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马善程:渴望成功往往又不成功是艺术家最好的状态

2017-12-26 11:21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2017-12-26 11:21:17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李姝昱

  编者按:2017年11月21日,“中国艺术新视界”——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书法、摄影、工艺美术)滚动资助作品巡展第十七站走进浙江宁波,44位青年艺术家的95件(组)艺术作品在宁波帮博物馆集中亮相。开幕式结束后随即召开了此次巡展的专题研讨会,宁波大学潘天寿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徐仲偶、宁波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潘沁、宁波市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宋臻等专家及部分青年艺术家代表参会,围绕“文人画精神的延续与当代艺术生态创新的路径探寻”的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马善程:渴望成功往往又不成功是艺术家最好的状态

  宁波大学潘天寿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 马善程:

  今天研讨会的主题是“文人画精神的延续与当代艺术生态创新的路径探寻”,这个话题非常有意思,今年宁波大学潘天寿艺术设计学院也一直在做与这个话题相关的研究活动,包括年初的纪念潘天寿诞辰120周年活动。

  在当今时代,文人画精神可能不需要再局限于画种的区别,无论是油画还是国画,还是综合材料,也不需要追究文人画当初是不是因为要画在纸上或者要用墨水。其实它是一种精神,其内涵也在不断拓展,现在的画家拿出来的画已经不需要再纠结这个问题了。

  潘天寿有一句话:“凡是有常必有变,常承也,变革也,承易而革难,常从非常来,变从有常起。”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得到的感悟,他对传统和继承的关系有很深的思考,有一些论断在那个年代引起了轰动性的效应。我的导师曹意强说:“艺术本身就是悖论。”大致意思是,传统是经典,是经过积淀后稳定下来的价值体系,但是艺术本质却又是创新,要创造新的视觉结构,渴望新的价值体系。而艺术家又被要求突破前人的经典,艺术就是无法预知的冒险,这种艺术行为就容易被否定和贬低。延伸一点来说,画家都渴望有一天能功成名就,但当他真的功成名就时,他的创作状态可能就稳定了,这一稳定在某种程度上又变成了对他自身的伤害,因为他成功了就不太轻易改变自己的创作风格,改革是要付出代价的,通俗地说,就是被“招安”。当我们都捧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不太会变,渴望成功却又不成功的时候是一个艺术家最好的状态。这是个人的思考。

  潘天寿先生又给我们找到了一种解决办法。他说,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虽然这句话听起来很保守,但他在那样的年代、在西方观点涌入的时候发现了这种危险,就是这种文化上的安全意识,现在社会缺少文化治安,我们对引进来的东西不太具备判断力。潘天寿还是求新求变的,他的著作里多次提到,“接受优良传统,如果不启今用,则所受传统是死传统。倘接受传统,仅仅停止于传统,所受接受者,非优良传统。”很显然,他对这种古和今有很理性的把握。他说出来的话,在特定的情形中容易引起误解,但他有自己的判断,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现代文人画精神的雏形。

  潘天寿实际上是借这个话题,提出了如何达到传统与革新之间平衡的问题。这种平衡就是生态,生态就是平衡。传统与革新如何平衡,这个话题一直在探讨,没有失落。吴冠中一生都在想这个问题,怎么样把现代和传统结合起来。曾经有一篇文章,把立体派勃拉克的构图与潘天寿先生的构图放在一起比较,几乎是一样的,你说潘天寿不现代吗?但他没有抛弃传统,他也被认为是中国最后一代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艺术家。在他之后并没有再出现达到他这种平衡的艺术家了。

  今天看了很多“中国艺术新视界”巡展的作品,我就想说一句:渴望成功往往又不成功是艺术家最好的状态。

  (光明网记者贺梓秋整理)

[责任编辑:李姝昱]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