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聊斋志异》视觉化:志怪传奇三百载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聊斋志异》视觉化:志怪传奇三百载

来源:海南日报2025-07-07 09:31

  作者:张意薇

  追光动画出品的《聊斋:兰若寺》将于7月12日上映,《崂山道士》《莲花公主》《聂小倩》《画皮》《鲁公女》等经典故事在预告片中初露真容,充满中式志怪的神秘美感。不过,这场东方奇幻美学的盛宴并非今日才开启。在文字之外,《聊斋志异》早已开启一段跨越三百年的视觉之旅。

  《聊斋:兰若寺》海报。

  《聊斋全图》中的《辛十四娘》,云烟里隐约浮现狐狸真身。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聊斋故事画册》之《贾奉雉》。

  丹青重现:当聊斋遇上石版印刷术

  图文并茂的书籍形式自古有之,现存最早的中国古典小说插图本如元刊《全相三国志平话》、明代崇祯本《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等,都展现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场景与人物形象。

  目前能看到的较早的聊斋故事图像,当数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聊斋故事画册》。晚清时期,石版印刷术(平版印刷技术之一)从西方传入中国,凭借时效高、成本低、印刷清晰等优势,推动了古籍再版和小说插图本的蓬勃发展。在石印《聊斋志异》插图本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详注聊斋志异图咏》(以下简称“图咏”本),于1886年由上海同文书局出版发行。该书8册插图共445幅。每篇故事配一幅插图置于卷前,画上方题写七言绝句点明主题,并附上篇名的篆书钤印,集诗、书、画、印于一体,颇具文雅气息。“图咏”本出版后,引发翻印、改版的热潮,各书局在沿用同文书局插画的基础上,又增删变动不同的图像元素:对原插画稍作变动的翻印本、加上彩色的印本、一页多图的印本等,一时令人眼花缭乱,质量也是良莠不齐。

  《聊斋图说》和《聊斋全图》,堪称聊斋故事题材绘画的双璧。大约在清光绪年间,大型图册《聊斋图说》(简称“图说”本)应运而生。该图册共有48册725幅插图。其装帧讲究,半开绘图,半开文字,图文并重。

  《聊斋全图》(简称“全图”本)于清末问世。原为90册,多散佚。其中,前48册每文一图,之后则每文配二至七图不等。与“图咏”本在“扼要处着笔”绘制单图的风格不同,“全图”本图画占据主导地位,文字从属于图像,视觉冲击力更强。以《聂小倩》为例,“图咏”本单幅主题画抓住宁采臣拒绝诱惑、掷金而去这个情节,构图偏室外,突出庭院、树木、月夜,人物比例较小,气氛清冷文雅;“全图”本则展现聂小倩婚后生活场景,如婚后点灯读书、画兰展才、革囊放鬼捉夜叉等,细致描绘了床帐、墙画、条桌、绣墩等家居陈设,呈现世俗生活之美,休闲性、趣味性更为鲜明。

  以上这些图像作品不仅辅助文本传播,还因绘图者的不同旨趣和技法,赋予古老的聊斋故事更多新的赏读空间。以《莲花公主》一文为例,“图咏”本中描绘大王设宴招待窦旭,几个宫女簇拥着莲花公主来与窦旭相见;“全图”本不仅增加了文官武将侍立等细节,窦旭与莲花公主初识互望的表情与眼神也得到近景的刻画,形成两两相望的呼应关系。

  图文并茂:寓讽刺于荒诞之中

  聊斋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聊斋志异》的图像创作,不仅复现了小说的文本内容,更通过绘图者的主观理解与个人审美,赋予故事新的情感维度与文化内涵。

  上海新美术出版社于20世纪50年代推出聊斋故事相关书籍、1983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聊斋志异连环画》,都以近代连环画的方式拓展了聊斋故事的传播路径。刘旦宅的《刘旦宅聊斋百图》(1985年)延续了一文一图的传统模式,采用类似石印线条的白描技法展现聊斋的古意神韵;戴敦邦等人绘制的《戴敦邦聊斋人物谱》(2005年)融合了画、印、文三种元素,人物刻画细腻,情绪饱满。中国台湾漫画家蔡志忠的《聊斋志异:鬼狐仙怪的传奇》选取原文十二篇故事进行图解,别具一格。年轻一代的插画师也开始尝试用现代风格诠释古典题材,画风唯美,手法新奇。

  图像的魅力,除了能激发读者对文本的想象外,还能引导读者重新理解文本。《画皮》中那段描写:“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披于身,遂化为女子”,为图像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诠释空间。不同版本插图虽风格各异,却普遍采用窥探视角进行绘制。观画者仿佛化身为故事中的窥视者,透过门缝或窗角看到全过程。当读者的视线与故事中的窥视者重合,《画皮》便超越了恐怖叙事,升华为一则关于身份伪装和重构的寓言故事。

  云烟是聊斋图像中常见的视觉元素,常用来渲染异境氛围,营造超越现实的奇幻感。无论是神游天宫、坠入冥界,还是狐鬼现身,缭绕的烟雾都成为构建幻想空间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图咏”本《莲花公主》中,殿内云烟袅袅,不仅暗示“桂府”非人间凡境,也隐喻莲花公主或为精怪所化;在“全图”本《黄九郎》中,云烟里隐约浮现狐狸真身,巧妙揭示了黄九郎变幻莫测的异类身份。绘图者借烟雾的遮掩与显露,既保留神秘感,又点出故事人物的本质。当然,这种手法不仅见于古籍插图,在现代影视剧的特效设计中也同样常见:仙气缥缈的天宫、阴森诡谲的地府、妖魔出场时的幻影重重,皆借助烟雾强化志怪氛围。

  聊斋图像的魅力,除了展现幻想外,也在借幻想之名观照现实。小说故事不仅通往幽冥仙界,更是一面映射人间百态和人情冷暖的镜子,寓讽刺于荒诞之中。

  光影重生:影视剧里的奇谭故事

  我国当代聊斋故事的图像表达,不再局限于静态书册,而是延伸至影视、手办等多个领域,承载着更多文化意象。过去数十年间,众多影视剧导演对《聊斋志异》进行改编,形成了鲜明的影像风格。

  就《画皮》而言,胡金铨执导的《画皮之阴阳法王》将女鬼设定为一个弱质纤纤、有难言之隐的角色,增添了人性深度;陈嘉上执导的《画皮》聚焦男女情感纠葛,赋予古老故事现代逻辑。

  以《聂小倩》为蓝本的影视作品,不乏名垂影史的佳作。其中,徐克监制、程小东执导的《倩女幽魂》,不仅成功塑造了宁采臣与聂小倩这对人鬼情难了的爱侣,还以其缠绵蕴藉的东方美学风格广受赞誉。徐克后来担任编剧并监制的动画电影《小倩》,进一步拓展了这个故事的视觉表现力。该片通过众多奇幻场景对现代人的情感危机进行诙谐描绘,风格前卫。

  《崂山道士》的影视改编,目前最早可追溯至1922年的《清虚梦》,因年代久远已失传。最广为人知的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1年出品的同名定格动画,以轻松幽默的笔法讽刺好逸恶劳、投机取巧之人。

  此外,具有讽喻色彩的《促织》与《狼三则》故事曾收入中学语文课本,并搬上荧屏;由聊斋故事改编成木偶动画的《蛐蛐》以及叠纸动画的《三只狼》,以独特的视觉风格呈现故事寓意,借助有趣的艺术形式暗讽现实。

  从古代文人的纸上丹青到当代艺术家的影视重构,图像始终是连接聊斋故事与人们情感的重要桥梁,蒲松龄笔下那个虚实交织的世界也因此在光影之间生生不息。

  (作者系海南工商职业学院副教授)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酱园弄·悬案》:旧案重述的重心偏移与价值偏狭

  • 《长安的荔枝》:当历史厚重感消解于轻喜剧叙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