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打造戏剧精品,需要艺术批评

2018-05-02 16:18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2018-05-02 16:18:47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刘冰雅

  作者: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 宋宝珍

  戏剧批评,说到底是一种观演关系的互动,是受众对演出的选择、观摩、诠释、交流和评判的过程。全国各地,每年演出的舞台剧五花八门。我们为何会对某部作品萦绕在心,挥之不去,不吐不快,述诸文字?这当然不排除被剧院、媒体请托的可能,但主要还是评论者有感而发。所谓“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打造戏剧精品,需要艺术批评

话剧《北京法源寺》剧照

  国家艺术基金的设立,旨在推动当代舞台艺术的发展与繁荣,推动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经典作品的产生。值得一提的是,在经济助推的同时,更加注重艺术品位的提升,努力使立项的艺术作品朝着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方向发展。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优秀戏剧作品的出现,通常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不仅需要创作者具有“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品性,还需要经历“吹尽黄沙始到金”的过程;不仅需要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还需要艺术生产与运营、演出与受众、创作与批评的有机配合、相辅相成。

  国家艺术基金设立以来,逐渐形成了一整套严谨、科学、系统、完备的申报、初评、复评、立项、检查、修改、提升、验收等工作程序。仅以戏剧项目为例,能够立项的已经是众多作品中的佼佼者,但事实上立项只是开始,此后的剧本论证或者演出座谈,都会有大量戏剧专家、学术人才、评论人才参与其中。在充分讨论、集思广益的前提下,保证艺术创构在思想性与艺术性有机统一的前提下有序进行。对于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采取“两改两演”的工作思路,支持作品不断修改、打磨、提高、完善。在这一过程中,戏剧批评始终发挥着褒优汰劣、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扬长避短的功能。

  田沁鑫编剧、导演的话剧《北京法源寺》,是一部兼具文化意识和艺术探索的新型历史剧,也是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中唯一的话剧。4月3日,该剧的一改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会上,田沁鑫讲述了创作历程和艺术追求,并诚恳地表示期待大家的点拨和批评。与会专家来自理论、编剧、表演、导演、舞美等各个艺术领域,基本上都是看过剧场演出的人,但为了对作品进行更深入的解读与阐释,还是在研讨会召开之前,集中观摩了演出录像。

打造戏剧精品,需要艺术批评

话剧《北京法源寺》专家研讨会

  戏剧评论从来都不是想当然的简单判断,而是批评者与批评对象的心性呼应。2015年首演至今,话剧《北京法源寺》已经在各地演出了50多场,颇受观众好评。那么,它究竟好在哪里,有哪些经验值得总结?这是研讨当中必然涉及的问题。与会专家从思想立意中的家国情怀、历史叙事中的形式创新、导演美学的虚实相生、戏剧语汇的思辨色彩等相关方面,阐发了各自的看法。大家一致认为,导演田沁鑫站在当代文化立场,把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悲剧和波谲云诡的晚清政治,以洗练而不失凝重、整饬而不着痕迹的艺术手法呈现于世人面前。李敖原著小说的文学功力和风格特色固然重要,而田沁鑫式的人生感悟、命运思索、审美观照,才是舞台艺术魅力赖以产生的重要条件。

  戏剧批评不是一种好好先生式的蜜语甜言,而应当是一种在真实感悟基础上的理性价值判断。正如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秦文所言,研讨会不是表扬会,不是评介会,而是把脉问诊、良药苦口,旨在促进作品的修改提高,使其不断完善、精益求精。与会专家对于话剧《北京法源寺》中艺术语言不够凝练准确的问题、导演主体意识过于凸显的问题、戏剧情境中佛教色彩过浓的问题、局部表演细节不够精准的问题,都提出了敏锐而严肃的批评。

  与影视剧不同,舞台剧制作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影视剧制作,常常是一次定型,即便留下遗憾也不可更动;而舞台艺术作品,可以一直保持水准提升的空间和品位提高的可能,因此需要不断修改,不断演出,常演常新,步步上升。国家艺术基金正是着眼于此,孜孜以求,既以创作带动批评,又以批评促进作品的优化,推动经典的产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文学艺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希望新时代的中国舞台艺术,能够与时俱进、再接再厉,产生更多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宋宝珍)

[责任编辑:刘冰雅]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