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评论评价:
每一个行走半生的人,都曾是叛逆少年
2017年上产年,因为小鲜肉鹿晗主演的《择天记》,刮起了一阵“少年旋风”:愿你出走半年,归来仍是少年。
这多多少少掩盖了它改编原著——网络文学大神猫腻作品《择天记》——所带来“尬X”情况。
甚至,整个泛文化娱乐全产业链,都因此在2017年上半年掀起一股“舆论旋风”,“痛批小鲜肉”成为一种“政治正确”。
事实上,当所谓的主流痛批小鲜肉、“颜值即正义”等所谓的另类、先锋、亚文化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很简单的人生道理:每一个行走半生的人,都曾是叛逆少年?
做事如做人。
所以,对待“尬文化”,犹如对等曾经的青春少年,未来的中流砥柱。
这个“人设崩坏”的时代,每一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尬系文化,其实就是他们自导自演、自娱自尔、偶尔也娱己娱人的生活连续剧。在以自己为主角的生活剧里,刷一刷存在感又何妨?
每一个“少年”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都有两点很核心的渴求:争于成长;渴望认可。他们热衷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急于得到社会的认可,讨厌在社会生活中的失语,而网络文化的盛行,各种视频软件的涌现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自娱自乐、获取社会关注、寻找自我存在感的契机和平台。
我的地盘听我的。年轻人追求张扬自我个性。精英文化的高大上,使得占有社会大多数的中低层群体难以企及。与其勉强自己沽名钓誉地追求主流文化,不如随心所欲让创造自己的世界自己的娱乐,重构自己的文化价值。
这其实是当下年轻世代自信增强、争夺话语权的表现。他们不再仰视精英阶层和主流文化,而是倾尽所能地展现自身的文化、发出自己的声音、树立自己的形象,解构自我,重塑自我。哪怕是丑陋的、粗糙的。那又怎样?!“我”喜欢就好,这是“我”的世界,“我”才是主角!
这种解构然后又不断重构自我的张扬个性是,争夺话语权的最初阶段:吸引眼球,吸睛吸金,吸引整个社会的“注意力资源”。每种亚文化在进入主流视野、为主流社会接纳,最终成为主流价值本身,大多都经历过这样一种引起社会关注、争夺话语权的过程。
影响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儒家思想,在一开始也是由孔孟四处游学讲义,经过与其他各门派思想的“尬”而最终才掌握话语权,流传至今的。
引起注意-进入主流视野-为主流社会接纳-成为主流价值观……大多数亚文化的成长、成熟和成功都经历了这样的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大众文化的“全民娱乐”和“自娱乐人”化倾向,的确不断地挤压社会主流,使得精英文化和主流价值观念的思想导向性不断减弱,使青少年在多元化、多样性、多层次的文化激荡和思想冲击之中,受着许多非主流、亚文化甚至是负面价值观念的熏陶和影响……
但是,请相信,中华文明能够延续五千年辉煌,社会主主先进文化能够与时俱进,更新换代,就是因为它们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修改能力。当下,整个社会的包容性不断加强,以往不被主流社会接纳的个体/群体文化价值观开始被接纳和吸引;有些甚至对主流文化产生影响,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但凡有生命力的亚文化,都有很强的自我纠察、调整、改良和进化能力。中国网络文学如此,中国网络文艺如此,尬系文化亦是如此……尬系语族的萌芽、产生和发展,尬文化从中国青年的亚文化,发展成为一种全民自娱性的文化现象,正是因为其自我净化和进化的能力。所以,给TA更多的时间,静听花开的声音,可好?
当下,中国正处于转型期,思想潮流和价值观的转变期。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需更具有包容性,以宽容的态度审慎对待社会上出现的各种网络文艺和思想潮流,特别是尬系家旅这样的“尬”文化。
别笑!当你看到一个乡村草根“直播”卖猪记时,“尬”一下就好!卓别林当初也是一个令人尴尬的土包子,如何没有包容和机会,怎么可能成为举名闻名的幽默大师?
在这个中国式造星时代,每一个人都“我”们的时代的主角。每一个人都是“下一颗最璀璨的大明星”!
“尬X”一下就好了!这是我们在这个时代“新造神运动”最正确的姿势。
参考词条:
尬、尬文化、尬系家族、尬舞、尬聊
[本篇执笔:陈静、庄庸]