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讯(记者石依诺)6月14日,“中国艺术新视界”——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书法、摄影、工艺美术)滚动资助作品巡展在沈阳美术馆开幕,也由此拉开了全国巡展东北地区的序幕。据了解,本次巡展将于6月14日——6月18日举行,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勇、辽宁省文化厅副厅长许红英、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胡崇炜、沈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久成、沈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兼)主席关蓉晖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活动。东北籍参展艺术家杨柳、孙昌武、闫峰等更是亲自上阵当起了作品“讲解员”。
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勇致辞(王猛 摄)
开幕式嘉宾合影(王猛 摄)
寒地黑土育良才 辽沈才俊“艺”展雄姿
沈阳被称为共和国长子,是北疆重阵,也是文化名城,曾孕育出众多文化精英。本次中国艺术新视界展览中就闪现出许多辽沈青年艺术家的身影,他们既是沈阳艺术界的生力军,也将是沈阳艺术事业的未来和中坚力量。这些年轻有为的艺术家带着自己的作品回到故乡,化身讲解员,为父老乡亲讲述自己的创作经历。
参展艺术家、长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闫峰为嘉宾介绍作品(王猛 摄)
“此次创作中国画作品《都市系列》,内容来源于生活里的点滴体验,并以此为基础融合审美理想进行创作。”参展画家、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杨柳站在自己的作品《都市系列》前,开心地为家乡人讲解。据杨柳介绍,该系列作品用传统中国画的意境表达现代社会的都市生活,以感性和诗意的视角描绘了自己对生活的点滴感受。
“甲午战争是一段痛苦、屈辱的历史,它警醒着每一个炎黄子孙,不要忘记。”与杨柳的诗情画意不同,辽东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刘同顺讲解的语气略带凝重,据介绍,刘同顺在创作题材上选择了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不以具体的历史事实——哪一月、哪一天发生的事件——为依据展开单一叙述,而是突破时间的局限,以宏观的视角,全面地把握甲午战争的历史背景和事件的悲剧意义,深刻地追问和反思战争带给人们的创伤和思考。
王勇副主任与辽宁省文化界领导、青年艺术家合影(王猛 摄)
“此次‘中国艺术新视界作品巡展’在沈阳展出,激发了广大青年艺术家的创作热情。”沈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关蓉晖表示,“中国艺术新视界”的沈阳之行对沈阳青年艺术家的创作起到了带动和示范作用,必将为沈阳艺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提供新的引擎,产生更大的驱动力。据介绍,接下来辽沈美术界将以此为契机,推出更多“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艺术作品。“我们要树立起文化自信,担当起文化责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关蓉晖对记者说。
青创人才攀高峰 辽沈美界“艺”马当先
“青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青年艺术人才是推动我国艺术发展和创新的生力军。” 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勇介绍,艺术基金始终坚持为有才华、有潜力、有抱负的青年艺术创作人才搭建施展本领的空间和平台。“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王勇表示,艺术基金本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原则,通过系统的资助参与到当代青年艺术的文化建构中,体现国家对青年艺术创作人才发展的支持。这种支持既作为积极的文化与价值引导,也提示着当代青年艺术发展的文化方向。
观展现场(王韵儒 摄)
“中国艺术新视界---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滚动资助作品巡展”是将国家艺术基金2014、2015年度美术、书法、摄影创作人才资助项目中的优秀作品进行集中展示,将我国艺术创作相关领域新生力量的代表之作进行集中展示。据了解,“新视界”有两层含义,一是纳入国家艺术视野中的新艺术,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青年展览的规制;二是指青年艺术家的创作视野,特别通过展览展示青年艺术家如何观看与表达当代世界。因此,“中国艺术新视界”旨在推出一批蕴含当代中国文化精神的艺术新人和新作,为时代立言,为国家蓄史。
本次的辽沈之行将达成国家艺术基金与区域文化的深入了解和互动,促进当地文化事业在新机遇下的新发展。“青年是艺术创作向前推进的根基所在,怎样引领、如何引导青年艺术人才创作的方向正是此次东北片区展览的探求目的所在。”辽宁省文化厅副厅长许红英表示,全国优秀青年书画艺术家的作品在沈阳展出,既是一次群众乐享的文化盛会,同时也是青年艺术家们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希望辽沈青年人才,艺术创作上对标全国最高水准,深刻体会生活,深入扎根人民,兼容并蓄,虚心学习,努力打造出属于这片黑土地自己的艺术高峰。”许红英表示。
据了解,此次沈阳之行是东北地区的第一站,接下来还将在长春、哈尔滨等北疆重地开展深入交流,继续繁荣文艺创作,融汇东北地域特色,让艺术佳作为工业重振增添一抹亮色,让精英人才在寒地黑土绽放精彩,让艺术在工业摇篮孕育出崭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