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有病才会喜欢你》:片名即高光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有病才会喜欢你》:片名即高光

来源:中国电影报2025-04-24 10:48

  作者:周 舟

  标题可能造成了误解,我不是想说这部片烂,虽然它也并不太好,我想说的是它其实拥有一个很好的起点,却始终未能跑上我预想的那条更为别致的轨道。作为一部将“有病”挂在名头里的影片,它过于正常了,或者说过于常规了,缺乏“跳脱”的亮点和想象力。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春片都“标配”一个特别长而拗口,且令人不明所以的片名。《有病才会喜欢你》的片名(英文片名是“LOVESICK”)还算有趣,像一句恋爱中的人儿放的狠话,又像一个精神病人的爱情自白,走进影院前我臆想会看到一对牙尖嘴利、口嫌身直的“对抗路”小情侣,或者一个被单恋、暗恋、多角恋虐到精神恍惚、胡言乱语的重症狂想者,可惜都没有,就是一部超级常规、每一步都在意料之中的台湾校园青春片。

  就连“病”也缺乏想象力,不是一种“隐喻”,而是真的病了,女主角罹患癌症,嗯,一部校园青春绝症片。这我都忍了,可是看到女主患的是青春疼痛文学中美丽女主最高发的白血病时,我不得不吐槽影片主创的惫懒。现在霸总们都不一定姓顾、姓叶、姓魏了,女主角居然还在得白血病。编剧甚至都懒得多翻翻医书,发掘一些新奇特的罕见病,给观众拓宽一下医疗知识面。

  影片的剧情设定就是一个没病装自己有病的男孩和一个有病却装自己没病的女孩相遇相爱了,如果就这种有病装没病、没病装有病的特殊错位,充分展开故事,其实也算别致,遗憾的是,影片再一次与可能的精彩擦身而过,它躲开了自己可能最独特、最可能出彩的那一部分,而随类型的大流,汇入到最通常的那种故事中,像一股涓流入海,再也看不到自己。

  一个患有白血病休学治疗一年后进入康复期的女孩看见一个到处宣扬自己罹患胃癌的男孩,从同病相怜生出关注,继而发现男孩的可疑,怀疑他在装病,按这个逻辑推演下去,她应该对男孩设置很多考验与测试,进而早早识破男孩的秘密,知道他是在没病装病。

  作为一个挣扎于生死一线的病人看到居然有人没病装病,女孩的情绪自然会有起伏,可能从最开始的愤怒到之后的好奇,再到慢慢去刺探、探究这个男孩“为什么这么不把自己的身体当回事?”却一点点地发现,男孩玩世不恭、嬉皮笑脸的背后隐藏着深深的伤痕,原来他的父母死于一次火车翻车事故,他是整个家庭中唯一的未亡人,他心底里认为自己也该一起死掉,才会如此地轻贱自己的生命,不惜拿绝症来诅咒自己。女孩从初始知道男孩患病的那种惋惜,到知道真相后的心疼,她对男孩的感情也一步步变深。

  以上说的这些,并不是影片所讲的故事。

  只是,我根据影片所提供的设定信息,脑补出的一条故事线B。

  真正的故事线是女孩居然真的被男孩所骗,最后纠结的点落在了男孩要不要对自己撒的谎坦白,女孩知道自己受骗后要不要原谅男孩。跟无数影片撞脸的故事线!

  这也是豆瓣5至6分影片最常见的一种剧作症候:精彩的或者还不错的初始设定,只是开局惊鸿一瞥,随后便渐渐跑偏,眼见它滑入最庸常当然也是最好写的轨道。很多时候,故事写得顺不是因为灵感之神眷顾,而是因为类似的套路看得太多了,疲惫不堪的大脑放弃自主工作时,那些烂熟于心的俗套便“行云流水”地从笔头自己流淌出来了。

  因为剧情变得很常规,进而人物也变得很常规。如果围绕“装病”这个原始设定,一个装病的男孩能够为装病做到哪个程度,也就是能够不把自己的生命当回事自厌自弃到哪个程度,其实有很多细节可以展开,随着这些具体的细节一点点展开在银幕上,观众慢慢就会从笑到沉默甚至到流泪,因为看到了男孩早已破碎的心。

  女孩也一样,一个得过绝症进入到三年关键康复期的女孩被塑造得太平常了,影片只赋予了她吃粥样食物、随身携带消毒水这些非常表层的特征,而关于她的性格、她待人接物、她看待生死与世界的态度,这些更深层的人物特征却并未触及。

  男女主人公所有的背景故事都只停留在设定层面,而没能真正内化成人物的性格、人物的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性格特征又是怎么在人物的互动中呈现出来,又是怎样影响到故事的走向,让它变成一个跟其他故事不一样的别致的故事。如果故事或人物的设定无法发挥这些作用,那么它就只是一个无效设定,或者一个执行效率很低的设定。这也是大多数中等偏下剧作最常见的问题,看人物设定那页,精彩奕奕,目不暇接,可是人物一进到故事里,所有精彩的点都不复见,又变回一个平平无奇的某某某。

  最后,说下演员,《有病才会喜欢你》中的脸孔选取也相对常规,男生是蓝正龙、许光汉系的五官大而突出的东南亚运动风男孩。这种集鬼马、搞怪、不羁、反叛为一体的男生,好像已经成为台湾青春片里面最普遍特征的男主设定。女生则是一张桂纶镁系的脸孔,整张脸留白比较多,眉目清淡,眉间距比较宽,相对比较平淡寡净的一张脸,只有鼻梁高粗直带来些冷感和叛逆感,这样一张如静水如白纸的脸,确实会让人想去捡起一块石头砸进去,提一桶墨泼上去,看看能改变什么。男女主角不是不好,只是最近这种类型的多了,给予不了观众太多新奇。

  个人觉得青春片跟其他类电影有一个非常不一样的地方——选择一张合适的演员的面孔至关重要。如果在一部青春片里,能找到一张能够描绘、呈现或者凝聚创作者所有的关于青春信息的脸孔,这种成功压倒一切。《情书》里那张压倒一切的面孔是飘扬的白色窗帘下的少年柏原崇。当导演找到那张脸,当镜头对准那张脸的时候,这部青春电影最成功的那一部分已经完成了。所以,侯孝贤才会那么执着地等待辛树芬吧。还有《牯岭街》小四的那张脸,后来《蓝色大门》桂纶镁的那张脸,都是决定影片成败的关键。

  走出影院,我还是满足的,虽然眼前的这部影片不尽如人意,但我脑补出来的那部还可以。(周舟)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还有明天》:“面包与玫瑰”的女性叙事突围

  • 从《初步举证》延伸的思考:社会规训下的女性解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