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外苏河之战》:中国战争文学的新收获

2018-02-14 09:44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2018-02-14 09:44:28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刘冰雅

  作者:周俊生

  旅居美国的中国作家陈河最新发表的长篇小说《外苏河之战》,以上世纪60年代下半叶中国开展的抗美援越战争为背景,描写了中国青年积极参与这场战争并捐躯于异国的悲伤故事,在讴歌英雄主义的同时,也表现了珍爱和平、反思战争的复杂主题,是一部难得的战争题材作品。

  与上世纪50年代初声势浩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不同,中国在60年代下半叶支援越南人民抗击美国的战争基本上是秘密进行的。时过境迁,现在这场战争已经解密,但是当年跨过国境线深入到战争现场的我国军人以及他们的牺牲,却已经蒙上了历史的尘埃。陈河通过文字将这场战争呈现在读者面前,也履行了他作为作家的一种使命。

  小说主人公赵淮海,北京的一位高干子弟,在当时狂热的革命激情中,和他的兄弟们一起结队进入越南战场,成为高炮部队的一名战士。这种经历在今天来看有些不可思议,但却符合当时的环境。曾记得20年前,全球曾经出现一阵“格瓦拉热”,这股潮流也进入了中国,成为一种令人着迷的文化现象。尽管格瓦拉在很多国家被视作敌对者受到追杀并最终死于这种追杀,但在中国,身上的这种革命英雄主义却成为年轻人追崇的目标。赵淮海进入部队后,面对残酷的战争,从来没有后悔过,并在战火中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战斗任务,并最终牺牲在战场上。

  小说没有回避那个特殊的时代给人们带来的伤害。尽管有士兵不能谈恋爱的纪律,但正像战地司令所说,延安时就有大量有志青年谈恋爱的。青年男女身居异国、身处生死一瞬间的战火之中,产生感情本是再正常不过的,只要正确处理好就不会出现大问题。但政工干部却对士兵的恋爱无限上纲,要开大会批斗他们,造成库小媛因不堪承受而携枪离开部队出走,最后在走投无路之下自杀。本是一起军队内部的违纪问题,但在特殊的环境之下,生生被成为一起逼死人命的悲剧。陈河以饱满的深情记录了两个年轻人的战场爱情和他们的悲惨结局,也深深地打动了读者,显示出悲剧文学的深厚力量。

  《外苏河之战》的可贵之处,在于对主人公的英雄主义精神的讴歌。在那个混乱的时代,这种情操仍然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作家的笔触没有停步于此,而是通过更广阔的视野,来审视战争对人类生活带来的伤害。在战争硝烟已经散尽的今天,陈河将自己幻化成小说中的人物,站在今天的角度对那场战争进行反思。小说结尾,他在河内街头漫步、和街头的越南姑娘交谈,以让读者更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更让人为五十年前那个因政治而牺牲的年轻中国女兵而扼腕叹惜。

  陈河的创作擅长于将历史与现实串联起来,这部作品也不例外。在他两年前发表的另一部长篇小说《甲骨时光》中,甚至将我国上世纪初的考古专家和远古时代的甲骨文书写者实现了对话,这种被称为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使作家的笔触可以恣意展开。在这部《外苏河之战》中,他也基本遵循了现实主义的写作要求,但仍不忘在深入历史隧道时,用今日的目光来审视当年的那场战争。这使得这部作品既不是简单地为了讴歌英雄而美化战争,也不会因为要揭露战争的残酷而贬低英雄的面貌,从而成为中国战争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收获。(周俊生)

[责任编辑:刘冰雅]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