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部玄幻题材的纯爱小说里,梦溪石将三观截然不同的两人作为感情线的主角。主角之一沈峤是玄都山掌教,光风霁月,如君子在世;另一主角晏无师则任意而行,妄为诡谲。二人的感情一直不显,以至于很多读者怀疑这场爱情的发生。但我们应该知道,在某种程度上,小说必然是要脱离现实的,就像是一场场关于人类思维的无限研究。写手们把人性、道德、情欲等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放在各种特殊的情境下进行实验,无限地纵容我们的情感,得出一份又一份让人动容、惊愕、叹惋的结果报告。
——编者按
今天我们推荐的作品是晋江文学城大神级作者梦溪石的新作《千秋》。在这部玄幻题材的纯爱小说里,梦溪石将三观截然不同的两人作为感情线的主角。 主角之一沈峤是玄都山掌教,光风霁月,如君子在世;另一主角晏无师则任意而行,妄为诡谲。这样的人物设计从从一开始就赚足了读者的眼球。
故事从一个充满画面感的开头讲起,闭关十年后出关的晏无师带着徒弟散步至半步峰,曾经排在他前面的高手相传都已经过世。半步峰峰顶,新任玄都山掌教沈峤正在迎战对手,来维护先师“天下第一”的名声。结果意外落败,跌落山崖,双目失明、武功大失,被晏无师捡去。
晏无师不怀好意,只想瞧瞧天之骄子一朝跌入尘埃的反应。恶意假称自己是沈峤师父,让徒弟玉生烟带着沈峤去刺杀一名对手。沈峤有感于对方家眷的无辜,使计提前通知,保住了对方一家性命。同时,沈峤也意识到自己并非晏无师的徒弟,晏无师便让他独自拖着病躯身无分文地离开。此后,又因种种机缘巧合,两人纠缠不清。最后在南北朝末期的背景下,在武林风云和天下归属中达成结局。
正如一些读者所感受到的,梦溪石的小说总是嵌套着作者观念中的“三纲五常”。这本《千秋》的观念,是在讨论“道”。如果参考作者安排的种种人物际遇,那么 本书中所谓的“道”,似乎可以理解为处世之准则。
主角沈峤有着最正派的身份背景、最纯善的赤子之心和最坚定的原则,但他却在开篇就被人阴害。天下皆知他败于敌人之手、失了玄都山的脸面和掌教之位,之后又被人误会他自甘堕落,屈从于魔头。他救人,被人恩将仇报;他维护的,不知道他的存在。此种人物有时会给人以圣母之嫌,但梦溪石在沈峤的刻画上,并没有大段的说教,也没有强迫式的观念表白。
沈峤给人的感觉,始终是最平易近人的朋友,最值得信赖和想要结交的君子。所以当陈恭与沈峤再次相遇时,沈峤没有与其计较当年陈恭恩将仇报的事,陈恭反而如芒刺在背、咄咄逼人,嘲讽沈峤不得好报。沈峤便回答道:
……这些都是你的能力,我不会因此看低你。你之所以总觉得我清高,是因为你内心深处尚未良心泯灭,你也知道自己的做法并不妥当,所以才会下意识与我比较,在意我的看法。若不然,各人各有道,你只管往前走就是了,又何必停下来看别人?
沈峤此类人物并非此文首创。以往的作品中,对正派人物的刻画总是着重于描写他们与魔头的对抗、对家园的保护、面对折磨的宁死不屈等。但是梦溪石笔下的沈峤,更多的是“道心”的剖析。 刻画君子的形象不在于是否有机会展示对强权的不屈挑战,而是对弱者的怜悯、懂得异地处之的同理心。
正如书中所描写的桥段,当般娜祖父被陈恭抓住用以威胁沈峤、沈峤迫不得已跟陈恭走一趟时,临走之前还记得安慰担心祖父的般娜。
“沈郎君……”般娜求救似地望向沈峤。
沈峤终于苦笑:“我不知如何向你表达歉意才好,此事因我而起,我一定会早日回来,让令祖父也平安归来。”
他将自己身上所剩不多的钱财都拿出来:“这些你拿着,以防不时之需。”
般娜摇摇头:“我不要。”
沈峤柔声道:“听话,你好好待在家里,没事不要走远,我一定会将你阿耶平安带回来的。”
几乎没有人能抗拒沈峤的这一声“听话”,般娜心中原本凄惶不已,此时却已渐渐平静下来。她没有怨怪沈峤为自己家带来麻烦,因为这个善解人意的少女知道,沈峤现在一定比她还要难受百倍千倍不止。
梦溪石带着读者走过沈峤的人生旅程,让读者得以明白沈峤的成长环境、个人机遇和一切行事的缘由。所以读者才会理解沈峤平和的心态,才会真真正正尊重这个虚拟的人物。 也许每个读者都会代入沈峤的处境想,如果是我,会怎么做,这大概也是此文成功的表现之一。
晏无师和沈峤的感情一直不显,以至于很多读者怀疑这场爱情的发生。但我们应该知道,在某种程度上,小说必然是要脱离现实的,就像是一场场关于人类思维的无限研究。 写手们把人性、道德、情欲等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放在各种特殊的情境下进行实验,无限地纵容我们的情感,得出一份又一份让人动容、惊愕、叹惋的结果报告。
如果你拿现实的眼光去衡量小说中的人性表现,无疑是徒劳的。所以当晏无师把重伤的沈峤扔给另一个魔头的时候,作为读者,我们会讶异、会愤怒。但若是因此简单评判晏无师的作为,推断他之后的情感,则无疑是太过粗暴。
当然,很多读者保持着强烈的道德观念,认为晏无师之前对沈峤的置之死地是一场“渣”的示范,之后晏无师的情感也很值得被怀疑。作者针对于此,在小说的写作中也许可多做一些努力,比如对晏无师的性格与孤独感的刻画可以再深入些。
十年前的晏无师,如同华山之巅的黄药师,只能被称为强有力的竞争者,而不能问鼎武道巅峰。十年后的晏无师却是天下猜测的第一人,前面已经没有了对手,后辈又多孱弱。他任凭一己喜好,搅动武林风云,这背后的心思更需要作者的笔力多加描绘。
参考其他文学或影视艺术作品,最行之有效的莫过于让晏无师以自我牺牲的方式在这场相爱中获得内心的救赎。在回忆片段里,我们可以看到晏无师应该出身于金陵谢家,有着曲折的身世和经历。
晏无师的名字的来源,是天地君亲师皆无的意思。如果作者能再将晏无师人格的形成刻画得更为详细,又或是安排一些漫画式的精巧小事件来表达晏无师人生中不信任感的源头,或许读者对于该人物的理解会更为强烈。
比较其他描写正邪相恋的小说,以往作品大多过于惨烈或耽于情爱,而《千秋》的情节事件虽然也是一波三折,其精神内核却是平和的、让人安心的。一本舒畅的武侠纯爱文,大约就是我对它的最终感受了。
[本期榜评执笔人为粉丝评论家“王兔子先森”]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