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感知并传递这个世界的温暖

2017-04-25 10:34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2017-04-25 10:34:08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刘冰雅

  感知并传递这个世界的温暖

——在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滚动资助项目动员会上的发言

感知并传递这个世界的温暖

话剧剧本《等到凯旋那一天》编剧、导演 刘鉴  

  非常感谢国家艺术基金给我这个机会,让我站在这里,用语言去表达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对我们这些创作者的重要性。创作者如果没有支持,就好像被收走了心里的翅膀,即使想做天空的孩子,也只能遥望别人飞翔。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给了我们飞翔的翅膀。对于戏剧创作者来说,每一次思想的迸发都是对这个世界最后的呐喊。由于没有认可和支持,这种呐喊很可能变得鸦雀无声,而国家艺术基金给了我们喊出自己的机会!

  2016年,我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使原本夭折在襁褓里的作品《等到凯旋那一天》有了新的生命。经过一年的努力,从剧本创作到演员排练再到演出,我们的作品达到了场场爆满的效果。感谢国家艺术基金。这不仅是资金的扶持,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目前中国主流戏剧的发展不太乐观,用李保群老师的话讲便是,我们几乎看不到艺术家们直面生活的勇气。当前的戏剧,要么退到经典剧目中;要么变成娱乐搞笑的工具,插科打诨,思想空洞。戏剧是大裂变下人的生存状态,是心理学无法化解的生活难题,是直指人心的澎湃激情,是“你”和“我”在特定场所分享“他”的故事。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我选择了搞原创剧目。

  解放军艺术学院2011级表演本科班面临毕业大戏,作为教师的我,考虑到中国现当代军旅题材匮乏,就产生了创作相关题材的冲动。那红领章映衬下的一张张青春面庞,刺激了我的神经。我想起了一段往事: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全国上下都在搞建设、抓经济。可就在祖国南疆那片红土地上,有一群舍生忘死、为祖国而战的“傻大兵”,他们有着轰轰烈烈的人生故事。这些参战老兵,今天已经五六十岁了,轰动全国的《高山下的花环》也已经过去了三十年。我们的军队,需要红色基因的滋养,需要来自三十年前的远方的呼唤。

  就这样,《等到凯旋那一天》慢慢酝酿成熟。故事发生在1984年,祖国南疆那场战争结束后。闫诺的父亲闫国良带着闪亮的一等功军功章凯旋,迎接他的到处是鲜花和掌声。可闫国良却得了严重的战后创伤性后遗症。首长给闫国良放了探亲假,让他回到了魂牵梦萦的家乡,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姑娘菊香身边。值得一提的是,菊香的一首小诗,支撑他在战场上活了下来。可他并不知道,那首诗其实并非出自菊香之手。菊香原本写的是分手信,妹妹菊芬偷偷把分手信换成了一首小诗。闫国良经历了婚姻的变故、时代的变迁,曾经想过自杀,是菊芬让他再次拥有了面对生活的勇气。然而,因为对儿子闫诺的意外伤害,闫国良最终选择了离开。而闫诺,从小到大一直在寻找父亲的足迹。大学毕业后,他主动申请去守边疆。有一位看完《等到凯旋那一天》的老兵,紧紧攥着我的手说:“谢谢你还记得我们!”

  在这里我想说,感谢国家艺术基金让我们的作品得以呈现,让创作者深深感知并积极传递这个世界的温暖!谢谢大家!

  (光明网记者李姝昱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刘冰雅]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