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改革的镜鉴——读《大秦帝国·黑色裂变》

2018-05-15 17:11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2018-05-15 17:11:33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刘冰雅

  作者:黄 帅

  战国时代的风雨雷电距离今日已经十分遥远,但留在煌煌史册上的名字,却值得后人铭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一批志在改革和强国的人物,商鞅的形象在其中最为闪耀,也因其改革力度之大、影响之深,在历史上得到了各种维度的评价乃至争议。

  孙皓晖的鸿篇巨制《大秦帝国·黑色裂变》已由中信出版社出版,该书用全景式的视角,还原了商鞅变法前后的历史场景。其中,既有宏大叙事的纵深框架,也有对历史人物细致的微观描写,尤其是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虽然是后人回溯的视角,却颇有历史的现场感,可谓生动形象,且风格各异,不落俗套。

改革的镜鉴——读《大秦帝国·黑色裂变》

《大秦帝国·黑色裂变》,孙皓晖著,中信出版社(2018)

  全书的叙述可谓一气呵成,行云流水。商鞅在秦国得以实施新法,有当时时代的思想环境因素,也与秦孝公的全力支持有关。重农抑商、奖励军功、唯法是从、奖励耕织和改革赋税、土地制度等重大举措,对秦国的影响是历史性的,也让这个本来位于西部的非传统“大国”走向了真正的大国和强国之路。正如孙皓晖所说:“在寻求法治国家新道路的浪潮中,秦国变法攀登得最高,变法最为彻底,其凡事皆有法式的法制体系也最完善,为战国后期的秦统一中国文明提供了最直接、最坚实的历史基础。”而令人好奇的是,商鞅为何要把智慧和精力都奉献给秦国,而以秦孝公为首的主政者,又为何能对商鞅变法全力支持呢?

  除了我们熟知的一些历史因素外,《大秦帝国·黑色裂变》给我们提供了更多人性化和个人化的视角。秦孝公和商鞅之间的惺惺相惜,在以往历史学家和历史作家笔下并未得到充分展示,而孙皓晖则在宏观历史图景下展现了个人情怀和努力的可能。就像书“求贤令激发了卫鞅”“秦孝公奇策试真才”等章节,对商鞅入秦的前因后果做了更丰富的叙述,也为后面展开的改革事件做了合理铺垫。

  全书的重点和高潮自然是商鞅变法,但这一过程是充满艰难和风险的,孙皓晖则用了“瓦釜雷鸣”来形容。事实上,商鞅变法首先就要冲击到秦国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反对也是几乎必然的。“老秦世族顶风仇杀”等章节,展示了改革初期不同利益群体的斗争过程,可谓惊心动魄,若不了解历史结果,真会让人为商鞅的大动作捏一把汗。

  当然,历史作家是不可能违背历史真实来书写的,但可以在史实之上作出适度的修饰和改易。古人讲,书写历史的能力,关键在“史德”“史识”和“史才”等方面。《大秦帝国》系列小说基本贯彻了传统的写史精神,更能结合当下的时代命题,对改革等重要问题作出思考和回应。这点恰恰是读者们不可忽视的,毕竟“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重大变革在任何时代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实现改革目标,就需要一往无前的勇气和责任心,以及因地制宜、适合时代的科学方法。商鞅变法实现了强秦的目的,也加速了战国纷争的结束,为秦统一六国做了铺垫。即使在两千多年后对它再回首,仍会为其中的复杂和艰难而沉思慨叹。(黄 帅)

[责任编辑:刘冰雅]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