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网络视听有“新”意

所有跨界融合成功的关键依然是内容为王。无论是科技和内容的创新提质,还是产业的融合升级,最终都是为了服务人民群众。

爆款综艺不应只有话题度

真正的爆款综艺,并非仅仅依赖于话题和眼球效应,而是需要深入挖掘和呈现人性中的真善美,传递出正能量和积极信息。

文学批评要有对话意识

批评家因缺少自觉的对话意识而习惯于自说自话,封闭的阅读感受不能实现与作家读者的有效交流,也无法借此“引领风尚”。

新编京剧《齐白石》:戏画交融的崭新尝试

艺术创作应完全服从于商业需求,以经济利益为唯一目标,还是勇于创新、坚守艺术品格以启发民智?这是当时摆在齐白石面前的难题,却也是古往今来所有文艺工作者们面临的永恒难题,也是这部剧目所蕴含的时代意义。

为什么恋综让人如此“上头”

恋爱类综艺火爆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一些恋综为了追求戏剧效果,刻意制造矛盾与冲突,忽略了恋爱背后更深层次的情感探讨与人性剖析。恋爱类综艺中的“人设”崩塌情况,也比其他类型综艺常见得多,“假精英”与“真想红”成了观众茶余饭后的话题。

从文学圈子到圈子文学:有机遇,亦有陷阱

从文学圈子到圈子文学,其中有正面效应,亦有陷阱,有危机,有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历史法则。其关键在“度”,在于自我把握,在于文学圈中每个人究竟想选择一种怎样面对历史检验和现实遭遇的生存状态。

《凡人歌》:直面生活痛感与未来指向,不求治愈但予启迪

在《凡人歌》中,既有五味杂陈的生活感悟,又有挫折面前的负重前行;既有走投无路时的自我崩溃,也有面对压力时的自我调适,这些很能让当下的都市青年男女产生强烈共情。你以为艰难,其实别人可能比你更艰难,你以为一无所有,没想到别人更是一地鸡毛。

《解密》:这杯混合果汁够独特但不好喝

电影《解密》将传记片、悬疑片、侦探片、战争片、科幻片的某些特征熔于一炉,却不幸地在类型的混合中丧失了独特性。我们仿佛看到了《美丽心灵》《奥本海默》《盗梦空间》的影子,仅仅是影子,不是精髓。

暑期档阅卷:我们需要好看的电影

最近有人担忧,中国电影在未来出现独特性与批判性的可能会越来越小,因为尝试就意味着风险,而电影试错的成本是高昂的。取而代之的,或许是那些迎合观众娱乐习惯的创作,是一种能提供更直接的刺激,追求“爽感”、追求“3分钟一个梗”的“娱乐快片”。

在都市情感与职业成长中捕捉时代症候

豆瓣阅读密切关注IP改编的潮流,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建设平台的优势类型。近半年豆瓣阅读呈现出书写现实、书写时代的特点,在都市情感文中捕捉时代症候,在职业成长文中追求专业深度,在地域书写上发挥特色,代表女性题材网文走出了难能可贵的一步。

“盗墓笔记”IP令观众眼花缭乱

从营销、产业链开发来看,围绕“盗墓笔记”IP的运作频繁,布局广泛,但开发过程中出现了过度消费粉丝热情、质量缺乏保障等问题,一直处于“叫座不叫好”的困境中。超级IP“盗墓笔记”,还经得起折腾吗?

AI作曲:会给流行音乐带来什么

AI对流行音乐的影响是复杂而深刻的,它正在加速改变流行音乐数十年来固定的发展模式,同时倒逼音乐人思考如何应对挑战,如何把人类不可替代的艺术创作发挥到极致。它让流行音乐重新焕发了活力。所以,AI的发展对于流行音乐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丁 玲:呼唤和践行“有情”的文学

“有情”不仅是丁玲的文学观,更是她的世界观。作为接受过“五四”精神洗礼,经历过左翼文艺淬炼,从现代文学步入当代文学,从人的文学步入人民文学,从新中国成立直到新时期,丁玲“有情”的文学之路走得并不容易,因此也格外给人以启发。

戏歌:戏曲艺术的另一种表达

戏歌保留了戏曲的声腔、曲调、词韵,掺入流行音乐的动感、活泼、时尚元素为戏曲增添活力,实现了传统戏曲的通俗化、时尚化,使戏曲不再遥不可及,从戏歌中年轻人领悟到国粹之美,感受到戏曲的温度。

俞 峰:让戏曲音乐展现新风采

戏曲与流行音乐的结合,不应是简单相加的“物理拼盘”,应该是有机交融的“化学反应”。戏曲音乐要与古为新,不仅要尊重传统、研究传统、继承传统,还需要扬弃继承、转化创新,让戏曲音乐能够不同程度地进入流行、时尚、现代的语境中,贯穿更多时代表达。

悬疑《雪迷宫》开篇有点“迷”

强情节故事放到群像人物散点式布局中,导致节奏被打乱,顾此失彼。

脱口秀回归“新人”势头猛

脱口秀节目一直被诟病的人才危机似乎不复存在,新人层出不穷。

《凡人歌》:描摹平凡都市群像

少一些狗血,多一些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或许更能赢得观众的共鸣。

倾听失败者的《生之代价》

该剧在成功学盛行的环境里看到了失意者,并且让他们开口说话。

愿闻其声|老子-道德经

每一次朗读都是与作者的隔空对话,一段情景交融的奇妙经历。

从烟火人间,扯出文学星图

近到生活中日常之物,远到天上的日月星辰,都成为展开思想的材料,与读者对话的内容。

同怀之情与历史之力

《同怀: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人》采用系列话题的体例,讲述了鲁迅与诸多中国共产党人之间的“神交”。

大家 more>
线下沙龙 more>
文艺评论专题 more>
联系我们:
电话:(010)58926416    传真:(010)67078854    投稿邮箱:wenyi@gmw.cn(仅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主办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