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希望建立起戏剧性的人物关系

2017-06-01 18:46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2017-06-01 18:46:14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刘冰雅

  希望建立起戏剧性的人物关系

——在歌剧《星星之火》专家研讨会上的发言

希望建立起戏剧性的人物关系

  欧阳逸冰(中国儿童剧院原院长、国家一级编剧、戏剧评论家):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看了歌剧《星星之火》,有一种意外的惊喜。音乐、表演、意境都令人震颤和迷醉。美妙的歌声,在我心头久久回荡。难能可贵的是,24首曲子中,有10首是新创编、新修改的。这些曲子,既熟悉又新鲜,既通俗又高雅,既优美又有内涵。漫山遍野的天籁之音,仿佛松花江在汩汩流淌,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女主角李小凤唱到最后一句“太阳出来了”时,我尤其佩服:不仅作曲高明,演唱也很见功力。演员们都很称职,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作为观众,不禁要向沈阳音乐学院致以深深的敬意,感谢你们将一部经典作品光芒万丈地呈现在舞台上!

  然而,按照精品的标准,在观剧过程中,既非常叹服,也感到一种莫名的遗憾。这种遗憾,主要是主人公李小凤生长在怎样的戏剧土壤里?有人认为,歌剧有三个重要元素:诗、戏剧和音乐。现在,全剧不缺乏诗的意境美。例如,大合唱所营造的意境,诗意盎然。音乐方面,有效地保持了李劫夫作品优美、流畅,民族性与时代性强烈鲜明的艺术风格。这都很了不起。但戏剧性在哪里?似乎还有不少地方值得商榷。

  早些年,《星星之火》编剧侣朋曾说过,新歌剧是革命的产物,这种新歌剧与革命的运动、战争的烽火结下了不解之缘。不管那时的作品多么粗糙、幼稚,但是创作激情和欲望经久不衰。那么,这种粗糙、幼稚体现在何处?侣朋坦言,本来抗日联军在东北的失败是一部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大悲剧,许多人物的曲折生涯与这个背景血肉相连,具有深刻的典型性。但我始终不敢写成悲剧,不敢触及生活的本质。当时也不懂得歌剧也要塑造人物,而削弱了它应有的深度和生活的真实面貌。这种深刻的自我批评,和剧本本身一样,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有了他的这段剖析,我们今天才好发表意见。

  看了沈阳音乐学院精心复排的《星星之火》,觉得丁姝杰的改编有几个亮点。开头短短十分钟,就把家庭背景、时代背景、抗联是怎么回事等三件事交代得清楚、简洁。改编过程中,她严格按照歌剧思维来进行跳跃式创作,不注重事件的逐一交代,而是给观众留下必要的想象空间,让观众和编剧、导演、演员一起去完成艺术创造。然而,有得必有失。我们在试图把原故事变得更简约、更单纯的同时,也容易失之于简单。在重要构思、整体构思上注重了“简”,有时却得到了“单”。那么,如何弥补和改善?

  首先,一个重要问题必须明确:这部戏的主角是谁?因为戏剧的主要人物,往往体现了编剧的倾向。编剧要张扬什么,都要靠主角的命运来表现。《星星之火》的主角当然是李小凤,全剧讲述了她在革命大熔炉里的成长。十四年间,从16岁的小丫头成长为一个不怕死的战士和英雄,我们要通过李小凤的成长来歌颂抗联。那么,周边的人和她的人物关系是怎样的?目前,只有孙晶石和她的人物关系是戏剧性的,是有矛盾冲突的。除此,其他人都不具备或不充分。因此,希望建立起主角李小凤和周围人的戏剧性人物关系。这样,故事才能更感人。

  例如,这部戏能否抓住人,关键是重要配角交通员老李头。第二幕,李小凤和他在大森林里遇见。在互相不认识、不了解的情况下,老李头就把许多重要情报都告诉她了。这不符合常理,因为不少抗联英雄都是被叛徒出卖而牺牲的。在严峻的革命形势下,一位百炼成钢的老战士,不可能这么冒失。在主人公的成长过程中,老李头应该作为一个见证人,对她有心灵启迪。这样一来,戏剧结构可能得做一些调整。具体如何,希望主创团队酌情处理。

  再如,哥哥这个角色,也有提升空间。目前,李小凤一进游击队,杨主任就把哥哥带来了。然后,兄妹相认,开始聊父母的近况。兄妹之间有没有戏剧冲突或心灵撞击?李小凤的心理活动怎样?一切都是随意性的、自然状态的。希望他们在非常态下相遇,突出哥哥对妹妹的精神引领作用。这样更有戏剧性,也更有表现力。还有,李小凤回老家的理由不够充分,对抗联生活的表现过于轻松愉快。目前看来,抗联好像一所学校,只要一来就能成长。事实上,这种成长的背后,是艰苦卓绝的斗争;抗联战士经过了痛苦的煎熬和艰辛的磨砺,才逐渐成长为民族的脊梁。换句话说,希望把抗联的严峻性、沉重性、艰苦性客观表现出来,才能真实地刻画人物,感染观众。除此,个别演员在台上有炫技之嫌,大可不必。

  诸如此类,需要在原有框架上大胆修改。但究竟如何改,也许需要很长时间、很多心血才能找到一个恰当的方案。相信有了主创团队的坚持和努力,“星星之火”有望变得更加光彩照人!

  (光明网记者李姝昱整理)

[责任编辑:刘冰雅]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