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基于平行宇宙理论,我们可以把那些传说故事里的世界——譬如说《蜀山剑侠传》所在的世界、西式奇幻 《龙枪编年史》所在的世界、《哈利波特》所在的世界……都一一设定为平行宇宙。这样我们也就有了穿越到想象空间里的理论武器。正如平行世界的原则那样:永远会有新的平行世界,它比现有的世界总是稍微有那么一点点变化。所以,也永远会有新的平行世界故事被作家们创作出来。
这对网络小说甚至整个中国文艺作品“世界体系设定”的思想改变影响巨大:作品为世界立法——文艺创作,最重要的就是“世界观”的设定;作者在作品之中创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并且为这个世界设定了什么的规则和秩序……是整个作品的基石。
穿越时空,说到底,就是一场“穿越现实,在幻想中重建人生、世界和秩序”的冒险之旅:在中国人对社会现实生活、历史和未来进行“现实主义”的观照之外,开辟出“虚构”之路,在想象和幻想中“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重组”社会现实生活之外的新秩序,从中创建并且亲历、见证并创造自己和整个世界的“第二人生”。
从“桃花源”到“平行世界”,不同的思想理论,为网络文学带来不同的源流之变。其根本不同之处,并不在于 “类型文”本身对故事、模式、人物的不同设置,而是在于它们创造世界、秩序和第二人生时迥异的“设计体系”,以及设计这种世界体系时,所根基、局囿或超越的观念,正在发生从“家国天下”到“平行世界”、再到“命运共同体”三次“世界”大战的演变和迁移。
从金庸“新武侠”到“穿越救国文”,遵循的仍然是传统的“家国天下”世界体系设定的思想与理论基础:庙堂之下,江湖之中,朝野之外,家国之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家国天下”的世界观,对文学时空和自我关系的设定和局囿。
但是,21世纪以来,全球化、市场化和互联网造成了人们对时空观念、自身与世界关系的重构。这就使得其世界与自我的设定,可以不断地拓展:九重天、异世、大陆,可以穿越过去和未来的时空――而不像武侠一样必须是线性的、现在进行时……这带来网络文学中的世界和自我的改变。直到现在,平行世界仍然影响着异世、穿越/架空、九重天、不同时空互嵌(人神魔)……等的设定。这是当下玄幻等类型文的主导世界体系。
但是,世界仍在改变。互联网+时代的技术变革、星空/深海探险,带来人类认知世界的拓展……对头顶上的星空、内心里的小宇宙、自身生活第一人生和互联网第二人生,以及地理重新大发现等一系列已经、正在和即将带来的大改变,让我们的世界和未知的世界、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互动、涉透,改变着我们对整个世界的认知和设定。
比如说,科技革命将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认知结构,继而将改变文艺作品的整体性的“世界设定和想象”。不但中国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亚洲也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整个人类都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在集体境遇和共同命运之前,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避免。“命运共同体”正在成为一个世界体系和观念的全新设定。
这为穿越者从“再造历史”到“创造未来”,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穿越文”未来的发展趋势,会是怎么样的,谁都不知道?
4
思想情报:从最青春的“造梦机”到最中国的“第二人生”
穿越小说的阅读者大多数是年轻世代。
对于他们来说,穿越小说实际上是一种类似于美国好莱坞电影《盗梦空间》的“造梦工具”。穿越小说中集“平凡”与“非凡”于一体的人物行为塑造,恰好切合了青春读者身上的自卑感和自豪感。
如果一直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穿越小说的主人公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只能接受自己平凡无奇的人生和命运,在现代社会机器上做一颗普普通通的螺丝钉。
在这个不确定、没有安全感的时代里,年轻世代普遍承受着四种基本感觉:
(1)不确定感,对获利力和自我力的不确定。
(2)竞争感,遍地都是激烈的竞争,似乎每一个人都是比你优秀的人。你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难以与众不同。
(3)渺少感,在庞大的社会现实压力面前,人是如此的渺小――虽然小就是美丽的。
(4)落差感,从小到大,都是在小家庭中宠着溺着呵护着长大;但一进入社会,没有人宠着你宽容你关爱着你;这在心理上造成巨大的落差感。
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与硕大的时代车轮之下,每一个人都像是一只渺小的蚂蚁。别说影响那宏大的世界性事务,就连自己人生的小方向盘,似乎都驾驭不了。
然而穿越时空的旅行,给了他们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无论是来自于作者的“金手指”眷顾,还是从现代社会携带而来的思想、知识甚至器具,都让他们可以在另一个世界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甚至像梦想中一样,成长为一位英雄。
对流行的穿越文进行类型分析,不难发现,多是从现代穿越到古代、从当下时空穿越到异时空,要么称王成凤,要么英雄盖世……这样的设定满足了很多读者的心理:把自己想像成主角,既然在当今时代找不到满足感,不如就到小说里面自我满足一下。
在阅读这些作品时,他们往往会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主人公身上,和主人公一起脱离现实,前往另一个世界。男穿越者通过征服世界来征服女人和证明自我,女穿越者通过悦纳自我来降服男人和征服世界——这让“因为渺小渴望伟大”的读者有了切身相关的“代入感”。
男读者大多渴望自己和小说中的主角一样去建功立业甚至拯救世界,就像拿破仑所说的一样:我来了,我看见了,我征服了——这个世界我来过,并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女读者则大多希望可以到另一个世界遇到如意郎君,共同经历一段浪漫的爱情——读者们可以从网络穿越小说的现实生活与异世生活交集所产生的矛盾中得到刺激,从而忘记平凡的日常生活带给人的乏味。
在逃避现实的同时,网络穿越小说的读者们也在阅读这类小说的过程中,实现了自己对于“理想的追求”,享受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的感觉。这种感觉是他们在现实世界里很难实现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弥补了他们的自卑心理。
但与此同时,穿越小说又体现了读者们对我们这个时代的自豪感。无论是去到哪一个时代的穿越者,他们的目的几乎都是促进那个时代的科技进步,让它尽可能地接近我们这个时代。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平淡无奇的事物,如玻璃、水泥、香水,甚至流行歌曲、广场舞……到了另一个时代,就变成了人人争抢的“神器”和“奇技”。
穿越小说用一种“梦想成真”的理想化故事,满足了年轻人改变自己人生,不再只是“庸众”的渴望,而使用的方式又是他们日常所见、触手可及的。让他们在理想的世界中实现了不平凡的渴望,重建自己的“第二人生”,改变自我,甚至改变整个世界……这就是穿越小说被年轻世代热捧的原因。
在社会现实生活里,别说改变世界,就连改变自己,都变成了一种自己不能主导、而被他人或环境宰制的被动境遇。
5
评论评价:从类型文进化 “基石”到网络文学“新历史观”
“穿越”这个概念的提出,对网络小说的类型进化有着特别的意义。它解决了传统小说里人物只能在单一世界里互动的局限性,把历史和现代、幻想和现实世界融为了一体,大大提升了网络小说创作的空间维度和表现力。
现在的网络小说中,穿越小说已经成为了主流。“穿越时空”这一桥段已经几乎成为了标准配置。偶然看到一部描写在古代或者异世界中“原生”的主人公,读者反而会不太适应。
同时,穿越小说也给我们展示了一种不同于真实历史的思考角度:当现代思想和传统思维发生碰撞时会发生什么?青少年读者应该如何看待历史上出现的优质文化遗产?我们又该如何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另一方面,穿越小说的写作模式还启发了后来的写作者们,发展出了“重生”“无限流”“快穿”“群穿”“综漫”“综武侠”等一大批新奇的网络小说表现形式, 堪称网络小说类型进化与分化的基石。
而且,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网络穿越小说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当代大众文学、通俗文学最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但凭借着来自于民间的超强活力,对传统文学构成了强烈影响,解构了现有的文学创作价值体系,更通过改编为影视剧的形式,对全社会带来了价值观的冲击。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深入,中国网络小说扬帆出海,在国外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回到明朝当王爷》《步步惊心》《将夜》等优秀网络穿越小说更是成为了日本、韩国、东南亚、北美洲乃至非洲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小说门类之一。
日版《步步惊心》
对中国社会来说,网络穿越小说在承担起年轻世代“造梦机器”这一重担的同时,还把“阅读”这一基本的技能传承给了他们。通俗好看的穿越小说,让青少年不但不再抗拒阅读,而且让他们知道了很多生活常识、科学常识、工业知识、历史文化、经济基本原理……重构着他们的知识谱系、重建着他们的思维方式、重塑着他们的价值观念。而且,随着人口周期运动中年轻世代更迭的需求潮流和阅读口味变得越来越“刁”,现在的网络穿越小说仍然在不断进步着、创新着和变革着。
在这个过程中,以穿越文为代表的中国网络文学所显现出来的自我意识、族群认同、文化建构,社群自治、民族与国家认同、命运共同体的核心逻辑,以及对主流观念、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重述与重塑的强大能力,已经使其具有最大程度影响、改变(甚至是变革PK篡改)、重塑中国人尤其年轻世代“大脑”的庞大力量——网络文学已经成为文化逆袭、文化自信潮流、文化自觉潮流之中最重要的 “讲故事的历史教科书”。
于是,在整个中国“大国崛起”之后“文化强国-文化崛起-文化自信”的时代拐点上,探讨网络文学特别是穿越文在文化自信潮流中的“新历史观”,已经成为一个与年轻人切身利益相关,又与党、国家、民族重大战略紧密联系的理论、现实和政治问题。
但是,正如我们严重低估网络文学中穿越“写史”甚至“造史”潮流,对于重塑国民历史观特别是重塑青少年国民意识形态的影响与改变、价值和意义一样, 我们同样严重低估了网络文学中穿越者“文明优越”和“YY当道”等主流取向,对年轻人重构知识谱系、重建思维方式、重塑价值观念的深远影响。
比如,大多数穿越架空历史作品,几乎都毫无例外都采用了典型的“网络小说类型文”的写法,如:穿越救国,YY当道,主角为王——推崇自我的力量,带有穿越者现代文明的优越感,极端鄙视原住民的智慧和知识;并且,极度张扬非理性的诗人激情与英雄气质——非常藐视敌人“现实和历史”中的力量。
这种写法是网络文学积淀数十年的成果,非常切合当下年轻人的心态和需求,也是时代“正能量”传播的另外一种方式;但另一方面,当下中国,的确需要一种更为“正剧”的写法:对历史进行审视和反思,进行现实的刻划和描摩,从中寻找更为理性和积极、建设而不是批评的力量。
特别是在涉及党史、军史、国史和革命史等“穿越救国”等题材时,更需要慎重:在建党建军建国之后,主人公的个人成长历史可以改变,但是,我党我军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历史及所涉真实历史人物的事件,却不可以随意改变。 “大历史核心原则”和“文学创作自由度”、真实与虚构之间,是有基本的红线与界限的。
更重要的是,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如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挖掘正能量,重塑“文化自信”,再造“中国人的精神”,培养“下一代全球化的领导者”,其实是以穿越文为代表的中国网络文学在扮演当下时代最重要的“讲故事的教科书”时,最应该思考的重大理论、现实和政治问题。
[本篇执笔:安迪斯晨风、庄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