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榜】《琅琊榜》的风云传说

2017-03-20 18:25 来源:网络文艺日报 
2017-03-20 18:25:59来源:网络文艺日报作者:责任编辑:付双祺

  在时代背景上,作者选择了一个架空的朝代。但是作者出众的历史知识让他把整个朝代的背景故事、朝廷机构、人员设置架构得浑然一体,也体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情怀。当然,也要感谢中国古代千年的封建制度也为小说贡献了很广阔的舞台背景。另一方面,作者还费尽心血创作了一个清晰且庞大的江湖世界,各大门派的设定一点不逊色于金庸古龙等武侠名家。

  本书的部分政治制度借用了唐朝的六部制: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不同的是唐朝六部由三省中的尚书省领导工作,小说中六部直接由皇帝负责,皇子在旁协助管理,作者设计了一个方便划分的局面,两位皇子势力均衡各有三个,户部兵部礼部具是太子的人,吏部刑部工部皆是誉王的人。大理寺亦采用隋唐制度,有独立监狱,主理刑事案件,在刑部之下,案件皆需报刑部。

  悬镜司掌镜使夏冬

  悬镜司在小说中是直属皇帝管辖的专办皇帝所指之事,类似于明朝锦衣卫,同样只忠于皇帝,或监督朝中百官,或缉拿“要犯”关于特别设立的监狱中,令人闻风丧胆。不同的是,明朝锦衣卫是一个覆盖全国的整体系统,大至皇帝身旁三品指挥使小到地方从七品小旗,均需参加科举考试通过才可入选;小说中的悬镜司只在京城一家,如何选人任职不可知,规模很小,领头人物一只手便可数清,里面的人本事却很大,知天文地理晓百家之事,文能献策破案武可横扫千军。

  另外臣子建功封号则借用的是周朝起就有的等级制度:公、侯、伯、子、男。周朝的各等臣子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后历代为免分裂再现便不再封地仅使这些臣子有荣誉称号和部分特权。小说中也如此设计,宁国公、庆国公都是掌握军权的重臣,文远伯虽未说明是有何功绩但从他人态度上可以看出他也有几分名声。

  琅琊阁主蔺晨

  小说中所涉及的江湖势力有琅琊阁、江左盟、天泉山庄等等。琅琊阁为文,天地之大无其所不知,年年做各种排名,深得天下人信服。江左盟为武,高手豪杰众多,除暴安良,顺带治理地方。琅琊阁与江左盟又互相交好,互为补助互相增益。天泉山庄也为武,但相比江左盟不如说是一个家族势力,天泉剑法天下闻名,也只靠武功之强排位第二,但比起江左盟就弱不止一个档次了,天泉山庄既不与地方相关,甚至谢卓两家联姻后手里的剑都不能听自己使唤,成为谢玉报私仇和皇子党争之中的牺牲品。

  《琅琊榜》所吸引人的地方正是这种朝廷江湖两方皆涉及、互相交融的世界观,通过对情节的掌控营造出了势力庞杂的大格局感。《琅琊榜》设定的朝代为梁,同时北方有渝、燕等国,南方还有有楚国,梁国还曾灭过其他小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确实有个南梁国姓为萧,可书中也只模糊了这样一个朝代,对比起来和历史实在差别太大,因此小说明确为架空朝代,却又让读者觉得非一般小说,更有种野史传说一般亦真亦幻之感。

  比如这段描写,是否让你想起了历史上那些夺嫡政争?

  太子这边,母妃被降职,输了朝堂论辩,折了礼部尚书和吏部尚书,自己又被左迁入圭甲宫。誉王这边,侵地案倒了一个庆国公,在宫中更受冷遇,如今又没了刑部尚书和吏部尚书。人家都说此消彼长,可奇怪的是,这两人斗得如火如荼,不停地在消,却谁也没看见他们什么地方长了,最多也就是誉王可以勉强算是拉近了一点和穆王府及靖王之间的关系罢了。

  不过此时的太子和誉王都没有这个闲心静下来算账,他们现在的全副精力都放在一件事上,那就是如何把自己的人补入刑部和吏部的空缺,退一万步讲,谁上也不能让对方的人上了。

  太子目前正在圭甲宫思过,不敢直接插手此事,只能假手他人力争,未免十分力气只使得上七分,而誉王则因为倒下的两个前任尚书都是由他力荐才上位的,梁帝目前对他的识人能力正处于评价较低的时期,自然也不能象以前那样说风得风要雨得雨,所以两人争了半天,总也争不出结果来。

  吏部倒也好说,只是走了一个尚书,机构运行暂时没有问题,但刑部一下子被煮掉了半锅,再不定个主事的人只怕难以为继。梁帝心中烦躁,暮年人不免有些头晕脑涨的,诸皇子公主都一个接着一个入宫来问病请安,靖王是和景宁公主一起来的,聊到梁帝最近的这桩烦心事时,靖王随口提起了上次三司协理侵地案时,刑部派出的官员蔡荟。梁帝被他这一提醒,顿时想起此人当时执笔案文,还给自己留下上佳的印象,急忙一查,确认他这次并未涉案,于是立召入宫,面谈了半个时辰,只觉得他思路清晰,熟悉刑名,对答应奏颇有见地,竟是个难得的人才,不过资历略浅些,又没有背景,才会一直得不到升迁,心中顿时有了主意。第二日,蔡荃被任命为三品刑部左丞,暂代尚书之职,要求其在一月内,恢复刑部的重新运作,并清理积务。鹬蚌相争的太子与誉王谁也不知道这个蔡荃是从哪里掉下来的,本来都以为是对方的伏兵,查到最后才不得不相信,此人竟然真的就是个不属于任何阵营的中间派。

  刑部先稳住之后,梁帝定下心来细细审察吏部尚书的人选,考虑了数天之久,他最终接纳中书令柳澄的推荐,调任半年前丁忧期满,却一直未能复职的原监察院御史台大夫史元清为吏部尚书。史元清素以敏察刚正闻名,与太子和誉王都有过磨擦,梁帝也因受过他的顶撞而不甚喜他,这次不知中书令柳澄是如何劝说的,竟能让梁帝忍了个人喜好,委其重职。

  主角梅长苏的另一个身份是前朝罪臣之子林殊,这一点作者一开始就没跟读者兜圈子。林殊改头换面回到金陵就是为了洗去赤焰军污名,作者也明白无误告诉了我们。只是关于为何林殊会出现如同地狱还魂般的变化,一直到最后才说明,并非重生或穿越,而是中毒后解毒的后果。

  只是林殊这个身份,靖王不知,梅长苏能看见靖王纪念昔日好友,心中再痛也只能做出局外人的样子。小说接近尾声处靖王已知梅长苏就是林殊,却在感情冲出之时勒马而归,装作自己不知道,可是装得不够好。两个人都不能接受这个现实,靖王痛恨制造旧案的所有人,梅长苏却痛恨自己不能如昔日策马征战。作者将两人之间,虽未明说却已明了的感情刻画得入木三分,令读者潸然泪下。

  这样一位昔日名门少帅、今日机谋重臣,在冤仇得报、污名洗净后的结局该如何?作者的设计也十分巧妙,并非高居庙堂、远遁江湖,而是选择用不长的生命远赴沙场,仿佛回到十二年前身旁是旧部战友,依旧是金陵城中那个最耀眼的少年。虽然作者写的隐晦,但已表示出梅长苏此去难回。所谓“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是也。

  言侯爷是小说中另一个亮点。二十五岁只身退兵,四十岁勒马封侯,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对此等兵斧加身仍不惧不退者,皆充满敬佩。他所爱之人被迫让给了皇帝,便觉得放手即可,但当皇帝逼死好友和心爱之人时,又不惜以全族性命谋杀天下第一人。只是这样一个人爱恨分明之下,也有性情凉薄之处。或者说就是因为太过分明,他所爱就要誓死守护、所恨就要以命弑之、非爱非恨则皆过眼云烟,所以对儿子的态度也不太不在意,甚至在其东窗事发时也只不过有一丝愧疚。

  小说中关于爱情婚姻的设定也堪称绝妙。林殊与霓凰本是父母之命的姻亲,林殊遭难后霓凰一直未嫁却并非为了林殊,而是为了弟弟的南王之职。从小军旅为家又与将门人物交结甚多的霓凰心中,婚姻并非第一要事,与林殊的感情更倾向于兄妹而非青梅竹马,直到后来遇见聂铎,可同披战袍之人方才是心中所属。

  靖王正妃为中书令柳澄的孙女,是梅长苏所推荐的绝佳人选,因为“中书令是文臣之首,对朝纲地把握能力远非旁人可及。有了这桩婚事,靖王在朝廷上一定会更加平顺。”这非常符合古代达官贵人娶亲的常态,要选择门当户对、政治立场一致的,一旦这桩婚事成功,双方必然站在一条船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小说主角虽是梅长苏,但他并非神人,不是桩桩件件都会有意设计。比如刑部侍郎的儿子“何文新杀人案”,此事并非梅长苏刻意引导谋划,但案件发展的方向顺着他的意思,只在关注后推波助澜了一把。这点相比于电视剧的改编,更有真实感。

  小说有“一卷风云琅琊榜,囊尽天下奇英才”一句,可谓小说的点睛之笔。其实在笔者看来,此书也正如一卷“琅琊榜”,无论是改编电视剧版在国内市场上的火爆上映还是在海外市场的受人关注,都正如琅琊阁所推出的琅琊榜一般赢得了天下瞩目。它的成功也激励着更多的天下英才把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故事讲给歪果仁听。

  [本期榜评执笔人为粉丝评论家“执卷”]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责任编辑:付双祺]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