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艺术基金积极助推文化建设和艺术创作
——在民族舞剧《朱鹮》专家研讨会上的发言
沈竹楠(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文艺处处长):
很高兴来参加舞剧《朱鹮》专家研讨会,这对于我来说,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首先,我代表上海市文广局对国家艺术基金长期以来给予上海文艺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另外,也要感谢在座的各位专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为《朱鹮》把脉会诊,提出真知灼见。
近年来,上海市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及《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正式出台了《关于推进上海文艺院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上海把出戏、出人、出影响作为检验改革成败的一个标准。2015年,推进了文艺院团“一团一策”的改革,通过鼓励创作、支持演出、培养人才、搞活机制,切实解决了影响院团发展的各项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全市院团创作演出的内在动力和活力。
上海歌舞团立足自身条件,制订了合适的实施方案。实际上,早在1989年以前,上海歌舞团就在体制和机制方面积极探索,在培养青年演员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努力出品了一批有影响的作品,例如《天边的红云》《舞台姐妹》《一起跳舞吧》《朱鹮》等。《朱鹮》在自身的发展当中,也得到了许多支持。特别重要的是,得到了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今年又申请到了滚动资助。
国家艺术基金的设立,对推精品、攀高峰以及文化建设产生了积极意义和影响。三年来,上海一共得到了各项资助88个、经费9700多万。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让上海的文化建设和艺术创作受益匪浅。国家艺术基金设立以来,吸引了上海越来越多的社会资金注入文化建设队伍,各类文化机构和个人在公平的机制下有序竞争、共同发展。通过申报和实施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也增强了文化单位的项目意识和管理意识。这次,《朱鹮》来北京开研讨会,得到了国家艺术基金的大力支持和关爱、关心、关怀。
2017年,上海将有序推进“十三五”期间的重大文艺创作。去年,我们争取到了“十二艺节”的举办权,接下来将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建国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建党100周年等重要主题和节点,围绕中国梦、爱国主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上海特色题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选题,以及“文化走出去”、青少年题材等专项完成精心规划。恳请国家艺术基金的领导,包括各位专家一如既往地对上海的文艺创作、文化建设多提宝贵意见,多多关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