雅

  “七搞八搞,没完没了”

  按照国家艺术基金的要求,2017年度大型舞台剧滚动资助项目的项目主体按照“聚焦于改、以改为主”的工作重心和“两改两演”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打磨、修改、提高。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勇形象地把专家的修改评审比作中医的“望、闻、问、切”,望是看剧目品相,通过观看剧目,以测知问题所在;闻是发现不足,听主创提出疑惑,以辨寻找问题;问是专家陈述意见,主创回应表达,通过对话交流,从而为加工修改提高提供重要的依据;切是开处方,以对症下药,解决问题。最终,四诊合一、锦上添花。他在每一场座谈会的动员讲话中,总还要举到的一个例子就是上海音乐学院一位退休教授对打造艺术精品的人生体会:“七搞八搞,没完没了”!

集结起攀登艺术高峰的第一梯队

民族舞剧《朱鹮》剧照

  2017年度滚动资助的10台剧目中有戏曲5台、民族舞剧2台、歌剧1台、话剧1台和跨界融合作品1台。这些作品在艺术上都已经收获了良好的口碑。比如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歌舞团共同策划和创作的民族舞剧《朱鹮》,在思想上以古代、近代、现代人类文明的三个大时期为背景,展现朱鹮的群体命运,探寻人与自然的生死依存关系,在艺术上将中国民族舞蹈与西方芭蕾舞艺术深层结合,实现了艺术上的巨大创新。自2014年首演以来,已经演出200多场,其中在日本演出就达60多场,受到广大观众和社会各界的赞誉。

集结起攀登艺术高峰的第一梯队

歌剧《星星之火》剧照

  再比如,歌剧《星星之火》。全剧以东北抗日联军战士成长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为背景,歌颂了抗联战士、广大人民不畏强暴、誓死抗争的革命精神和星星之火必定燎原的伟大气魄。这是新中国建国后第一部民族歌剧,是第一部描写抗日题材的歌剧,也是第一部描写东北抗联题材的歌剧。该剧为东北鲁艺的代表作,由我国著名作曲家、沈阳音乐学院首任院长李劫夫等人作曲,著名剧作家侣朋等编剧。其中众多唱段如《穿过密密的青松林》《火啊火》《我是个穷苦的小姑娘》等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特别是经典唱段《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已经传唱了大半个世纪。除此之外的其余8部作品也同样获得了非同凡响的口碑。

  然而,专家们在座谈会上仍然从各个方面提出了批评和建议。在《朱鹮》的研讨会上音乐家卞祖善认为音乐上“音调和节奏反复多了一些,变化少了一些,特别是主要的旋律出现了很多次,在调性上的变化偏少”。舞蹈理论家于平指出,可以借鉴《天鹅湖》把浪漫时期的芭蕾AB两幕变成ABAB四幕,使得作品在结构上更清晰,在故事陈述逻辑上融合得更紧密。舞蹈家赵汝蘅指出了《朱鹮》“虽然讲究,但不够动人”的问题,她分析这种结果出现的一个原因在于男主人公身份的不适当跳转破坏了感情线,应该让男主人公维持一个单纯“爱鸟人”的形象,以此不断推进和深化故事情节。在《星星之火》的座谈会上,剧作家欧阳逸冰指出了作品在人物形象塑造和矛盾中途的不足,指出:“我们试图把原故事变的更简约更单纯,请注意,是简约,是非常简练的那个简,是非常必要的那种跳动”,“然而问题是我们在简约的时候,有的时候就失之于简单。”音乐家孙鸣笛认为部分演员在演唱过程中,过于追求学院的技术规范,削弱了作品的生气,应该从人物特性出发,用不同的声音把每个人物富有个性地体现出来。著名导演熊源伟结合自己50多年的戏剧生涯,提出了舞台质感、时代质感和意念质感三者相统一的问题,并指出了作品在整体质感上的欠缺和违和。

集结起攀登艺术高峰的第一梯队

晋剧《于成龙》剧照

  其他几部作品的修改意见同样给主创人员较大触动。人民日报社原文艺部主任刘玉琴提出了锡剧《三三》中增加的桃子这个人物的表意性,或隐喻性模糊的问题;戏剧评论家黎继德指出了闽剧《双碟扇》部分情节改编中的伦理欠缺问题;原安徽演艺集团董事长张居淮提出了民族舞剧《家》应该增加地方特色浓郁的经典舞段的问题;剧作家黄在敏指出了晋剧《于成龙》人物内心世界情感思想的直接抒发和剧本的文学意味大于戏剧动作的问题;剧作家王辉认为川剧《尘埃落定》的每一场戏节奏过于匆忙。等等。

  王勇副主任在每一场研讨会上都要对专家们一再重复强调专家会诊的要求:一是坚持导向正确,尊重艺术规律,真正承担起为国选材、量材的光荣使命与重要责任;二是开诚布公、集思广益、畅所欲言,真正帮助作品找到问题和症结,实现再次艺术升华;三是坚持高标准、高水平、严要求,发挥专业优势、特长,讲真话、讲实话,耐心、细致地提意见,不搞一团和气。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剧作家欧阳逸冰在座谈会的发言被反复引用:“主创人员对自己的每一次宽容,都是对观众的得罪!”

  “与国家艺术基金一起成长!”

  国家艺术基金理事长蔡武在首届滚动资助项目动员会上介绍滚动资助项目的主旨时,曾一口气说了四个“再”:再修改、再加工、再提升、再传播。他说“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升级过程,如果闯过这个关口,就可能浴火重生、再创辉煌。”

集结起攀登艺术高峰的第一梯队

芗剧《保婴记》剧照

  福建省漳州市芗剧团团长王文胜用“与基金一起成长!”来描述和国家艺术基金的缘分。芗剧《保婴记》早在1997年就开始演出,2008年经历复排,2013年再次修改演出,正好赶上了国家艺术基金的第一班列车,随后又顺利加入了滚动资助项目的行列。《保婴记》原本有着良好的艺术品质,但是国家艺术基金从专家和经费两方面的支持,帮助这部戏打开了新的视野和空间,成为福建省在全国戏剧舞台角逐中首屈一指的品牌剧目。王文胜说:“芗剧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剧种,没有国家艺术基金的专家们从戏曲艺术本体上不断提高要求,芗剧很难达到这样全面的艺术提升!”

  优中选优的佼佼者,经由一流专家们的会诊和体检,如虎添翼,更上层楼。2017年滚动资助项目的实施,与2016年相比,项目主体们多了发自内心的激动和鼓舞,国家艺术基金多了实践基础上的自信和坚定。

  2017年度滚动资助项目动员会上,山西省剧作家协会主席、晋剧表演艺术家谢涛代表晋剧《于成龙》做了题为报答基金的支持,回应观众的期待》的发言。其实,谢涛所在的太原市晋剧院早就以《傅山进京》引起了戏剧界的关注,《傅山进京》还在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传播交流项目的支持下走遍大江南北,在全国范围内席卷了一群群梆子戏的粉丝。如今让谢涛深感幸运的是《于成龙》又获得了滚动资助项目,这也是戏曲大省山西首次获得滚动资助项目的支持。她在发言中表示:“要像于成龙那样,保持清廉从艺的底色,把国家艺术基金的钱用在刀刃上!”谢涛的发言代表了所有受资助项目主体的心声。

  要真正创造出堪称高峰的文艺作品,国家艺术基金仍然有漫长的路要走。韩子勇主任曾在讲话中表示:“艺术作品从来都不是以数量取胜的,平庸的东西再多也等于零,它基本上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只有好作品才能够留下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生产了很多作品,但实际上真正流传下来的作品占很小的比例,这些作品为什么能够留下?就是因为他们都经历了一个不断的完善,不断的修改精益求精的过程!”

  鉴于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项目的广泛影响,有不少人善意地提建议说,项目名称不如改为“优秀”“精品”“最佳”“十大”等,蔡武理事长说:“我们是从推动艺术繁荣发展,攀登高峰的角度来命名的,作品是不是‘优秀’,是不是能成为‘精品’,是不是能成为‘传世之作’,还有待时间来检验。要接受历史的检验、人民的检验、时代的检验。”(杨晓华)

[责任编辑:刘冰雅]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