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关耳
说起婚外情,总有一些禁忌之感,毕竟不合常理常德。然而,文学著作却从不缺少它的身影。从法国作家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琳娜》到英国作家劳伦斯的《查特莱斯夫人的情人》,都试图对已婚女性对世俗的社会价值所作的反叛进行解析探讨。
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笔下的《恋情的终结》,也是从婚外情入手,自出版后,便一直稳居各类经典爱情小说榜单之上,与《蝴蝶梦》、《霍乱时期的爱情》并称20世纪三大爱情经典。如今,这部作品已经成为格林最受公认的代表作之一,并在2015年同时入选了《卫报》有史以来最伟大的100部英语小说,以及BBC有史以来百大英国小说。就连威廉•福克纳都将之评为:“我这个时代里最真实也是最感人的长篇小说之一,在任何语言里都是如此。”
从1950年开始,格林一生获得21次诺贝尔奖提名却从未获奖,因为被称为诺贝尔文学奖无冕之王。有推测认为,其未获奖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可能:一,他是公认的“天主教作家”;二,他的作品过于畅销;三,他在自己所谓的“消遣文学”上投入了太多精力。对此,格林曾对加西亚·马尔克斯坦言:“因为他们(诺奖评委)不认为我是一个严肃作家。”不过,他也始终坚守着自己作为一个作家的两项义务:“一是根据他自己的观察来反映真实情况,二是不接受政府的任何特殊优惠。”
当然,未获奖也并未影响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影响他被人们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威廉·戈尔丁将他评为“20世纪人类意识和焦虑最卓越的记录者”,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甚至直言:“虽然把诺贝尔奖授给了我,但也是间接授给了格林,倘若我不曾读过格林,我不可能写出任何东西。”在他85年的岁月里,写作这一件事就花掉了他59年的时间,共出版26部小说,其中绝大多数被改编为影视剧。
这样一个备受推崇的人,却曾时不时出现在杂志的花边新闻上。原因无他——与英国议员亨利之妻凯瑟琳陷入狂恋。身患躁郁症的格林对凯瑟琳非常依赖,在一起的16年是他一生最平静的岁月。《恋情的终结》正是由此而来。
在小说中,格林立足于回忆的视角,打破了线性的叙述过程,用散点交织的结构方式写就了这部聚焦于“狂热的爱、狂热的恨、狂热的猜忌、狂热的嫉妒、狂热的信仰”的著作,并言明:“此书记述的是很恨,他已经学不会爱了”。语言看似呓语,却细节入微,一举一动毫无规律却都颇具真实感,也许正像他借用书中主角莫里斯的口吻所表达的那样:“如果我的这本书没有平铺直叙地来写,那是因为我在一个奇怪的区域里迷失了方向:我没有地图。”
现实中,格林迷失在爱里。小说中,同样是作家身份的莫里斯(一般人都喊其为本德里克斯)也迷失在爱里。
莫里斯因想创作一部关于公务员的作品,因而结识了政府公务员亨利·迈尔斯的妻子萨拉。时值二战,伦敦炮火连天,危机四伏。两人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逐渐步入了理想的爱情世界。从公共草坪走到维多利亚公园与逶迤小巷,从鲁尔斯餐厅到昏暗小公寓,对他们来说,那时候,“有整整一个人生可以企盼”。但毕竟是婚外情,作为第三者,莫里斯始终处在犹疑、试探、嫉妒、悲哀、愤怒、恐惧、焦虑等情绪中,萨拉一旦离开他的身边,不信任感、悲哀感便会包围莫里斯,然而,“她打来了电话,我的悲哀便给她的声音赶走了。无论是在那以前,还是以后,我都不知道哪个女人有这种本事:她只要在电话上讲讲话,就能改变我的整个心绪;而当她走近屋子,把手放在我的腰上时,就能马上创造出每次分离使我失去的对她的绝对信任”。莫里斯追求的,是“爱情源源不断地持续下去,而绝不会变淡”。
在一次空袭中,萨拉以为莫里斯失去了性命,于是不信天主教的萨拉绝望地向主祷告,只要莫里斯能活过来,她什么都愿意做,甚至是离开莫里斯的身边。当看到莫里斯活着时,萨拉意识到,自己从此要生活在没有莫里斯的痛苦里,她所祈祷的想要“平平常常的、堕落的、凡人的爱”再也没有了可能。另一面,莫里斯却对萨拉提出的分手不能理解,他以为萨拉另结了新欢,两年里一直郁郁寡欢,心怀恨意。为此,两年后他雇佣了一个私家侦探,最终找到了萨拉的日记,里面记满了对莫里斯的思念与感情,“本来我可以用一生的时间去爱,一次只花掉一点,在此处和彼处,在这个男人或者那个男人身上省着用。但是我们头一次幽会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花完了我们所有的一切”。
即便此时猜忌与误会已经解除,萨拉却在痛苦的两年中拖垮了自己的意志与身体,最终离开了这个世界。
爱情,对于一些人来说,是一种占有欲,它在某个瞬间里会将经历者的生命本身击穿,留下一个不可能再弥补的黑洞。“你对我的好,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非常残忍的东西,我们失去了联系,我们在同一片沙漠里,在寻找的也许是同一眼泉水,但却相互看不见,总是孤零零一个人。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要是我们在一起的话,沙漠就不会是沙漠。假如我们有机会让沙漠不再是沙漠,那就在荒凉里开出花来。”当莫里斯开始写下他们的故事时,本以为自己要记录下心中的仇恨。但是不知怎的,偏离了意图。尽管他依旧认为萨拉犯了很多错,不可信赖,但她还是比大多数人好。
尽管婚外情永远都会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谈资,但不得不说,格林基于自身经历所写的这本书,比其他的爱情故事更加震撼与真实,无论从人物语言、举动还是生活细节来说,都让读者的心头有一种随书中人的爱恨交织、猜疑嫉妒而起伏的波动,即使三观极正的读者,大概也会理解爱情不会太讲道理,只会毫无顾忌地、如风暴般席卷有情者,无论其是否合乎常理常德。(关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