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吴杨波:国家艺术基金适合广东艺术家发展

2017-12-15 16:09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2017-12-15 16:09:59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李姝昱

  编者按:2017年11月8日,“中国艺术新视界”——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书法、摄影、工艺美术)滚动资助作品巡展第16站走进广州,来自72位青年艺术家的156件件(组)艺术作品在岭南画派纪念馆集中亮相。开幕式结束后随即召开了以“岭南文化的创新精神与当代中国画的现代化进程”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会。中华世纪坛艺术馆执行馆长冀鹏程、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副教授吴杨波、岭南画派纪念馆学术总监韦承红等参会,并围绕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吴杨波:国家艺术基金适合广东艺术家发展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副教授 吴杨波: 

  在座的艺术家是第一批国家艺术基金的受益者。中国艺术新视界巡展对国家艺术基金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这个宣传是靠一站一站实实在在的展览,让艺术家切身体会到的效果。

  我是中央美院油画系毕业的,1999年我到广州美术学院和广东的艺术家进行交流,感觉来到了另一个世界,非常不一样。广美艺术家的作品都是纯粹抽象的,包括课堂写生也是抽象的,同时他们有一整套的逻辑系统和话语系统,这是其他美院所不具备的,这令我非常惊讶。机缘巧合,我于2002年读了广美的研究生,后来一直留在广州。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试图去解释广东的艺术生态与其他地方到底有何不同?我认为根本的不同在于,广东艺术生态的知识结构和社会文化的氛围与其他地方有一个时差,因为我们认识到的世界、我们跟世界的关系和贴近程度和其他地区是不一样的。国内很多艺术家总想着站在东方文化的角度上与西方文化进行交流,而在广东地区,个体意识非常强烈,我们更倾向于把自己当作世界文化的一份子,我们首先追问的是我是谁,而不是我们是谁,从未考虑要以什么样的整体面貌出现。

  在此基础上,我觉得国家艺术基金的运作机制对广东艺术家来说非常适合。因为国家艺术基金是面对个体,而不是面对组织的层层选拔,广东艺术家的分布状态是匀态分布,每个人都是个体,优秀艺术家可以非常快捷地被吸纳进来。在座的青年艺术家也恰恰证明了这套机制的有效性。

  对于实验性艺术和当代艺术是否可以纳入国家艺术基金,我接触了很多实验性艺术家,他们的工作状态是极为认真和投入的,而且他们的工作思维方式具有系统性。因此,我觉得两者可以进行统一。对艺术家,实验艺术家要进入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体系,必须要把课题、研究方法、方式、过程、步骤讲清楚,如果能够讲清楚,就说明创作是可以被衡量、考察的。对艺术基金,在人才遴选上并不是专家一言堂,需要明确艺术家的课题是什么、如何进行创作、预计的成果是怎么样,用这样的方式进行量化,如何取得更好的效果,并进行监督。

  一个艺术家的成长,需要鼓励,同时也需要鞭策。国家艺术基金实际上是国家和艺术家定的契约,一旦订立后,艺术家必须在灵魂上拷问自己“我今天做到了吗?我明天做到了吗?”如果形成这样的机制,基金的扶持既不是分猪肉,也不是洒胡椒面,而是切切实实地通过资金的力量撬动艺术往前发展。(光明网记者崔益明整理)

[责任编辑:李姝昱]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