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读《三国演义》,读出生命的节奏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重温经典 > 正文

读《三国演义》,读出生命的节奏

来源:解放日报2024-05-30 09:55

  作者:林少华

  先说两句题外话。点赞也好,吐槽也好,时有网友说我的译文,比如拙译村上春树作品,用的成语多。“日语原文有那么多成语吗?”非我狡辩,还真不算少。翻阅我手头这本类似中学语文教辅书的《大修馆国语要览》,书中列出的成语(日语称“四字熟语”)就不下四百五十个。仅以“一”字开头的就有三十七个。如一衣带水、一部始终、一目了然、一莲托生、一气呵成、一心不乱、一石二鸟等。至少其中的“一莲托生”就曾出现在村上长篇小说《奇鸟行状录》里面。因为绝大多数来自中国成语、中国古籍,所以翻译当中直接照抄或微调还原即可,毕竟二者“一莲托生”。这是一个原因。

  拙译成语较多的另一个原因,是我背过成语词典。说来话长。“文革”中有几年我在乡下实在无书可看,只好在雨天不能出工的日子看家里“幸存”的《汉语成语小词典》。看的遍数多了,有不少就背了下来——谁能想到,许多许多年后它们会在我翻译《挪威的森林》的时候派上用场呢?而且非我刻意派遣,而是它们自动拍我脑门报到的。怪我?冤哉枉也!

  拙译成语较多的再一个原因,和《三国演义》也多少有关。说起来,我是“闯关东”的后代,上查几代都找不出一个读书人。好在,也不全都目不识丁。因为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劳作,多少有了些家产,大凡男丁也都能上个几年私塾。我的祖父也不例外,他写一手颇为中规中矩的毛笔字,打一手名闻十里八乡的好算盘,而且喜欢看书,记忆力也好。冬天农闲时,他每每歪在炕头铺盖卷上看三国、水浒等旧书,来客人闲聊时常常讲林冲讲关公讲得眉飞色舞,听得我首先对三国故事、对关公关云长来了兴致。

  我大约是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接触三国故事的。首先接触的是《三国演义》连环画。不知从哪儿借得几本来看,没看够,就跑去十里开外的小镇供销社去买。一两毛钱一本。但这在当时绝非小数,我要攒好久才能攒够。攒的钱差不多够买一本了,我赶紧奔去供销社,进门直扑书籍柜台,一头趴在玻璃罩上急切切寻找《三国演义》连环画。

  兴冲冲买得一本,又眼巴巴盯视下一本——《千里走单骑》,瞧关公关云长那雄赳赳气昂昂跃马横刀的高大形象,啧啧!遗憾的是,钱不够。好在,街头大树下有个小人书摊,一分钱租一本。书摊常有几本《三国演义》连环画。若碰巧口袋里还能抠出一分硬币,我就递给坐在马扎上打瞌睡的老伯,立马抄起一本,一屁股歪在树下翻看。想看完又怕看完,怕看完又想看完。看完字看图,看完图看字。老伯挺好,随我看多长时间。只一次,他忽然睁开眼睛:“孩子,差不多了吧?我得回家吃饭喽!你不饿?书可是不顶饭吃的哟!”

  问题是,借也好买也好租也好,我都没能把六十册凑齐看完。于是,趁父亲不在家时翻他的书箱。只是,也是因为时代关系,在公社当干部的父亲不情愿让他的儿子看所谓的旧小说,在书箱盖子背面贴了一张纸,纸上用毛笔写道“最好不要看旧书”。掀开箱盖,这几个字正对着我的眼睛。所以,父亲在家时我是不敢动、不敢看的。

  而当父亲“包片下队”(去屯里村里蹲点)或去县城开会议,我就急不可耐地把书箱翻个底朝上,把压在最底层的《三国演义》找出来,然后,抱着书爬上西山坡松树林,靠树坐在软绵绵的落叶上翻动书页。身旁毛茸茸的金达莱花,树梢上扑棱棱的山雀,时而掠过鼻尖的甜丝丝的山风。乖乖!一时快活得要死。如今想来,半个多世纪前乡村小学的教育水平相当了得,竟然使得四年级小学生看原版《三国演义》看得一路过关斩将势不可挡。看罢意犹未尽,又约东院、后院的小伙伴一起耍枪弄棍。东院姓赵,扮常山赵子龙,后院姓张,称燕人张飞,三国里没有姓林的,我就装关公关云长,带上各自的弟弟,晚饭后坡上坡下往来冲杀。

  上初一时,我又把《三国演义》看了一遍。这回看得仔细了,开始注意文章本身了。说来也怪,较之《水浒传》,即使就文章而言,我也觉得《三国演义》更合自己的脾性。按理,《水浒传》接近白话更容易懂,《三国演义》采用半文言文读来较为生涩,但我还是偏爱《三国演义》。不仅有诸多掷地有声的金句,一路铺排的《隆中对》也让我读来乐在其中:“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说实话,作为乡间中学的初一学生,对内容我当然不能完全理解。相比于内容,吸引我的,更是其行文的节奏——风逐浪起,日落霞飞,又前呼后应,一气纵横。这种行文的节奏感或音乐性,使得我觉得十分好玩,偶尔朗读,不由得摇头晃脑,自鸣得意。

  如此这般,《三国演义》不仅培养了我日后包括翻译在内的行文节奏,而且似乎激活了我生命的节奏,使得我在庸常的生活中终究不失浩然之气,在艰难的人生低谷也没敢完全忘记对信义星空的仰望。是的,漫长的人生中,奠定我的精神底色和文章底色的书一时难以尽数,但《三国演义》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种。别人从《三国演义》中看出了什么,我不知晓,而我看出的主要是行文的节奏、生命的节奏。行文的节奏,显然与四字词组或成语的神出鬼没有关。无须说,那其实也是生命的律动、生命的节奏。

  恕我重复,谁能想到少年时代无意中背过的《汉语成语小词典》、看过的《三国演义》,会在许多许多年后在我翻译《挪威的森林》等日本文学作品的时候派上用场呢?或许,漫长的人生中,我们总是在等待一个机会。抑或,那个机会在等待我们,也未可知。(林少华)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周春发 潘巨强:当表情包加入影视剧推广阵营之后

  • 《南来北往》:列车背后的时代变迁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