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第一次的被看见和被遮蔽
——从黛、钗进贾府的第一天说起
作者:詹丹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用了整整一回的篇幅来写黛玉第一天进贾府的种种。相比之下,对宝钗进贾府的第一天则一笔带过。这固然可以解释为无需再借着初来乍到者的眼光,写出荣国府的大致环境(物质和人际的),但可以安排借口说见了黛玉徒添伤心的贾赦与宝钗见面,更可以将欢迎亲戚的整个场面写得欢天喜地,从而显示出与黛玉见面的不一样氛围。
如此写来,脂砚斋的评语我都替他想好了,叫作:
同为初进贾府,一写悲、一写喜,特犯不犯。
但曹雪芹没有这么做。
当人与人之间见面的第一次被强调时,故事才算开始。曹雪芹所采取的截然相反的处理,显示出围绕着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和情节展开,第一次的写与不写有其特殊的意义。
就黛玉和宝钗两人来说,虽然都是第一次进贾府,都会对陌生环境产生好奇心,仔细打量一番,但各自的心理动力是不一样的。简单说,林黛玉是独自进贾府,有点投靠外祖母的意思,似乎做好了长住下去的心理准备。这样,贾府成为她接下去的生活环境,她要努力将自己融入到这种环境中,要在了解周边的一切习俗中,做到入乡随俗而不至于被人耻笑。这样,睁大眼睛仔细观察陌生环境的一切,以便内心斟酌调整自己的言行,成了借助黛玉进贾府,把新环境介绍给读者的最自然方式。相比之下,宝钗既是一般意义的走亲戚,又有备宫里才人之选的打算,去贾府并没有长住下去的意思。更何况他们全家出动,开始是单独居住在梨香院,后来又搬出贾府,其生活方式,一直保持着自身的相对独立性,不需要融入贾府而随俗的太多考虑,这样,宝钗不会像黛玉初进贾府那样,紧张地把周边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以,由陌生视角初进贾府的细细打量,派给黛玉来承担,就十分合理。
但更重要的,从贾宝玉角度,或者从他与黛玉两人的角度,突出了见面的第一次,显示了故事情节的特殊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人生中遭遇的许多人,有些人见过就见过了,不会留下什么印象,更不会去记住所谓的第一次。只是当两人彼此间发生故事,或者发展出不一样的关系时,才会回溯过去,去努力回忆故事的那个开头,那个让人怦然心动的第一次见面,并且在心里反复念叨。
宝钗第一次进贾府虽有意义,但尚不足以构成小说整体意义上的情节事件,而林黛玉进贾府才是一个情节意义的大事件,她和贾宝玉一见如故,彼此间引发了一种心灵的震荡,并最终发展出那么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让第一次变得铭心刻骨。这样,黛玉第一次进贾府,她与宝玉的第一次见面,因其特殊性,才获得了被描写的合理性,并让读者清晰看到了两人第一次见面的定格式特写。
相反,我们读者都不知道宝钗和宝玉是在怎样的时间和场合第一次见面的,彼此又有怎样的第一次感觉。直到第七回,当薛宝钗与周瑞家的谈及她服用的冷香丸,才开始以一个具体的形象出现在读者视野中,而且,是借助于周瑞家的,而不是宝玉的视角写宝钗的具体外貌。那时候,她和宝玉早已熟悉,见过无数次面了。对此描写的延宕,脂砚斋有敏锐的察觉,所以当小说通过周瑞家的视角写宝钗肖像时,特加以点评说“自入梨香院,至此方写”,点出这种描写的真正的第一次匮乏,并且让小说中发生的第一次的宝钗肖像介绍“让渡”给下人周瑞家的来看见,多少也说明了,宝钗和宝玉的故事,相对于黛玉和宝玉,在整体小说构思中,是被边缘化的。这种边缘化,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出宝钗在宝玉心中的边缘化,纵然小说有时候也会写宝玉是见了姐姐忘了妹妹的,但这类来自黛玉的吐槽话语方式,未必准确反映了宝玉的心理状况。
小说中黛玉与宝玉的第一次见面,被作者加以渲染和强调,以强调两人间发展出的动人心魄的故事意味外,作为荣国府的群体人物,在因为黛玉进贾府而引出的女性和男性的第一次出场,也有实质性的区别对待。
读完《红楼梦》的人,大多有一个印象,这本小说主要就是写女性的,女性在小说中的比例应该是大大多于男性的。以至于有人说:《水浒传》是写男人的故事、写男人的阳刚之气;而《红楼梦》就是写女性,写女性的阴柔之美。如果说这种说法表明了两本名著这里有着主旨和风格的追求差异,也许大致还算靠谱。但进一步探究,就会发现这里还有一种对不同性别人物比例安排的特殊艺术策略。
黛玉初进贾府,贾赦拒绝跟黛玉见面,但二舅舅也没见上,作者说他不在家,斋戒去了。对此,作家闫红在一篇文章中写:
见不见没关系,可能作者那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写舅舅和外甥女的见面,很容易把才出场的两个人都写得面目可憎,但是贾政好歹事出有因,这就比贾赦强多了。
这虽是一种解释,但说作者“不知道该怎么写”,判断下得如此大胆,虽猜为“可能”,我还是不敢说的。在我看来,如同作者回避了写宝钗与宝玉的第一次见面,贾府中绝大部分男性的第一次出场,特别是那种可以加深读者印象的定格式出场,也被作者故意略过了。这样,我们读《红楼梦》都觉得小说就是写女性的,一方面是女性写得特别出色,另一方面,许多女性的第一次出场,都被作者隆重书写,而男性大多没被安排有第一次刷存在感的机会,没有让第一次的书写,给读者造成深刻印象,除开唯一的贾宝玉。这样,黛玉第一天进贾府,除开两位舅舅一个都没见到外,贾琏、贾环、贾兰等也不见影子,从而让读者产生错觉,贾府里似乎主要就是女性在活动。但实际呢,如果根据《红楼梦鉴赏辞典》的人物词条约600人的统计,红楼人物实际是男性要比女性还多60人左右。
男性略多于女性,也许是符合生活实际的正态分布。但文学不是点人数,于是,让艺术描写有所侧重以有意造成读者印象的偏差,对人物的第一次出场是否描写加以斟酌取舍,是构成作者对小说人物和情节整体布局的重要一环,值得我们进一步深究。
(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光启语文研究院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