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艺术理想 耐心修改打磨
——在民族舞剧《朱鹮》专家研讨会上的发言
刘玉琴(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
舞剧《朱鹮》充满诗情画意,舞台呈现美轮美奂,令人耳目一新。不光是视觉享受,整体风格和谐,也让人思考,而非轻飘飘地走出剧场。
作品关注环保,关注人与自然、动物的关系,这是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这个话题关涉人类与世界。人与自然不仅要和谐相处,还休戚与共。用舞蹈形式表现朱鹮的生存环境,即是将目光投向人类自己的生存家园。“为了曾经的失去,呼唤永久的珍惜”,以舞蹈形式表达一个世界性话题,作品所具有的人类意识、世界眼光,扩展和丰富了舞剧艺术的创作题材,为中国艺术走向世界提供了创作上的有益借鉴。
舞蹈作品中,以动物为题材者并非鲜见,而将其纳入人与自然的生命与存在思索的创作确实不多。《朱鹮》主创团队的创作思路与审美理念,是力求突破人物、剧情、戏剧冲突的常规性表达范式,以写意性、肢体性,亦即舞蹈本身的美,去诠释丰富的情感和故事。作品的上下篇结构,古代与近代、现代的对比性呈现,两个极端对立的舞台效果增强了戏剧张力,这其间的开拓性尝试难能可贵,巨大的隐寓意义引人思考。
从创作观念到舞台呈现,从审美把握到哲学思考,《朱鹮》在舞剧叙事方式、故事性、人物关系上做了有益探索。叙事单纯、主题重大,刷新了我对舞剧题材、叙事、肢体语言表意等方面的认知,再次祝贺作品的精美呈现!我由衷地希望,这部优秀作品,能够走得更远,经过精益求精的打磨,变得更加完美。
看完之后,一些不太满足的地方,提出来仅供参考。
1、主题内涵上哲学思考意味可以再深刻一点,艺术的传达再形象一点,会进一步提升美学价值。
2、音乐表现再富有变化一些。现在总体感觉,音乐上有点平淡、有点温。群舞场面、叙事起承转合、情节关系递进时,音乐缺少了一点节奏、层次上的变化,起伏、对比不明显。有时,会有审美疲劳。画面色彩对比强烈、情感表达比较充沛,内在冲突具有张力,音乐如能紧跟而上,会相得益彰。
3、舞蹈编排有创意和新意,但缺少经典舞段。单人舞、双人舞可以进一步加工提炼,尤其是朱鹮的舞段。如果能有一段、两段,或者更多的单双人舞段,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立得住、留得下、传得开,既可以作为单独展示,也可以作为教学示范,就更好了。当然,这也是一个很高的要求。下篇的舞蹈语汇有点单调、表象化,能否适度提升一下?
4、谢幕能否更有新意一点,把它作为整个舞剧的一个部分,而不只是一个常规性的收尾。现在不少剧目在谢幕时很精彩、很用心,看了以后继续为作品加分。现在这个谢幕也很不错,但觉得有点常规和平淡,期待它能更精彩。以上几点,都是在精益求精的基础上而言。说起来容易,改起来会很难。但如何修改打磨,主创团队既要耐心听取好的意见和建议,更要有艺术定力,有坚定的艺术理想、艺术主张,让作品进一步成熟。《朱鹮》已演出了160场,影响广泛,有很好的基础,相信它会越变越好、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