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网络文艺词典】“尬”系文化:你尴尬关我甚事?不服来战!

2017-09-06 19:30 来源:网络文艺日报 
2017-09-06 19:30:10来源:网络文艺日报作者:责任编辑:付双祺

  许知远对话马东,不但让“尬聊”刷屏朋友圈,还像冰山之一角,勾勒出了“尬系文化”整体崛起的态势——它让我们测量到了整个社会在多元化、多样性、多层次之中中国人自我意识、身份和认同的“撕裂”,以及不同类型、阶层、群体、性别、世代试图“对话、互动、融合”时无比尴尬的姿态,但也让我们看到了在这个“人设崩坏”“中国式造星”的时代,“尬”文化背后的中国青年亚文化社群/族群的青春潮流、舆论情报和思想生态: “我”们,才是自己世界的主角;“我”们,才是下一个时代的明星——“尬X”,是我们在这个时代“新造神运动 ”最正确的姿势。

  尬系文化是指一系列“尬x”结构语汇所构成的网络语言体系,及其文化现象与社会内涵意味。

  “尬”字长久以来以“尴尬”中一个语素的面目示人,但在网络语汇掌握一定话语权的今天,搜索“尬”字,出现的不再是“尴尬”“不尴不尬”,取而代之的是“尬舞”“尬聊”“尬广”“尬唱”“尬演”“尬戏”……等“尬x”类型的结构语汇,因此“尬”系词汇俨然发展成为具有繁殖能力的庞大家族。

  如今作为能够成词的单音节语素出现的“尬”字,其基本含义有两种:一、尴尬;二、互怼,对呛,斗一斗,比一比。尬聊、尬唱、尬演、尬戏侧重令人尴尬的意思;而尬舞、尬广既含有舞蹈和广告令人尴尬的意思,也含有比一比谁的舞蹈跳得更好、谁的广告更有创意的意思。“尬”文化将“尬”的这两重含义融汇贯通发挥到极致。

  这一系列“尬x”结构的语汇,由年轻亚文化的潮流人群引爆,迅速风靡网络乃至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盛极一时的全民文化现象,并由此形成了尬系语汇、尬系家族、尬系文化的精髓: 不服来战,无公害地攀比,放飞自我的自黑文化,以及不同群体生态和精神状态“互不理解和认同”的无比尴尬……

  瞧,这不但具有年轻人先锋、亚文化甚至是隐蔽自我的“潮性”,还充分彰显了中国人不同类型、阶层和群体的“亚精神和生存状态”。

  一、潜流与前史:

  从方言“尬事”到网络“尬X”

  在“尬”系文化发展史上,2016-2017年是重要的时间节点。

  随着各种网络直播的风行,这种以草根、大众和亚文化为主的网络文艺风潮带给语言词汇体系新的冲击。

  “尬x”结构语汇就是在这种文化中产生的网络语汇新宠,并慢慢从小众文化发展为全民文化现象。

  但它显然也经历了一个从“潜流涌动”到“发轫前史”的过程。

  就汉字的规范用法而言,在人们传统的认知中,“尬”常与“尴”字结合,组成“尴尬”一词,通行的意思是:一、处境困难,不好处理。二、(神色、态度)不自然。“尬”字,是不能成词的单音节语素,理论上不能单独使用,单独出现时没有实际意义。

  然而,在闽南等地方言中,“尬”字却具有鲜活的生命,如“尬事”。这里的“尬事”与“噶事”可以通用。中国许多方言存在找不到对应的汉字与之匹配的现象,因此常暂借读音相同或相近的汉字代替,“尬事”一词便是如此。

  “尬事”的意思大略分为两种:一、开始;二、“尬一尬”,意思是斗一斗。还有一种结构是“尬x的事”,意思是找x的麻烦,搞事情。这里已将“尬”字作为一个可以独立使用的动词来看。

  可以说,这里出现的“尬”,已经具备了尬系文化所具备的基本语法结构特征和“比一比”的含义。但这种“比”与“尬系”家族中尬的含义尚不能完全等同,因此,只能视为尬系家族的前史,不能作为尬系家族一员。

[责任编辑:付双祺]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