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朱华丽
悬疑片《云雾女孩》改编自蝶离岸刊发在豆瓣上的短篇小说《结捆成生》。比起悬疑片常用的跌宕起伏、大开大合的叙事手法,《云雾女孩》文艺片式的平淡叙事更具清新气质。爽剧可以带给人短暂的振奋,文艺片展示出的内在肌理反倒有“润物细无声”的质感。
因为一次送牛奶的经历,将城市孤儿三儿和离家出走的芭蕾舞女孩余柳的命运连在了一起,两人建立起长达四年的深厚友谊。她们互相为对方提供温暖,也在温暖的关系里自我疗愈。为了替余柳报仇,三儿开始寻找真相。随着真相渐渐浮出水面,她反而让自己陷入了困境,就像被一团“云雾”笼罩着。影片中的云雾是一种象征,不仅营造出压抑沉闷的气氛、扑朔迷离的剧情,也象征着包括三儿在内的一众底层小人物的迷茫和困惑。
从寻找真相到自我救赎
《云雾女孩》选用幽暗阴郁的灰蓝调,整部片子充斥着阴郁、沉闷的氛围,缓慢的叙事节奏加重了压抑的感觉。灰色冷漠的山城城景、破败肮脏的宿舍楼场景,无时无刻不在渲染着悲伤,给观影者带来“与有悲焉”的压抑感。
影片并未回避人生的无常性,在冷静克制的生活化场景的描述下,小人物挣扎向上的群像跃然荧屏。花季早早凋零的芭蕾舞女孩余柳,有暗疾的少年小东,一心想出名的前台女孩小萍,他们就是我们身边普通人的缩影,面对无常,接受无常,进而和无常作对抗。
影片采用双线叙事的手法交错推进,第一条线是正常叙事,第二条线是反向叙事,将两条线串联起来的关键人物是三儿,故事核心是一个多年前的秘密。线索在三儿的视角下闪回,三儿既是参与者也是旁观者,她带着第一条线的线索,用自己的方式惩罚和审判第二条线的人物,增强了影片的故事性和悬疑感。
所谓的真相也许未必是真相,也许是误解、曲解,又或者是臆想,恰恰回应了海报上那句话,“在谎言的世界里,摊开的真相才不堪一击”。真相是谎言,凶手另有其人,人物亲密关系更加隐秘,表象和形式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故事的内核。三儿寻找真相的过程,本意是为了给余柳一个交代。余柳的离世对三儿打击之大,就像无数牛奶瓶被一遍遍打碎在心里。这种破碎感演变成执念,与其说是复仇,毋宁说一种自我救赎仪式。
影片尾声,三儿把笼子中的猫放出来,寓意着她渴望从自我囚禁的樊笼里解放出来;当她把代表着伪装的假发放在窗口随风飘去,才算彻底放下心中执念,获得真正意义的和解与重生。
女性在亲密关系中的困境
作为一部女性题材电影,导演对人物的解读和刻画非常细腻,演员的演绎也充满生活化的真实感。友情、爱情、亲情等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引导着女性对自我命运的掌握和寻找,对自我身份的思考和探讨。这些探讨有来自外部世界的恶意,有源于内部世界的重建:原生家庭、财富诱惑、世俗排挤、对爱的渴望等,是无法回避的存在。
不管是原生家庭还是自身缺陷,人生的缝隙迫使每一位平凡如你我的女性们与生命做着对抗,同时也渴望爱和温暖的涌入。就如海报上两个女孩站在一个破败的房间中,这个破败的房间便是他们充满伤痕和破碎的内心世界,她们带着伤痛眺望远方——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新世界:开阔的江面、川流不息的江桥、高耸林立的新城。现实将她们一次次拉回到这间房,命运交织的云雾背后是底层人物不甘现状、积极向上的逻辑。
一个罗生门式的结局引人遐想,小东眼中看到了什么,小萍的命运如何,三儿去了哪里?都具有不可预知的可能。希望终归是好的,正如结局暖色调的阳光,照进了每个人生命中的“人生裂缝”。(朱华丽)
此文系频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