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央视创造传媒联合制作的大型励志挑战节目《挑战不可能》第二季创新研讨会1月19日在北京举行,央视总编室主任王晓真、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中宣部文艺局马佳、央视综合频道副总监许文广、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北京大学教授俞虹、清华大学教授陈昌凤、社科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挑战不可能》主创和选手夏伯渝、岑小林参加了会议。各方对节目的创新进行了研讨,冷凇称《挑战不可能》节目重新定义了“现象级”,成为2016年最经典的新媒体传播案例之一。目前,《挑战不可能》第二季已经播出9期,总决赛将在大年三十的下午5小时连续播出。
中央电视台总编室主任、综合频道总监王晓真首先从定位方面分析了《挑战不可能》的引领性价值,称央视作为宣传的主阵地,一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清泉永远比瘀泥值得拥有,光明永远比黑暗值得歌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这三气是我们《挑战不可能》追求的方向。要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知道梦想就在前方。要创造出多彩的中国故事和中国形象,展现特殊的诗情和意境,制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节目,这也是《挑战不可能》的职责使命。”
中宣部文艺局马佳处长称《挑战不可能》节目除了让人感觉激情澎湃、惊心动魄之外,更多还有感动、感慨和感悟:“我们民族、国家很需要这样的价值引领,也需要这样的精神力量。我的孩子今年三年级,平时我不让他看电视,但是每周我会让他看《挑战不可能》,我希望让他看这个节目有一个认识,只要自己去努力一切皆有可能,这也是这个节目给我们传递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价值所在。”
央视综合频道副总监许文广则从节目制作的缘起开始,讲到了节目制作的过程、中间遇到的困难、突破和提升的思路等。他说希望能够提供这样的一个节目,为中国的精神注入一种力量感,可以唤起我们中华民族血脉里自古就有自强不息的精神,“一个节目最终考验的不是电视人专业制作水准,更多是考验我们的情怀、胸怀,我们希望在《挑战不可能》这个节目当中能够呈现出一种有筋骨的力量,体现出一种有温度的感动。”
社科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作为业内专家第一个发言,他更关注《挑战不可能》节目在传播方面产生的巨大推力:“这档节目重新定义了现象级,现象级节目不仅是有大投入大回报,有高收视高影响,更要有人看,社会有人议论,朋友圈有人转发。去年电视屏在移动端刷屏的经典案例有几个,一个是洪荒之力,一个是小目标,再一个就是王力宏那一滴血(《血迹犬草根》项目)。一滴血稀释了2000万亿倍居然能够被警犬找到,特别适合新媒体传播。”冷凇也分析了节目国际传播的价值,他说今天参加研讨会的夏伯渝先生和岑小林同学是两位很有诚意的选手,能够让中国的选题走近国际,用综艺形式做国际传播,《挑战不可能》真的是一个范本。
冷凇分析说《挑战不可能》将棚内棚外彻底打通,独创了对抗、悬疑、话题式综艺形态,也预示着未来综艺节目的四个发展方向:棚内综艺和户外真人秀的界限开始消失、科学科普和综艺之间的类别消失、明星和素人的界限消失、韩综和欧美综艺的风格界限也在消失。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常务副院长陈昌凤从融媒体传播的角度分析了《挑战不可能》的创新性,她说:“这档节目是融入了新技术的时代精神,其中最集中的就是参与性互动性和分享性,无论是挑战的选手还是现场的嘉宾,以及场内外的观众,大家在看这个节目的时候,都是用一种参与的方式或者是融入的方式进去了。每个人几乎都可以找到一个精神的认同,找到一种价值的认同。”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从本土化创新来审视《挑战不可能》,他认为节目是在求“道”,本土化创新的“道”:“本土化创新央视有这个责任,在无人区域里面做更多的探索,最后为全球的电视综艺和真人秀节目的创作提供新的参照,这个是比较有雄心壮志的。”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俞虹说,这个节目回答了媒体责任的问题,“媒体究竟该做什么,国家媒体究竟该做什么,《挑战不可能》让我们看到,一个节目赢得市场或许还是相对容易的事,赢得市场只是赢得了当下,但是如果可以赢得未来,就真的是对得起子孙后代。”
作为选手参与节目录制的“无腿勇士”夏伯渝和“跳绳少年”岑小林,从参与者的角度谈了他们对节目的认识。夏伯渝作为中国第一批登山队员在20多岁的时候参与了冲顶珠峰的行动,但他因为天气原因没有登顶,下撤过程中因为把睡袋让给了队友而冻伤了双腿,最后只能截止。40多年来,他一直坚持锻炼,多次尝试攀登珠峰。2016年,他在距离顶点94米的地方再次受阻:“我们又遇见了暴风雪,当时为了安全,为了团队的安全,我决定下撤。后来我才知道,就在那几天里,有六个人死于这个高度,我觉得这个决定还是正确的。”
参与节目让夏伯渝更深刻体会挑战的意义,“尽管留有遗憾,因为高海拔的攀登腿得了血栓,大夫说不让我登高海拔的山。但是我想现在正在恢复期,我现在已经慢慢开始恢复锻炼,只要我能往前迈一步,能够从小山开始登起,我一定还是要去挑战一下不可能。”
挑战精神是一种传承,岑小林虽然年龄很小,但他依然也因为挑战的精神而不断突破自我。他因为站在央视的舞台上而感到紧张,但在在《挑战不可能》的舞台上,面对五名冠军选手的时候,他却无所畏惧地赢下了对抗。这也是他很难忘的经历。
节目总导演卢小波作为一线制作人员,谈了他对《挑战不可能》的感受:“首先,这个节目要先有内核,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理念。其次,真实而赋有力量的普通人是挑战的源泉。最后,节目展示了国际化的格局,大国工匠、天宫二号等创新,也都是第一次。”
最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司长高长力从行业的角度对《挑战不可能》的创新做了阐述。对于本土节目的创新,他说《挑战不可能》给了大家信心,“第一个是电视化,节目研发出来了一个属于电视节目的模式,符合传播规律,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可;第二个化是大众化,节目贴近普通劳动人民,而不是那些所谓的明星艺人来吸引人眼球;第三个是价值化,这个节目给予我们的精神价值是融入了模式之中。”高司长最后对节目的文化输出提出了期望:“我们中国的电视模式能成为国际上的爆款吗?我希望这个节目告诉我们,是可能的。”
《挑战不可能》除了内容、价值、融媒体方面的创新之外,也是央视一次制作模式的创新。央视综合频道与央视创造传媒组成联合制作团队,运用市场化操作的制作模式来完成节目制作,是央视内容生产模式创新的一次有益尝试。同样的成功经验也被复制到《加油!向未来》、《欢乐中国人》等CCTV-1黄金时段节目中,继续探索主流价值综艺的制作之路。《挑战不可能》总决赛将于1月27日农历大年三十下午在CCTV-1连续5小时播出,包括“神犬草根”、“9层人塔”、“刻骨寻人”、“听音神童”等项目将升级再聚,一起向年度挑战王发起冲击,不可思议的呈现将让观众再次感受挑战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