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网络文艺“传统文化传承榜”】《山海经妖怪食用指南》:神话与美食的碰撞

2017-05-17 14:21 来源:网络文艺日报 
2017-05-17 14:21:53来源:网络文艺日报作者:责任编辑:付双祺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人似乎有着一种神奇的天赋:到哪儿都能找到吃的。在遇到不熟悉的东西时,人们总会问上一句:能吃吗?好吃吗?怎么吃?

  那么,万一有一天,我们遇到了神话传说《山海经》中记载的珍禽异兽,又该怎么吃呢?2016年,杜红娘在晋江文学城创作的这部 《山海经妖怪食用指南》就给了我们答案。

  本书中的烹饪指南适用于食用各种妖怪,比如说痴迷两脚羊味道的饕餮,比如说落泪成珠的鲛人,以及神秘莫测的烛龙。想制作这些妖怪菜肴,就请找九州馆的清晏先生,也就是本文的男主角周清宴。有趣的是,他除了是让妖怪们闻风丧胆的“九州清晏”以外,还是一位妖监办的底层“公务员”。就是这个看上去不起眼的家伙,居然屡屡因公谋私,为填饱肚子私吞了不少犯法的妖怪。

  本书另一位主角,是一位性格温柔、天真善良,外表看似普通,但又有着神秘经历的徐小柏童鞋——外号徐软软。为九州馆打下手的是一位开宠物店的黑猫精——苗小姐,能干、性感、看着除了战斗力弱一点,别的无所不能。就是这三位,组成了本书的主角团。

  美食类的小说不好写,因为它需要用到“通感”的写作手法。毕竟,文字是落在纸上的,想引得读者垂涎欲滴,就需要刺激他们的味觉。如何在美食文中杀出重围,获得读者们的赞赏,这是个相当难解决的问题。个人认为,《山海经妖怪食用指南》一书凭借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出色发挥,赢得了大量读者的喜爱。

  首先,必须佩服的是作者脑洞开得相当大。连《山海经》里的妖怪都可以类比现实生活中的食物,并将其味道想象出来。这就跳脱了许多美食类小说的桎梏,不必只在日常生活的食材中打转了。

  一般认为,《山海经》是成书于战国时代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上古典籍,主要记述了古代的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还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个邦国,550座山,300条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珍禽异兽等。

  《山海经》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那些神奇的异兽了,而这些异兽到了《山海经妖怪食用指南》里面,无论是“状如梨牛,其音如彘鸣”的鳙鳙鱼,还是“状如羊而马尾”的羬羊;无论是“三首、六目、六足、三翼”的奇怪撇付鸟,还是“其状如鹑,黄身而赤喙”的肥遗鸟,都成了主角嘴里美味的食材。作者甚至连传说中的鲛人都不放过,把它的尾巴炖成了汤。

  食材的丰富多彩,使得作者在读者挑剔的阅读中占得先机。然而这也存在一个问题,没有人吃过妖怪,谁也没办法知道妖怪的肉是什么样的,味道又如何。这既给了作者写作的空间,同时也给了作者没有具体参照物的绊脚石。不得不说,作者处理得还是相当不错的,在“剁椒胖鱼头”这个小故事中,周清宴和徐小柏吃鳙鳙鱼的一段,是这样写鱼肉的:

  鱼肉竟然是粉红色的,淡淡的樱花的粉,看上去稍稍有点透明。徐小柏走过去,伸手按按鱼肉,很弹,闻上去没有鱼腥味。……徐小柏吐着舌头跑过去,就看见周清宴的刀上是薄薄的两片鱼片,真的是薄如蝉翼。淡淡的粉色被刀光折射出来,有一种琉璃的即视感。

  写到味道的时候又是这样的:

  生鱼片在嘴里停顿的那一刻,徐小柏以为自己吃到了世界上最新鲜的食物。

  

  滚烫的、清香的甜气顺着热气过来,周清宴动动鼻子,深吸一口气,是鳙鳙鱼的味道。这只鱼头吃下去能有八分饱,《山海经》里哪怕是一般低等的妖物也要比人世间这些妖怪们纯净,味道也更鲜美,重要的是后者。

  看到这里,笔者已经开始脑补鳙鳙鱼的味道,望着自己肉肉的手,生生忍住了去点个剁椒鱼头的冲动。

  如果要把妖怪们与现实中的食物进行联系,就必须相当熟悉《山海经》中对妖怪外貌的描写,从而将其进行划分:是天上飞的、地里走的、河里游的,然后该怎么捕捉、怎么烹制,这样罗列下来才是一个小章回故事的骨架。于是这就要求作者至少要熟读《山海经》原著,最好还能有点其他的神话学知识。只有自己做到心中有数了,在故事中才能直接告诉读者这妖怪长什么样、有什么特征。就像书中对鳙鳙鱼的介绍,就借用了《山海经》中的原文:

  徐小柏拿着手机趁着最后一格电,悄悄地问了问度娘,上面写道:“东山之首,樕之山。北临乾昧,食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鳙鳙之鱼,其状如梨牛,其音如彘鸣。”

  类似这样的干货,小说中还有很多。总体而言,作者对妖怪们的叙述还是比较自然顺畅的,毕竟有一个和读者们一样对妖怪相当无知的徐小柏的存在。

  在这部小说中,妖怪们是主角,每个妖怪还性情不一,这相当耗费作者心血。妖怪们化身为人,在人类世界中生活,他们也有着像人一样的喜怒哀乐。那么又该怎么安排这些“不能吃”的妖怪的戏份呢?作者只用几笔就勾勒出了憨厚老实的猪怪老板、被吓坏的快递员黄鼠狼、缝纫技术高超且喜欢打游戏的蜘蛛精等等配角,也详细写了多次出场的配角们,比如说一个优雅、有责任感的巴陵君:

  巴陵君当时也是这么躺平给他看的,温柔地介绍了自己的十八种吃法,并且请周清宴好好照顾巴陵山上的一切,起码要等到有一个新的山神到来。巴陵君当时的建议是用王八炖蛇,这样就能吃出炖玄武的味道来.

  一个纯洁、一心对弟弟好的孔雀:

  孔雀知道金翅大鹏从很小的时候就常去巴陵山上偷看巴陵君,巴陵君大概从来不会注意到树上的一只金色的鸟。孔雀一直以为金翅大鹏是想吃掉巴陵君,毕竟山上的龙吃腻了,吃吃蛇换换口味也不为过。小时候没有能力为弟弟抓一条大龙或大蛇,现在长大了,可以为弟弟抓蛇吃了!

  另一方面,中国饮食文化强调“味料同源,因材制宜”,所以我们看到,书里出现的那些珍禽异兽们,也都有了适合它们的烹饪方式:鳙鳙鱼因为头大而肥嫩,被做成了剁椒鱼头;巴蛇肉质较韧,可以和象骨一起熬汤;至于长得像鸡的撇付鸟,烤完之后和啤酒一同入口,才是珍馐美味!根据食材的不同,有的可以清蒸,有的需要切段滑溜,有的可以拿来红烧……从传统的煎、炒、烹、炸、炖、煮,以及切片生食,到现代出现的多种烹饪方式,几乎每一样美食的烹饪过程,都让人看过之后胃口大开!

  本书是一部轻松简单的奇幻向小说,也是一部带着丝丝恋爱甘甜的纯爱小说。周清宴和徐小柏的互动简单轻松,但这个元素就目前的进度来看,还不算太浓,并且作者还埋着徐小柏的身份这条线索。如果,作者把控得当的话,预估结尾不会崩坏。

  说回整体的阅读体验,本书还是较为轻松愉快的。可以看出作者对网络文学中的各种“套路”以及流行语相当熟悉,像文中出现的“建国后不许成精”等等。但这部小说是他第一次尝试写的奇幻小说,还有一些语言缺陷。比如在周清宴唱歌做法或者钓鱼的时候,总有人物进行旁白解说,不是猫小姐就是鲲先生,他们总在说同一句话:“先生唱的是……”就像是电影中的大段旁白介绍一样,实际上说明了作者塑造人物的浅薄。

  还有一个相当大的问题,作者笔下的妖怪们脸谱化比较严重,如:

  巴陵君是个妖怪,以巴陵山上的动物为食,偶尔吃一吃山上的奇珍药材。巴陵君虽然是个妖怪,但巴陵君是个很有责任感的妖怪,他照顾着巴陵山上的一切。

  巴陵君一开始就被作者安上了“很有责任感的妖怪”这一设定,到后面对巴陵君的描写,都是巴陵君怎样照顾山里的植物动物,怎样温柔善良体贴。读者完全可以从阅读中得出这些体会,没必要一开始就告诉读者。这样的脸谱化严重限定了读者对人物的感知,对人物的期待值也有所下降。所以当作者介绍金翅大鹏是个心肠恶毒的妖怪,读者就已经有了心理预设;当孔雀的眼睛被金翅大鹏叼走还喂了遗忘药,扔进动物园进行展览这件事情发生的时候,读者没有意外之情,只有了然,因此降低了阅读带来的乐趣。

  也许都是跟妖怪有关,有时候总恍惚以为看到了张嘉佳导演的电影《灵魂摆渡人》。两部作品一起来看,《灵魂摆渡人》更多的是在讲述妖魔鬼怪的爱恨情仇以及主角们之间的羁绊,而《山海经妖怪食用指南》更注重妖怪该如何食用。另外,小说中九州馆的设定和《第八号当铺》的设定有点像,不同的是,一个是当东西来换取任何物品,一个是用钱只能换取食物。尽管立意不同,但两者都是通过巧妙的设置,使得整个故事变得完整而有趣。

  这是一个轻松的故事,读的时候会觉得洗去了尘世带来的烦恼,沉浸在古典文化中妖怪和美食带来的宁静氛围中。虽然文中的人物、语言、结构还存在着相当多的缺陷,但笔者认为本书仍然是一部有着传统文化独有风味的好书。

  [本期榜评执笔人为粉丝评论家“闲闲小女子”]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中国网络文艺“传统文化传承榜”】《山海经妖怪食用指南》:神话与美食的碰撞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责任编辑:付双祺]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