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无论生活多么贫乏,仍要爱生活

2018-07-24 13:22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2018-07-24 13:22:40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刘冰雅

  作者:郑芳芳

  在生活中,很多人虽然渐渐年龄增长,可是生命毫无发展,是失望和痛苦扼住了他们的生命,他们从此停滞,无法前行,只有原谅和宽恕,时间才会继续,生命才能向新的方向发展。

  本来应该毫不费力的成长,在他们那里,变成了最艰难的阻障。如日本作家太宰治,“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是他的标签,如台湾女作家陈雪,历经流浪、摆地摊的她走过的是“非常不堪的人生”,如父亲被打成阶级异己份子的王小波,从小便感受着无处躲藏的世态炎凉。再比如,16岁前人生被“禁锢”的珍妮特•温特森。

无论生活多么贫乏,仍要爱生活

  身不由己,生活的悲哀之处就在于此。“和大多数人一样,我跟父母生活了很久。我父亲喜欢看人格斗,我母亲喜欢与人格斗;喜欢的内容并不重要。她总是站在光明的一边,就这样。”1985年,26岁的珍妮特·温特森出版了第一本小说《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在这本半自传的书里,她首次正式披露,出生于一九五九年的她在六个月大的时候被坚信宗教的夫妇——工人约翰·威廉·温特森和办事员康斯坦丝·温特森领养了。

  遗憾的是,被领养的仅仅是珍妮特的身体,她的思想和自由从此进入了一种被禁锢的状态。从没有拥有过家门的钥匙、经常被关在门外因此只能长久地坐在门口的台阶上、不被允许看书、出现短暂的耳聋被母亲认为是耶稣堵上了双耳是在力图改造其破碎的灵魂……“我在这个屋子里从未感到安全……我从不属于也不会属于那里。”

  去上学,去教堂,跑进山间,秘密读书……渴望逃离成了她勃勃的“野心”。十六岁那年,养母将珍妮特关在屋里进行了三天的驱魔仪式,没有水没有饭,因为她违反了一条重大的规矩——这条规矩不只是“禁止性行为”,而且绝对“禁止与同性发生性行为”。

  “珍妮特,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可我不知道什么为什么……我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我不能让她满意。她想要什么。为什么我不是她想要的。我想要什么,为什么想要。但有一件事我知道:“和她在一起,我很快乐。就是快乐。”

  她说:“可以正常的话,你为什么要快乐呢?”

  这段与养母的对话,让她再也不奢望得到养母的理解,“没法活在一个合上盖子的浩瀚的垃圾桶里”的珍妮特自己选择了离家出走,为了维持自己的生活和学业,不得不在殡仪馆、精神病院等地方留宿打工,最困难的时候甚至只能睡汽车的后备箱。同时,也开始在图书馆自学,花很多时间读19世纪的作品。图书馆很破旧,但对她就像天堂,那里有很大的书架,一整面全是英国文学,按作者名字从A到Z排列。

  这是《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中的珍妮特与养母的僵硬关系,处处显示着养母对女儿的猛烈伤害,充斥着一种“没有退路,不能回头”的决绝。然而,直至2010年,珍妮特发现了半个多世纪以前的收养文件,尽管地址等关键信息被涂抹掉,她仍然寻找到了自己的生母,在这个已经70多岁的老太太的面前,珍妮特内心逐渐平和,与过往达成了和解,也终于明白养母给了自己她能给的——那是一份黑暗的礼物,但并非毫无用处。也因此,她很快便写就了全自传回忆录《我要快乐,不必正常》。“文字就这样来到我的脑海,我几乎来不及全部写下来——两周过去我就写了一万五千字。”

  如果说《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中,温特森太太是一个粗暴剥夺女儿爱好,禁锢女儿自由的专横母亲形象,那么在《我要快乐,不必正常》中,温特森太太则显得孤独而温情。温特森太太会在击垮我之后给我做个蛋糕,会将我锁在门外的隔天晚上带我去买炸鱼薯条……这些小事我多年以后才明白,也是爱。“五十年后的今天,我已明白,寻获与丧失、遗忘与记忆、离去与归来从未停止。生命的全部即关乎再一次机会,我们有生之日,直到最后一刻,永远都有再一次的机会。”

  有千丝万缕能帮你找到归途,也有千丝万缕要把你带回去。心思一转,再难回头。一切为时已晚。“自有伤口以来,我一生都在努力,要治愈它,代表着结束一种身份——定义我的身份。但愈合的伤口并非消失的伤口。永远会有伤疤。我会借着伤疤得到辨认。”珍妮特学会了与伤疤共存,甚至发现了伤疤背后裹藏的爱。“在她还能够爱的日子里,她爱过我。我由衷相信这是她能力之至了。”

  也许在你的人生里父母已经为你铺就了你想走的路,因此你走地毫不费力;也许你的人生被竖起了一堵无法翻越的高墙,你始终在墙角艰难转圈毫无出路。但你大可不必为此限制自己,也大不必急于去证明自己。因为最终,你总会找到自己的人生之路,也总会原谅生命中的种种阻障。这些都教会你成长,并且成长地与众不同。回过头再来看,一切都不值得大动干戈。

  学习爱永远不迟。正如珍妮特所说,无论生活多么贫乏,仍要爱生活,无论怎样寻找爱,也要爱自己。不是以自我中心的方式,那将会与生活和爱背道而驰,而是以鲑鱼一般的决心逆流而上,无论水流多么汹涌,因为这是你的河流……(郑芳芳)

[责任编辑:刘冰雅]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