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转折发生在主角的洛阳之行后,与谪仙人的几次碰撞冲突后,再被顾清的一剑穿心断尘缘。至此,故事的上半部分算告一段落。而后,主角在地府修行,重回人间,直至与天上的仙人对战,最终尘嚣落定,尘归尘,土归土。篇末才点出了主角的百世轮回前,居然是帝辛,也就是人所共知的商纣王。而开篇中的洛惜尘,也就是杨玉环,则是当年妲己的轮回。
单说故事的曲折、精巧,《尘缘》在浩瀚的网文海洋中,只能算中游偏上;论及通篇的结构,未免也有些虎头蛇尾之嫌——前面展开的层面太宽泛,而后半部分许多能写得更精巧的枝节,都被忽略。然而这些瑕疵并不能掩盖它的璞玉本色。其关键就是, 在字里行间充满了可以打动人的细节。
比如天狐苏姀对自己的弟子张殷殷的教导,就足以让人看得扼腕叹息:
苏姀幽幽叹息一声,道:“输赢岂是这么好论定的?你赢了他一次,却要输却一生与他。你若是输了,心有不甘,怕也要付了此生与他。”
“这么说来,岂不是怎样都是输?”
“从你定要赢他的那一刻起,你就已然输了。”
“这……怎么会这样?”
苏姀叹道:“天下女子,若有了三分姿色,即是不幸之始。若如你这般有了倾世之姿,不论是谁,怕都要在情这一字前输得干干净净。”
类似的段落,在《尘缘》一作中从来不乏,这让读者但凡看上去,就会欲罢不能。而文末,主角为了救助对自己一往情深的青衣,甘愿放弃滔天的法力和世间难求的法宝,更是催人泪下:
这点星炎闪耀七次后,终化烟而去。火尽烟消处,正浮着一枚通体青色、晶莹润泽的蛋。
纪若尘微笑,笑得欢畅,眼角却有一滴泪下。
什么王图霸业,什么诸界称雄,什么夙世情仇,在这一刻,皆化浮云。
《尘缘》中另一讨巧的点是巧妙地引用了历史,把一个仙侠故事嵌入历史之中。所涉及的部分,正是唐明皇年间的安史之乱。这个手法,与当年金庸先生创作武侠小说的思路如出一辙。而作为仙侠作品,又为这个故事增加了延展度——上溯到殷商时期,把纣王自焚于鹿台演绎成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这对于喜爱历史故事的读者来说,又是一个加分项。《尘缘》一作,吸引读者的并不单纯是那些凄美的故事情节,也并不只是因为它优美的文字,至少有近半的原因是由于它 塑造了一系列精彩的角色:剑胆琴心的剑仙李白、状似平庸实则强大的“济天下”、性格各异的师门长辈、猥琐的青龙白虎二天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