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倡廉政文化 攀书艺高峰

倡廉政文化 攀书艺高峰

2018-02-26 14:57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倡廉政文化 攀书艺高峰

——访青年艺术家曾峰

  他是一名人民警察,每天在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穿梭忙碌,工作勤勤恳恳;他还是一名书法家,工作之余研读书法理论,广临历代法帖,在笔法、墨法上苦心钻研穷追其理;他的作品古朴典雅但又不失时代个性,结体内敛外放、拙而不怪,沉稳中透着俊朗。他的作品多次入选全国书法展,其中《廉政古诗文系列作品》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立项,并于2017年度进入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类滚动资助作品。他,就是曾峰。

  因父亲结缘书法

  80后的曾峰出生于湖南娄底,他的父亲是当地为数不多练过字的人,能写一手漂亮流畅的行书,村里每有喜事,必请他父亲写对联。父亲替人写对联时,曾峰便经常在后面看,在父亲“一招一式”的影响下,年少的他对书法有了独特的理解——字写得好的人受人敬重。正是这种独特的认识,使他与书法结缘,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唐楷。进入师范学习后,曾峰系统地接触书法。

  参加工作后,他转攻帖学书风,《书谱》《淳化阁帖》《古诗四帖》等成了他的案前枕边书。他用功极勤,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书法学习上。工作之余一有时间,他就钻进书房,铺卷研墨,挥毫抒意,如痴如醉,似与古人神交。

  近几年,曾峰选择自己喜欢的行草书作为主攻方向,格调在二王、孙过庭、怀素、王宠之间,飘逸洒脱,沉着痛快,在章法构成上突破了传统模式,巧妙地将现代艺术构成观念引入书法创作,使作品在表达情绪与特征表现上给人较强的视觉印象。

倡廉政文化 攀书艺高峰

书法《廉政古诗文系列作品》曾峰

  艺术创作要有担当

  曾峰申报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项目的是书法作品《廉政古诗文系列作品》。身为一名人民警察,曾峰对清正廉洁有着天然的期望,他创作的《廉政古诗文系列作品》以廉政古诗文为主题,包含40件作品,内容包括《孟子•滕文公下》、包拯《乞不用赃吏疏》、汪辉祖《学治臆说》、陈弘谋《从政遗规》等。兼顾各种书体和形式,书体包括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形式则包括条幅、中堂、对联、横披、斗方、扇面、册页、手卷等。

  对曾峰来说,创作这组廉政古诗文主题书法作品,有着极其深远的价值和意义。一方面,中华民族是重义轻利的民族,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彪炳青史的清官廉吏,他们淡泊名利、廉洁自律、清心直道、体恤民疾、公平正派、励精图治,深受百姓拥戴和推崇。他们或为表示心迹志向、或为警示自身而创作诗文,来表明自己的官德、官风、政治愿望等为官之道,其中蕴藏着许多廉政大智慧,值得后人传诵和汲取。以他们的诗句为蓝本进行书法创作,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廉政文化。

  另一方面,有利于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发展,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将古代廉诗、廉联、廉文,以各种书体和形式创作成书法作品,对书法家本身来说,具有陶冶作用,能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修养品性;对社会大众来说,具有教化功能。人们在欣赏书法艺术的同时,受到廉政文化的启迪,在情感的共鸣中获得教益,从而形成远大的理想、塑造健康的人格、培养高尚的情操,使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在艺术的熏陶中得到升华,使廉政思想传播更深更远,为当今廉政建设提供充分的思想资源和文化支持。

  正是基于这些认识,曾峰选择了廉政古诗文这个创作主题,这也是作为一名人民警察、一个新时代青年书法爱好者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倡廉政文化 攀书艺高峰

书法《廉政古诗文系列作品》曾峰

  创作基于积累

  为深入了解古人廉政思想精髓,曾峰先后购买了大量古典文学名家笺注本丛书及廉政古诗文方面相关典籍资料,利用工作之余,进行系统地阅读与梳理,从中遴选出书写内容80余篇,从《论语》名句到清人楹联,从魏晋文赋到唐宋诗词,从经典名篇到格言警句,内容丰富,全面展现了古人修身立德之道和廉政情怀,并将其分为修身、守廉、为民等3个篇章。

  除此之外,他还在各大高校图书馆查阅了大量相关廉政古诗文方面的资料。赴各地考察,参观了岳麓书院、浯溪碑林、岳阳楼、龙门石窟等地的经典碑刻,以及《淳化阁帖》、张旭《古诗四首》、米芾《多景楼诗册》等经典法帖真迹。通过实地考察与学习,近距离地接触古贤遗迹,对古代士大夫的廉政思想和豁达胸怀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历代书法经典名作有了更新的认识,拓展了思路,开阔了视野,为完成创作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在有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后,曾峰用两个月时间将整理出来的80余篇书写内容,逐一设计作品形式、确定书体,力争做到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然后再按照方案创作初稿。初稿完成后,请专家学者进行点评,提出修改意见。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二次创作,最终再由专家遴选确定40件作品。为使作品接地气,曾峰还赴基层单位和廉政文化场所进行调研,征求基层一线同志的意见,请他们对作品的形式与内容进行修改。在调研中,基层单位对群众喜闻乐见的楹联、横披等作品形式比较感兴趣,因此在创作和遴选时增加了楹联、横披等作品形式。

  清代汪土慎说过:“胸中原有云烟气,挥洒全无入法工。”有感而发才能创造佳作,而创作的前提是对传统文化和书法有深入的研究和长期的积累。创作每一件作品,曾峰都进行反复地打磨和修改,倾注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例如,《行草古诗两首条幅》的内容选自陶潜的《饮酒》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他对书体和形式进行精心设计,创作采用以文入意,首字“结”用章草的笔意,并用浓墨润之,笔划取险峻之势,有如高山顶上的磐石,奇纵姿肆,怪石欲崩。全文行运中,字与字之间有牵动,相互左顾右盼,营造出一种跌宕顿挫、节奏明快、轻松洒脱的美感。

倡廉政文化 攀书艺高峰

书法《廉政古诗文系列作品》曾峰

  获得认同是鼓励和肯定

  曾峰的书法作品《廉政古诗文系列作品》获得201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项目资助,后又被评为2017年度滚动资助项目。

  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的作者,绝大多数是“学院派”背景,人民警察曾峰自称是个“另类”。虽然只是一名爱好者,但他在书法上用功颇多,创作水平提升不少,作品曾多次入选国家级书法展。

  申报国家艺术基金时,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能够获得专家肯定,让曾峰很惊喜。“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对我影响巨大,从经费上,对创作是一种巨大支持;从精神上,则是一种莫大的鼓励与肯定。我非常珍视这次被资助的机会,因此,每一件作品从选取内容到确定形式,从设计初稿到最后成型,都花费了大量的心血。”而这,或许也正是曾峰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原因。

  总结已有的成绩,曾峰觉得一名优秀的青年艺术家除了具备娴熟的艺术技能外,还要有相当的学识和文化修养。一个好的艺术家,仅仅有娴熟的艺术技巧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知识来提高创作的境界和艺术表现力。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艺术家才能在创作过程中,将自己的潜力更有效地发挥出来。

  另外,还要有丰厚的生活积累。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艺术家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十分重要。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不仅需要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素材和灵感,而且要对社会的善恶美丑做出正确的判断评价。艺术不是生活的简单再现,从生活到艺术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青年书法爱好者,曾峰表示,深切感到了广大文艺工作者奋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使命和担当。要立足自我,又要超越自我,把“小我”融入“大我”,把时代使命内化为自己的文学情趣与艺术追求,真正使自己的创作接地气、有生气、扬正气,感知人民声息,感应时代脉搏,努力为新时代放声歌唱,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在新阶段赢取新的繁荣!

  (光明网记者崔益明采访整理)

[ 位置: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国家艺术基金 责编:李姝昱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黄典林:用轻盈的方式讲述厚重的历史

  • 《在人间》:形式狂欢下的叙事崩塌与共鸣消解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