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网络文艺V沙龙:探寻网络文学的传统文化基因

2017-05-02 11:00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2017-05-02 11:00:18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贺梓秋

1

  还记得上次我们与鱼人二代、杨晨、何无忌谈笑风生吗?

  还记得上次畅聊的关于超级IP的那些事儿吗?

  4月21日,由光明网、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中国青年智库论坛联合打造的“网络文艺V沙龙”第2期重磅来袭!这次,我们请来的是网络历史小说史诗级大神——月关大大,还有掌阅文化总编辑谢思鹏。由中国青年智库论坛执行秘书长庄庸主持此次沙龙,一起“探寻网络文学的传统文化基因”。

  主持人:庄庸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秘书长、中国青年智库论坛执行秘书长

1

  嘉 宾:谢思鹏 掌阅文化总编辑

2

  ▲ 网络文学本来就是多元化、平民化的,用户喜欢看什么样的内容,这些内容就会成为主流。

  ▲ 编辑能起的作用,首先是不让作者去踩雷,其次是通过与作者的沟通来完善故事的逻辑与情感缺陷,最后是找到作者擅长的领域。

3

  月 关 网络历史小说史诗级大神,代表作《回到明朝当王爷》《锦衣夜行》《醉枕江山》《夜天子》《大争之世》《步步生莲》等

  ▲ 最重要的是要讲一个生动的故事,这是作家该干的本行。

  ▲ 穿越这个梗不是其他类型小说必须有的,为什么变成了只要是网络历史小说就得有?崇祯也好,末代皇帝也好,大家都看腻的时候怎么办?

 

  第2期精彩内容现在奉上!——探寻网络文学的传统文化基因

  庄 庸:欢迎各位网友、各位嘉宾来到网络文艺V沙龙的直播现场,我是主持人庄庸——聚贤庄庄主。今天我“坐庄”聚到两位贤才——“有趣”的思鹏兄、“有爱”的月关大大,来做一场“有益”的思想碰撞。希望今天我们的“铿锵三人行”,能再次为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的思想智慧之旅。下面就请我们两位重量级嘉宾自我介绍一下。

  月 关:刚才已经和大家见面很久了,我是月关。

  谢思鹏:大家好,我是谢思鹏,掌阅文学的总编辑。

  庄 庸:今天我和谢思鹏兄就像阳光下的绿叶,月关大神就像小太阳一样把我们覆盖了。思鹏兄2005年入行,跟月关大神入行的时间差不多。但到2006年他就转向了“隐蔽战线”,扮演“潜伏”的角色——做编辑,来发掘大神、培养作者。每一个成名的大神背后,都潜伏着一个像思鹏兄一样的“牛编”。月关大神各位网友都很熟悉了,我们先从他的成名作《回到明朝当王爷》说起。你们二位入行的时候,穿越正成为潮流。当时网络文学从自由黄金时代进入商业发展时代,穿越文和小白文成为潮流的标志。我想请教月关大神:当时猛子写了《大汉风云录》之后,业界有“猛子之后再无穿越”之说。你为什么会迎难而上,以穿越文《回到明朝当王爷》作为“入行”的切入点,然后居然还再次掀起了一个新的穿越潮?这是为什么?

  月 关:我当时看的多是仙侠类小说,历史类的几乎没有看过,后来我就很想写一个穿越的故事。其实最初我是受黄易先生的影响,萌生写穿越小说的想法也是因为看了黄易先生的书。我之前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如饥似渴地读小说,没有像你们研究了解过那么多作品,当时仅仅听说过《随波逐流之一代雄师》。这个虽然有名,但因为是一个女生写的,所以我当时没看。黄易先生的《寻秦记》这部小说写的是嬴政,那我就想我要用什么样的皇帝来搭配主角呢,也要相当有特色的,于是就选择了正德,觉得这样也挺有意思的。

2

  黄易所著小说《寻秦记》,曾被改编为同名首部穿越电视剧。

  网文十年沉浮——讲一个生动的故事是作家该干的本行

  庄 庸:你刚才提到的《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是2005年左右发表的吧?女性向大历史题材的作品,当年那个网文时代能留得住、写得进史的,我以为至少有两部:一是《琅琊榜》;另一个就是《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从“随波逐流”时代,到2015年《琅琊榜》因拍成电视剧而爆红,中间正好跨越十年。思鹏兄可谓是“十年潜伏”,于潮头浪尖亲历和见证了网文的浮浮沉沉。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可以跟网友们分享?

  谢思鹏:刚刚我们还在聊,当时进入网文行业的作者大部分都像关叔一样,只是出于兴趣和爱好。而且当时网络作品的套路也没那么深,大家都只是想写好一个故事。我觉得像《琅琊榜》这类的作品,就是一个很好的故事,刻画了一些很生动的人物,经过十年的沉淀之后再改编成影视才会有这样的爆发。

  庄 庸:你是不是想说,《琅琊榜》之所以能在十年后变成“精品良心剧”,是因为它讲的故事好看?而网络文学能够从自由发展阶段进化到商业化阶段,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会讲故事,会讲好看的故事。我记得月关兄在前不久的第三届中国网络文学论坛上也讲过这个观点:在讲所谓的“文以载道”之前,我们最应该做的,是要先学会讲故事。月关兄能不能就这个话题再和我们继续交流一下?

  月 关:既然读者朋友们对创作群体更感兴趣,我也不妨聊一聊。一些文学作者在创作故事之前会先构想一个宏大的主题,然后根据这个主题去“灌”故事,这样的话故事就会僵化。古人说“文以载道,以水载舟”,要想载舟先要有水,首先要吸引大家才能“灌”入道理。现在的网文读者们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可能是各个行业的佼佼者,甚至学识、社会阅历比我们更丰富。如果我们还抱着一种说教的态度给他们讲故事的话,那我们就要被读者抛弃了。所以我说最重要的是要讲一个生动的故事,这是作家该干的本行。我们的三观要正,但不用非得用一个宏大的主题去教育读者,包括用真善美的情感去打动读者,我觉得做到这些就足够了。

  庄 庸:你是不是认为我们在构思一个作品时,不应该先考虑思想和主题,而是要考虑如何讲一个好看的故事?我在你的基础上延伸一下:第一,我们要讲一个“好故事”;第二,要把这个故事讲得“更好看”;第三,这个故事要好看得能够“贯穿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作者要考量的东西,也是我们作为编辑在发现和培养作者的时候必须要考虑的。想请思鹏兄来谈一下,作为掌阅文化总编辑,你是如何培养你的编辑和作者“讲故事”的?

  谢思鹏:我觉得编辑教作者如何讲好一个故事,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因为一个作者之所以能够成为顶尖作者,首先要有三个不可或缺的天赋:一是他自己有讲故事的天赋,二是他能够不断学习,三是他善于坚持。编辑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起到的作用,首先是不让作者去踩雷,其次是通过与作者的沟通来完善故事的逻辑与情感缺陷,最后是找到作者擅长的领域,每个作者都有自己擅长写的内容。关叔写作这么多年、写了很多类型的小说,最终还是回到历史题材,而且成为了历史小说第一人,就是因为他找到了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如果一个作者擅长写的不是历史而是都市,那我们就帮助他找到这一点,同时帮助他把都市的故事讲好。

  庄 庸:我可不可以这样概括,就是:假设每个作者都有讲故事的潜能,而我们编辑的作用就是帮助他发现自己的潜能,并帮他锤炼短板、发挥长处?

  谢思鹏:好的作者都有讲故事的潜能。现在因为行业比较热,所以很多看过网络小说的读者就会想:我也能写故事。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天赋。编辑的作用就是帮助作者利用好天赋、告诉他如何提升写作能力,但归根结底,故事还是作者写的。

  大家都想穿越——重要的网文创作因素:心理需求驱动力

  庄 庸:两位嘉宾今天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网络文学要讲“好故事”,并且把这个故事讲得“更好看”——其实,网络文学之所以能够崛起,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学会了“讲故事”,而且,讲得越来越好看。这是网络文学的比较优势。我们现在要“学习”的,是如何“把好故事讲得更好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现在让我们暂时把镜头切向直播现场:网友们有没有什么关于“讲故事”的问题,想问两位大大?

  网 友:如果可以穿越到过去,您最希望成为哪几位名人,是孔子还是朱氏?还是打酱油的?

  谢思鹏:或者是你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物,我觉得名人穿越回去未必还想做名人。

  月 关:大家帮我出出主意,哪个朝代的米虫混得比较好。说实话古代别的学科不发达,但是在权谋方面,古人比现代人聪明,所以我觉得还是当一个米虫好一些。从民生、政治民主程度、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来看,宋朝是最好的,所以在宋朝做一个默默无闻的王爷是我最开心的事情。

  庄 庸:我以为你想回去当米芾(宋朝书法家)呢——能当一只米虫的幸福时光,是很柔软的。

  月 关:论权谋竞争,我们这些普通现代人是玩不过古人的。

3

  【震惊!历史网文大神竟想穿越回宋朝做米虫!】

  庄 庸:这让我想到了当时你入行的时候有一本草根说史的网络作品很热:曹三公子的《流血的仕途》。书中写到,李斯通过厕所里的老鼠与仓库里的老鼠“不同的处境和命运”之对比,得出“人之不贤不肖,恰如老鼠一般,在所自处也”的结论,从而唤起了其改变命运的野心。这个线头,可以帮我们拉回到“网络作者重新讲述历史、传统和古典文化的故事”这一主题上。刚才关叔讲到这一点,说当时入行时,看的是黄易的《寻秦记》,由此才想到用“穿越文”的方式,讲“中国历史”的故事?

  月 关:对,看了黄易写的故事后有创作的冲动,恰好有这个契机就开始创作了。

  庄 庸:当时穿越文发韧之初,大家或受黄易的作品如《寻秦记》影响,或禀承席绢的《交错时空的爱恋》。他们一个是男频的精神鼻祖,一个是女频的精神鼻祖。读完之后就觉得书荒,想自己写,也想自己能够穿越过去:如果我能回到清朝、明朝,我会遇到什么样的人?如果让我当李世民、文天祥,我能做什么……经过五六年的发展,终于形成了05年到06年的穿越浪潮——如“清穿三座大山”(《步步惊心》)和“穿越救国”。接下来想问思鹏兄一个“网友的问题”:如果让你穿越过去,成为李世民、成吉思汗,你想做什么?

  谢思鹏:这个太为难我了,如果让我当李世民,可能宣武门之变就不是这么变的了。其实如果让我穿越回去成为一个历史名人,我肯定做得没有他们好。首先我觉得,就像关叔说的,古代人从小接受的教育,虽然学科没有我们这么多,精力全部集中在某一部分上了,从小就琢磨,论权谋术比我们这些普通的现代人强很多。所以如果我穿越回去当李世民的话,估计唐朝的历史上很可能就没有李世民这个皇帝了。

  庄 庸:这里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网文创作因素,即“心理需求驱动力”:假若历史可以重写,人的一生将怎么度过?这成为席卷整个互联网虚构/非虚构的历史阅读与创作浪潮的因素之一。就像我研究关叔的《回到明朝当王爷》,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就是穿越回去想改变些什么。这也是“穿越救国”的情节比较流行的原因:假若可以穿越时空,历史给了你这样一个机遇,你将成为解救王朝危局或打造汉唐盛世的大人物、大英雄,你将如何执掌王朝、领导子民?你将如何决定这个王朝崛起后未来的历史走向?关叔也曾说因为清朝篡改了很多历史,以至于明朝的很多历史被掩盖了,所以你选择了明朝作为你的小说背景。能不能再给我们深入讲讲你选择明朝这段历史的原因?

  月 关:我早期写书除了想写一个好看的故事之外,确实还有一些史观上的想法。例如正德皇帝,并不是说清朝人在黑他,而是明朝的文官团体就在黑他,他的思维和文官的观念是完全不同的。史书上记载,正德皇帝曾经带着十几万大军到塞外和蒙古军队对峙,双方发生了一场大战,战争激烈到正德皇帝亲自上阵的程度;但是这么大的事件被明朝官方形容成双方对峙了十多天、发生了一场小冲突、打了场群架就回来了。从史书中可以查到,就是在那一次正德和蒙古人大战之后,整整几十年间蒙古没有再犯边。

  很显然,蒙古人在这次冲突中吃了大亏。这么大的军功却被文官抹杀得毫无存在了。正德并不像他们说得那么荒淫无道,他获得武宗这个庙号是实至名归的。所以我写书的过程当中,有意把他作为一个年轻有为的小皇帝来塑造。这里有我自己的一些野心和想法,不仅仅想写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有趣的主人公或者是一段爱情故事,还想替这些历史上立过功劳、但是被抹黑的人物正名,我想(给他们)洗白一下。

4

  《梦回大清》《步步惊心》《瑶华》被称作“清穿三大小说”

  庄 庸:关叔想揭开历史被遮蔽的真相。而许多穿越文想重写历史甚至再造历史:历史是有多种可能性的,一切均可以重来;假若历史可以“重写”,你会怎么做?所以“穿越救国”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国民心态”。但“穿越文”盛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个人心态”:在庞大的社会现实压力面前,人是如此渺小;只有回到过去,才能感觉到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文明优势”所带来的自信,以及“只做红花不做绿叶”的主角光环。所以,《步步惊心》的主角感,《回到明朝当王爷》的爽感……救国心态和个人心态,主宰了穿越文的整个潮流。作为行业里的深度潜伏者,思鹏兄就在这个潮流里,如何看待这种“心态”?

  谢思鹏:我觉得跟关叔说的一样,不管是为历史上的某个人物去洗白还是还原他的本来面目,或者是穿越过去之后,八九个王爷都围着我转这样的情节,其实作者的出发点都是他自己的写作冲动和写作欲望。关叔写正德就是出于这样的原因,那可能《步步惊心》中写的内容也是出于作者自己情感的一种映射。包括当时为什么出现很多穿越回去实业救国,回到三国、明朝和宋朝的特别多,还是基于网友或作者们觉得那个时代或时代人物在历史上留下了诸多遗憾,而他们想去弥补这些遗憾,或者想通过自己的笔去写一个不一样的中国历史,让中国历史更加辉煌。因为毕竟历史中有很多不好的,或者说被人欺负的史实,我们可以把它扭转过来,我去当主角改变这一切。

  庄 庸:说得很好,我是不是可以稍做阶段性的总结。你们二位谈到了三个很重要的内容:第一,我们要讲一个“好故事”;第二,这个好故事里,我们其实想通过穿越弥补一些“历史缺憾”;第三,这其实代表着我们的“内心诉求”。

  月 关:我觉得如果说弥补遗憾是最初最大的动力,但网络文学发展到现在,这个作用应该在逐步减少。为什么这么说,如果我们要穿越救国、弥补遗憾,那你穿越的朝代必须得有遗憾,比如明末清初的时候才有这个意义。但是这样一来,可用的素材就少了,你写一本把崇祯救了,我写一本把崇祯救了,他写一本又把崇祯救了,每个作家都在写,那这一个皇帝就伴随着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穿越者演了一遍又一遍。但穿越这个梗不是其他类型小说必须有的,为什么变成了只要是网络历史小说就得有?崇祯也好,末代皇帝也好,大家都看腻的时候怎么办?

  我们必须要回到情感上,也就是说要把注意力放在主角身上——关注他的喜怒哀乐,他如何一步步成长,如何通过他把历史画卷一点点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样才可以保证作品的长久不衰。同样一个朝代,我现在写一个将军,下次写一个文员,都可以。历史是不变的,而我写的是一个人的传奇,这样写作的路才可以越走越宽。

  时代变化、套路用尽——让年轻读者与主角产生情感共鸣

  庄 庸:关叔提出了两个很关键的问题。如果说你们二位在2005年2006年穿越文成为浪潮的时候,接续的是黄易《寻秦记》和席绢《交错时空的恋爱》的“文脉”;但经过十年发展后,从2015年到2017年,不管是历史类题材还是穿越架空的题材,就像关叔刚才总结的,一系列套路都已经用完了,现在的架空历史文和穿越文怎样才能从“弥补遗憾”转向“关注情态”?希望关叔能从作者的角度,讲讲怎么写出主角本身在历史生活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然后请思鹏兄从资深网文从业者的角度,看当下的编辑和作者,怎么把握潮流的转折、从当下到未来的穿越文、历史文到底该怎么写?

  月 关:这个听着很复杂但其实很简单,因为以改变历史为目的的小说只有穿越历史小说,我们说的仙侠文、都市文,它们中的重生是为了拿金手指,和穿越是不一样的,包括言情小说都不存在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看看这些主角在干什么,尤其是男频的:比如我吃西红柿写的《寸芒》的主角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家庭,遇到重大家庭变故时如何把事情解决;天蚕土豆写的《斗破苍穹》,男主的那种男儿当自强的精神,能迎合一些年轻人的思想共鸣。所以,实际上就是我们让主角的思想与当下的年轻人或读者产生一种共鸣,我想知道他将来会怎么样,读者的情感自然而然就跟着主角发展了。

  以前我们一看,这个人穿越到崇祯年间,要么帮着崇祯,要么自己取而代之,都是这样去想的。这时我们其实看的不是主角,而是看最后怎么改编。所以一定要回归本质,看主角怎么发展,其他类型的书就是我们的借鉴。

  庄 庸:关叔当中有一句很关键的话,我把它摘出来,对思鹏兄的提问再聚焦一点:关叔说要让主角和故事更贴近当下年轻人的思想;因为掌阅代表了年轻人的移动阅读前沿和潮流,所以想请问你——从你的角度看年轻人的需求,90后、95后、00后希望主角是什么样的?关叔在掌阅发布的新作品《逍遥游》,跟《回到明朝当王爷》的男主角,为了适应这种年轻人的需求变化,有什么区别?

  谢思鹏:陆游有一句诗,“功夫在诗外”。其实写历史小说也好、写其他小说也好,功夫也在历史之外。因为读者看任何小说的时候都有一个情感映射,这个情感映射最符合他当下的一种生存状态和情感需求,或者说这是最容易映射的。

  现在的读者除了看情感方面的,女性向一般是爱情、家庭之类;男性向首先是个人奋斗成长史,讲述个人在历史大环境下的成长。另外就是情感依托,主角可能为了家庭、或为了爱情、或为了友情、或为了保卫国家,出于使命感让他做出一定的选择,然后我们通过这个人物的使命与选择去看他怎么在历史环境下生存,如何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目标,如何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只要人物的使命与目标与我们现在的生存状态、大部分年轻人的心理状态比较吻合的话,这个小说就比较成功了。

5

  月关新作《逍遥游》

  庄 庸:你的观点是不是说:我们现在塑造主角,还是看能否贴合当下年轻人的心理需求?我们回到关叔最近与掌阅合作的新书《逍遥游》。这一本的主角及其架构,跟《回到明朝当王爷》《锦衣夜行》等相比,“明显”变了。所以能不能说说这个故事是怎么写的?

  月 关:其实我从第一本书《回到明朝当王爷》开始,就一直注重人物和故事情感,这种改变不是特别大。我的这次改变是趋于两方面:一是尽量增加一些诙谐的情节,这从《夜天子》开始就已经有了。

  在《夜天子》之前我写的是《醉枕江山》,曾经有两个非常优秀的女性角色被我写死了。刚才有读者问的时候我说过,因为我觉得她们两个必须在故事里死去,故事已经写到不能再让她们活的地步了。当时有些读者非常伤心、非常生气,在书评区提到这个问题,我说适当地加一些悲剧性情节让作品深刻一些有什么不好。但有一个读者是一个大学的研究生导师,学识和阅历肯定不低。他在书评区给我留言,说:“关关我们每天工作压力很大,你的连载每天顶多两章,我看完之后心情愉悦,可以放松休息,但是我看到角色死亡需要几天才可以缓过来,为什么搞得大家都这么不愉快。”那这样一来,问题应该是出在我这里。当然不是说故事里绝对不能出悲剧,但是读者需不需要?是不是你的故事必须得有悲剧?所以我从《夜天子》开始适当增加幽默的成分。

  二是无线阅读端带来的一些内容侧重的变化。《回到明朝当王爷》的时候几乎没有无线阅读端,当时的阅读习惯跟现在不一样,书里有很多详细的服饰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曾经一章八千到一万字能表达的情节,现在得在三千字内表达出来;因为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手机阅读端本身就只适合两三千字一章,在这么短的篇幅内一定要有内容给读者,这样就需要大量压缩旁白和环境描写。但也不是说完全不要,前两天有一段晚霞的描写,仅仅是一段,有很多读者就说这个描写太棒了,但不必要长篇大论。我现在有意识地缩减描述的过程,尽量把台词内容和剧情推给读者,加快了速度。这是进步还是退步呢?当下读者的需求而已。京剧曾经风靡全国,但是以现在的生活节奏,即便年轻人喜欢它的唱腔,但受得了它半个小时咿咿呀呀唱不完一个情节么?世易时移,当变则变。

  庄 庸:思鹏兄你在掌阅负责移动端和无线端,那现在的年轻用户的比例到底是什么样的?能不能从年轻人阅读习惯的角度,对月关兄说的这一点,进行一个补充和例证?

  谢思鹏:目前在掌阅,29岁以下的年轻用户占绝大多数。

  庄 庸:那这样的年轻用户一旦进入网文的阅读市场,需求倒逼,对你这边掌控的网文作品会有什么要求?比如,像里面的情节和故事等,到底有什么具体的变化?

  谢思鹏:刚才关叔也说了,有很多读者生活得比较辛苦、比较累,很多人可能觉得年轻的小孩有什么辛苦的,但我们看现在的年轻人压力还是很大的,他们需要舒缓放松,所以轻松的内容是现在无线端阅读内容的一个很重要的趋势。

  庄 庸:所以,月关兄要增添很多“幽默”的内容进去?

  谢思鹏:书中的主角也好、配角也好,都需要增加很多幽默的成分。关叔还有一点没说——虽然他这十多年来的写作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品中的服饰描写、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变少,也更加注重故事情节的推进,让整个故事节奏看起来更快;但有一点一直没变,就是他依然坚持在写好的故事,只不过对侧重点的表达方式有了一点点变化。我们不要因为觉得现在的读者更喜欢看比较轻松的东西,或者因为这方面的内容现在比较多、比较流行就去写,归根结底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一个好故事。不管是年轻读者也好,还是年纪大点的读者也好,选择看你的作品肯定是觉得故事好看、有意思,才会一天天地看下去。

  月 关:这个话题可以用电视剧来比喻:20年前的电视剧,武打片就是吊着钢丝横着飞,服化道也很low,现在看不堪卒睹;但有一些剧集我们记忆犹深,为什么?有一个好故事。现在硬件设施大幅度提升了,特效比那时强太多了,可同样还是要有好故事,不然光提高那些硬件是没有用的,本质的东西并没有变。

  庄 庸:今天你们提到了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从你们入行时的网络文学1.0时代,到如今走过了十年之后,一些网络文学的套路已经很多了。如今面对新的90后、00后的需求,说小一点,是如何再写一种新的穿越文或一种新的历史(架空)题材;说大一点,是如何为年轻用户讲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总结一下你们两位的观点:第一,我们面对的90后和00后有新的需求、新的变化,一些手段和技术要变;第二,可能我们的软硬件如特效等变了,但是最根本的核心没有变,还是要讲一个“好故事”。

  网文如何讲好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我觉得这是自然而然会实现的

  庄 庸:今天咱们聊得很嗨,网友问出了好问题,两位重量级嘉宾也给出了好答案——这是我作为主持人最想看到的情况。最关键的是,今天两位嘉宾最后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命题,我想把它作为今天的总结性提问——现在95后、00后这些年轻用户已经成为网络文学的主流人群,网络文学到底该如何讲好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我们知道,一个灰姑娘的套路,好莱坞可以讲出上百种故事,但孙悟空这个超级国民IP讲来讲去就是这几种。所以,网络文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就是,如何讲好传统文化的故事,如何把这个故事讲得老少皆宜、国内外读者都喜欢?二位能不能做一个核心的总结性阐述?

  月 关:我是众多网络文学创作者中的一员,所以我只能以自己的观点来说。我觉得这个问题对我们来说是自然而然会实现的,不需要我们刻意去做什么。

  就像四大名著,《西游记》也好、《水浒传》也好,这些故事本来是非常简陋的,经过一代一代人才不断丰富的,最终在吴承恩、施耐庵这些作者手中形成一部巨作时,很多角色和故事早已经成型了。后来呈现出来的内容也不完全是作者的,而是经过了在他们之前的很多前辈甚至是无名人士,不断加入了他们的一些情感或者是说想象,把它丰富起来的。

  网络文学也是这样,不需要考虑什么时候出诺贝尔奖获得者、什么时候出大师级作品等问题。我们有我们的作品,我们就是一代一代的网络作者;等我们退出了、落下来了,就是一层沃土;必然会用我们的营养滋育下一代人走得更高;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我们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可以了。

  庄 庸:对于你来说,做好自己该做的,就是把故事讲得好看。那对于思鹏兄呢,编辑怎么帮助作者把故事讲得更好看?

  谢思鹏:编辑只是网络文学这片肥沃土壤里面的一点小小的成分,至于要怎么让作者讲好一个故事,我觉得就两点:第一是让作者写他们想写的故事,只有情感上有冲动,出于想做的目的才能够把这个事情做好;第二是写作者擅长的故事。将这两点把握好,既是想写的又是擅长的,作者才会真正地用心,然后去磨砺。当然,现在很多作者写作时会考虑市场等各方面因素,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写自己擅长的、想写的。

  庄 庸:我总结一下两位嘉宾的意思:不管命题再怎么宏大,我们还是要讲一个好看的故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还是要把故事讲好。如何讲好?思鹏兄的意思就是:讲你想讲的,讲你擅长的;月关大大的意思,是做自己该做的。

6

  沙龙现场

  网友问答时间

  网 友:猫腻的小说有个特点,就是各种类型串在一起,关叔对这个特点怎么看?

  月 关:他说的各种类型串在一起应该指的是《庆余年》,囊括了穿越、玄幻、科幻等因素。其实我不是很欣赏这种类型,我跟老猫也探讨过,虽然他的书里成绩最好的就是《庆余年》,但我见面还是直接跟他说,“你里面写得最烂的书就是《庆余年》,最好的是《间客》”。猫腻听了之后眉开眼笑,因为他也认为自己最好的书是《间客》,最差的是《庆余年》,但成绩最好的也是《庆余年》。老书虫和新读者之间的选择是不一样的,但我其实不是太认可这种方式。

  庄 庸:我补充一句,我也觉得《间客》是老猫最杰出的作品,甚至代表了网络文学的一个巅峰。

  月 关:我插一句,老猫的书只有《间客》是一开始我没看的。因为之前看过一本机甲小说,很烂,把我恶心着了,以为机甲就那样。那时候每次见了他我跟他说,“你写得最好的书是《朱雀记》,最烂的是《庆余年》,《间客》我没看”。后来看了骷髅精灵的机甲,紧接着又有人给我推荐《冒牌大英雄》,看了之后我觉得机甲小说原来也有好的,而且可以如此好看。于是我就把猫腻的《间客》拿回来看。后来再碰到他我就说:“我现在改看法了,你最好的书不是《朱雀记》。”老猫当时一副心花怒放的样子,因为他意识到我要说什么了,而他也认为自己最好的书就是《间客》,所以受到别人认可的时候特别开心。

  网 友:关叔您在创作过程中觉得,是人物更重要还是情节更重要?

  月 关:第一情节,第二人物,第三文字,是这么一个顺序。如果把文字排第一,没有人去看几百万字的散文;但如果把人物放在前面,人物和情节是半斤八两,也不是不行。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很多小说排名很高,但其实里面没有人物也没有情感,看的时候觉得热血沸腾;但闭上眼睛去想,没有记住什么东西。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情节,再有一个鲜明的人物就更棒了;如果有情节、有人物,再有很好的文笔,那就是大师了,我会很佩服。

  网 友:作为掌阅的总编辑,您觉得网络文学未来的主流是什么?

  谢思鹏:我觉得谁也没有办法说网络文学未来的主流是什么,但我觉得网络文学本来就是多元化、平民化的,用户喜欢看什么样的内容,这些内容就会成为主流。当然,转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来说,不管是什么样的题材、类型,最重要的还是故事本身。我们曾经考虑过,精品文学跟玛丽苏文、总裁文之间是没有矛盾的,写得好的总裁文也是精品,写得不好的总裁文就不是精品。

  同样地,我们回到关叔的《逍遥游》来说。这部作品在掌阅上线的时间虽然不长,上线之初的单日下载量有200万左右,在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没有记错的话现在的粉丝量应该是110万。这已经说明了,历史文,尤其是像关叔的这类作品,有很多用户喜欢看,只不过这些用户平时可能不显露出来、不会在某一部作品下面集中。但当他们集中在一部好的历史作品下面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原来这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精品与市场是不冲突的。

  网 友:网络文学的作者们每天宅在家中写稿,对他们来说生活会不会有缺憾?

  月 关:其实早几年的时候我们确实是宅在家里写稿。最初,我是白天上班晚上码字,所以还没有这种感觉;刚辞职的时候曾经连续四个月几乎不离开家,我觉得自己很适应、天天在家里码字感觉很充实。后来发现不对,无论是在网上还是跟家里人,有一句话不合我意我就会非常愤怒,但我知道我不是这种脾气。我想可能因为人是群体动物,太孤僻是不可以的。所以后来我每周都会抽出一个下午回到工作单位和老同事聊聊天,这个很有用,此后一周我都不会再发无名火。现在的话,外出机会很多,包括去各地参加一些活动,尽量让自己不再有那种很孤僻的状态。但我们在创作时必须要忍受孤僻、忍受寂寞,我觉得这样才可以写出东西。如果一边聊天一天码字,那是在敷衍读者,写东西不用心的话,文字感染力是很差的。

  庄 庸:月关兄不用寂寞,因为有我跟思鹏兄陪你。所有的作者都不必寂寞,因为有思鹏兄这样的“潜伏者”陪伴在你们身边。温暖你们,也温暖我们自己。思鹏兄也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

  谢思鹏:我们刚才说了,一个优秀的作者必须要有三个能力:第一是讲故事的天赋,第二是能够坚持,第三是能够不断地学习。我觉得一个作者不管是跟人打交道也好,听别人讲故事也好,都是学习的过程。关叔刚才也说了,人是群居动物,作者在创作之余跟我们所有的读者一样,大家都是正常的普通人,所以说不要想象作者就是一天到晚在家宅着。当然,我们生活中确实也有这样的人,不写书也在家里宅着。作者在写书时是一个个体,但在其他的生活空间中,也会有朋友、会有交际、会出门跟大家交流。今天我们坐在这里,就是一个交流的过程。

  庄 庸:我们今天就是两大护法。好的,我们来请网友问最后一个问题。

  网 友:可不可以介绍一下关叔正在创作的作品?

  月 关:我现在正在掌阅文学写《逍遥游》,已经更新了两个月了。此人还在问,是不是书友啊?乱棍打将出去!(笑)

  庄 庸:今天的直播就要到这里了,非常感谢两位嘉宾、各位观看直播的网友,感谢光明网的小伙伴们。今天我们非常开心地在这里直播“网络文艺V沙龙”第2期,本期沙龙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光明网以及中国青年智库论坛三方联合主办。希望通过“网络文艺三人谈”,打造一个有趣、有爱、有益的“三有产品”;也希望我们今天的访谈,能够为整个行业留下些有趣的文字图像资料、留下有爱的思想和有意义的智慧。谢谢大家,期待下次再见。

网络文艺V沙龙:探寻网络文学的传统文化基因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责任编辑:贺梓秋]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