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网络小说“好看榜”】年度视觉系仙侠小说《拔魔》

2017-01-18 09:55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2017-01-18 09:55:58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付双祺

  嗨,书荒君!

  继上期推荐了《末日乐园》后,今天要为大家推荐的是一本很另类的“网络古典悬疑仙侠小说”,它的名字叫《拔魔》,作者叫冰临神下,曾有代表作《死人经》。

  一、视觉系仙侠小说:中国画题材、西洋画技法

  别人写仙侠,就像文人玩的泼墨山水画;

  冰临神下写仙侠,却是一笔一毫惟妙惟肖的文艺复兴正统油画;

  别人写仙侠,就像是飘逸的行书、草书;

  冰临神下写仙侠,用的却是是印刷体英文字母,精准、清晰。

  然而冰临神下所表现的主题也是十足的中国文化,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传统国画中常见的白鹤、翠竹、牧童、柳笛、荷塘、山水用西洋画技表现出来,大概就是他笔下的风格了。

  知书网粉丝评论家幕天评价说:传统修真小说,如果倾向于描写奇妙的仙家世界、绚烂多姿的法术法宝,那么文风就会偏向华丽大气。如果倾向于描写大道求索,文风就会偏向玄虚含蓄。如果注重人物冲突争斗,那么文风就会变得紧张激烈,甚至会有种满面油汗尘土的脏污感(如修真四万年)。然而《拔魔》却别开生面,以简约的冷色调来描述修真界,以直白的语言来取代修真文中常见的仿古白话腔调,仿佛是以外国人写奇幻的笔触来写修真仙侠故事。《拔魔》全书几乎笼罩在一种冷意中,这种冷意并不彻骨,更像是表面的薄冰,下面潜藏着涌动的暗流和即将喷薄的地火。

  二、从“主角为王”的套路,到“平常人冒险”的仙逆

    本书的故事也极具特色,颇有些西方硬汉推理小说的感觉。

  主角面对的所有人——和蔼可亲的小镇居民、高深莫测的道士、若隐若现的魔种、大举入侵的妖族、阴魂不散的念心科、诡异古怪的异史君、老而不死的符修——似乎都各有各的阴谋算计,就像是一片云雾缭绕的阴冷山脉,沉郁苍翠下面掩藏着不可名状的恐惧。

  主角像头初生牛犊般直愣愣地撞了进去,不断地陷入一个又一个危机中,只能靠自己和几个朋友来化解难题。这种步步悬念的故事设置,不知道要比主角“冷冷一笑”的杀伐果断高到哪里去了。

  说到故事就不能不提人物,书里的几位主要角色都很出彩,各有各的特色。甚至那些偶一出现的配角、路人,也都有亮点。

  主角慕行秋最可贵的一点就在于他是个“正常人”。他不会杀伐果断、冷酷无情,也不会打着念头通达的旗号自私自利、大开后宫,没有超乎常人、能一眼看破算计的智商,也不会做出装逼打脸的事来。

  他虽坚持“逆天之道”,但绝非那种高喊“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脑残,所谓逆天,更多的是一种坚持己心、不屈不挠的态度。所以慕行秋才总是能带着一群弱势群体创造出奇迹,颇有些像《伊岚翠》中主角在转化诅咒发作后的所作所为。

  慕行秋是一个拥有正常人心智情感,又比一般人要坚强一点的人,有些时候会冲动,但不至于无脑。这种人在西方的通俗小说里常常作为主角出现,但网文里似乎很罕见,偶然一见,就有种别开生面的感觉。

  三、修真小说世界观:从“正邪冲突”到“心灵冲突”

  修真小说的类型本身就有“修真世界观清心寡欲要求”与“小说须有激烈冲突”的矛盾。

  这个矛盾的三种解决方法(正邪冲突、资源冲突、世界观冲突)都在《拔魔》一书中出现过,但贯穿《拔魔》始终的是另一套新的解决方法——心灵冲突。

  道士们需要时刻清心寡欲,保持“道士之心”,以防入魔。按照小说的说法,道士丧失了道士之心,就容易产生魔念。产生魔念后,道士自身的灵根就会吸引来冥冥之中的魔种,使他最终入魔。而书中因为丧失道士之心而入魔的道士比比皆是。换句话说,道士们的清心寡欲本身,就是一种冲突的表现形式——他们时时刻刻在与入魔作斗争。

  这是《拔魔》世界观对修真小说的一大贡献。这种紧张形势引出了一系列情节。而主角没有道士之心,又不断与入魔作斗争,甚至入魔后自行摆脱,也是小说中的一大看点。

  吕克·贝松的《圣女贞德》据称是第四十一部关于圣女贞德的影片:自己和自己的对话,内心的冲空突,信仰的战争……这种“心灵冲突”之旅,或可参照。

  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假如把道士入魔的那段描述换几个词呢?人类丧失了信仰之心,就会产生极端的情绪和欲望,这时候人类自身的灵魂就会吸引来冥冥之中的魔鬼,最终使他被魔鬼附体。

  有些人会觉得很熟悉,因为外国的驱魔电影里几乎都是这样解释魔鬼附体的。在这种世界观里,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坚定信仰得救、抵抗魔鬼的一生。

  众所周知,西方诸教斗争性都比较强,这种善恶斗争的设定很难在佛、道这些东方宗教里看到(尤其是稍有不慎就被外界魔种入侵这点,跟心魔、心中贼这种自生的东西不太一样)。两相比较,很难说冰临神下这个设定没有受到西方文化观念的影响。

  在以下引用的这段文中,道士们的家属甚至宁愿一个人不去修道,也不要入魔……

  杨清音没有隐藏行迹。这里虽然不归道统所有,仍是庞山的一部分,离她从小生活的老祖峰不过数十里,比致用所还要近些,对一名吸气三重的道士来说不过是咫尺之遥。

  道门子弟对凡人怀有古怪的想法,既觉得他们与自己一样是人类,又打心眼里蔑视他们不到百年的寿命与短浅见识。杨清音当然无法摆脱这样的思维。她站在山脚,看着上百人组成的队伍蜿蜒前进,陡生一种隐形不现的陌生感。

  队伍中男女老少都有,每人手里都握着一尊三首神像,以一种晃晃悠悠的古怪姿势行进,五步一停,齐声喊“雷”,开始显得很可笑,慢慢地多了些庄重。

  队伍中间的一名老妇掏出一尊神像,相隔十几步就递向杨清音。

  “你是梅传安的母亲吗?”她问,拿出神像晃了晃,表示自己也有。

  老妇摇头未做回答,收起神像,脚步停顿喊了一声“雷”。

  队伍像一只巨大的蜈蚣爬上半山腰,殿后的矮胖老妇人走路姿势比较正常,停在杨清音面前,“我是梅传安的母亲。”

  “我是慕行秋的……朋友,他有事来不了,我替他来看召神仪式。”

  “我希望他能来,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不过——欢迎,你姓申还是姓杨?”

  梅传安入魔的时候,杨清音才几岁,知道有这件事,却从来没见过他,“我姓杨,叫杨清音,你对老祖峰还真是了解。”

  只有镜湖村的凡人才能一眼认出庞山道门子弟的特点。梅婆婆伸出一只手,示意杨清音跟她一块走,“虽然我从来没上去过,但是我儿子每次下山都会对我说许多山上的事情……他二十八岁就达到了星落境界。”

  “我听说过他。九大道统三百年来最年轻的星落道士,只比左流英差一点。”杨清音笑了几声,“我这辈子可能都达不到这个境界。”

  “唉,我宁愿他连道根都没有,就在村子里种地、取妻、生子。”

  杨清音不知道怎么跟一名年老的凡人交谈。在庞山,一个人的年龄与相貌无关。一百多岁的申尚仍然跟孩子一样,须发皆白的首座心也不会老,道士们极少后悔,这是意志软弱的表现,会耽误修行,即使做错了事。他们也不会生出重来一遍的希望,而是要努力斩断纠葛继续前进。

  “最聪明的人愿意走最险的路,别人看不穿,他自得其乐。”

  四、反绚烂“平凡的法器”,欲深邃“永恒的道火”

  《拔魔》的独特世界观并不仅止于此。

  作者在书中设定出一套全新的修行体系,包括道士们的境界分层、修行分科、门派特点、法器符箓等等。

  这个世界观中没有什么绚丽的法术和丰富的法宝设定。法术不仅种类少,也几乎没有特效,内敛到凡人都看不见的地步。除去几件镇山至宝外,道士们的法器无非都是剑、镜、印、钟等固定几件,类似于制式装备。

  没有什么个性色彩与独特功效,普遍具有对妖族和魔种的独特克制功效。比如铜钟声可以让妖族和入魔的人头昏脑涨,铜镜可以照出一个人是否入魔。让人联想起驱魔电影里,教会人员同样对魔鬼有独特克制功效的十字架、圣经和圣水这三件制式装备。

  《耶稣上十字架》,1609-1610年,德国,鲁本斯,木板油画,462cm*360cm,比利时安特卫普大教堂藏

  另外还有一个介乎于世界观与主题思想之间的存在,就是书中反复提及的道火。《拔魔》中对道火的设定非常有意思。

  从开篇起,作者就提出了道火的含义:“此火非凡间自然之火,亦非道门五行之火,此乃奥义之火、智慧之火,减之又减不为少,增之又增不为多,天地因之小,尘芥因之大。”

  “道火不增不减,世间唯一,修行者给道火添薪加柴,分享道火的余温,但是道火并不因此增强或变弱,道火不熄是不可熄、不能熄。”

  这个设定是很抽象的,有些类似于道士们的传承精神。后来,主角又有机会亲自看到了道火的物质实体,自然又引出一系列复杂的剧情。

  但是纵观全文看,道士们心目中的道火并非是主角见到的那团火,而是最开始提到的那种抽象的“奥义之火、智慧之火”。而这种抽象又分两个方面,一是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传承性;一是不增不减、不会熄灭的永恒性。

  从我的个人感觉来看,作者的描述虽然是使用了文白化的词汇,但透出来的这种定性含义却更类似于西方哲学。

  宛如吸纳了部分新柏拉图主义思想的奥古斯丁,为了对抗善恶二元论,在他的神学里提出一个观点:上帝的恩典与真理如同光照耀万物,这种光出自上帝,自有永有,照在每个人身上却不会减少。而邪恶就是对这种光的背离,如同有人主动背对太阳。

  假如把道火换成“神的爱”“神的恩典”,那么与奥古斯丁的定义就很相近了。当然,也可能是笔者过度阐释了。

  五、回归平凡的英雄之旅:散去所有功力和荣誉,重做一个普通人

  这本书的主题思想里,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关键词就是“回归平凡”。这点在那个非常精妙的结尾里有所体现。

  人的修行都是不断增加自己的力量,反派昆沌反其意而用之,散去了自己全部的力量,躲到了世界的底层。

  假如这里的主角是起点传统男主,那他的做法就对了。因为网文的一大特征就是主角在故事结尾时,一定要登上力量的巅峰,成为整本书里最强的存在(之一)。他们绝对不会放弃“实力”这个自己最大的倚仗。

  但《拔魔》的主角则凭借着一颗凡人之心,抛弃力量,回过头来到底层杀死反派,并且最后安于生活在一个只有凡人的世界,作为毫无特异的普通人度过余生。

  克里斯托弗沃格勒,吸收了卡尔荣格的心理学思想和约瑟夫坎贝尔的神话研究,提出了“英雄之旅”的概念,将故事模型分为“英雄之旅 ”的12个阶段;将故事人物总结为英雄、导师、信使、阴影等不同原型。此理论一出,立即震动了西方编剧界。

  这种回归平凡的结局指向同样在西方通俗小说中很常见:哈利·波特杀死伏地魔后,主动抛弃了象征实力的老魔杖,过起了期望已久的平凡生活(虽然他最后成为了最年轻的傲罗部长,但相比起他拯救巫师界的贡献来说,应该算平凡了)。弗罗多销毁魔戒后,回到袋底洞隐居,后来又随着精灵族远遁海外。

  约瑟夫·坎贝尔甚至在《千面英雄》中将“回归正常的生活”作为英雄故事的必然归宿。在这一点上,《拔魔》又一次与西方小说的传统暗合。

  《千面英雄》被称为神话学大师坎贝尔的经典之 作。追溯了全世界几乎所有神话系统中与英勰历险相关的故事,并从中揭示 出相同的英雄原型。

  六、冷静的争议:什么才是小说的“好文笔”?

  知书网粉丝评论家清远君评价说:作者最大的特点就是冷静,险象环生时冷静,柔情脉脉时也是冷静。因为冷静,所以善于洞察人性,然而又太善于洞察人性,一个人物往往一笔两笔就写干净了——所以很多人觉得他的人物刻板少变化。也因为太冷静了,他的文字总是极其干净,于是很多人觉得他的文笔不够好。

  什么才是小说的“好文笔”呢?在笔者看来,流畅度、简洁度、准确性、生动性以及幽默感这几项应该是最重要的参考维度,而每一项,冰临神下都远远在及格线以上,而在简洁度、准确性这两项上,几乎可以满分。其实他的幽默感也极好,当然,是不动声色的冷幽默。

  他的任何小说都有一根紧绷的线,所以随时能做到扣人心弦。所有情节,都紧紧地系在这根线上,丝毫不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然后,再顺着这根线延伸,辐射,织出一张巨网,这张网又不是平面的,而是一个多重世界,犹如佛家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

  不过,当这张网越张越大的时候,笔者开始出现了同读《死人经》时一样的接受障碍与阅读疲劳,临近结尾的时候弃了一部分。其实这也恰好说明,有时候铺垫太多,反转太多的话,后文的呼应往往会比较乏力。所以,笔者一直觉得,小说不该写太长的,过犹不及。

  《拔魔》的文笔、故事、人物、世界观和思想都透着西方化的特色。这令它在网络文学中独树一帜,开辟出一方新天地。不过由于全书极具作者个人特色,所以很难被复制了。这本书作为网络小说,在笔者看来,各方面几乎是完美的。

  [本篇榜评执笔人为粉丝评论家幕天]

【中国网络小说“好看榜”】年度视觉系仙侠小说《拔魔》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责任编辑:付双祺]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